劉倚欣
柏楊的《中國人史綱》,篇幅浩大,文字流暢生動,結構精練緊湊,是中國人共同的家族史。閱讀了《中國人史綱》,特別是詳細閱讀了宋朝那些事兒,為之感慨,耳目一新,于是重讀,仿佛那些歷史還在演繹一種新的境界,令人難以忘懷。
宋分為北南兩宋,歷時320年,在中國歷史上是個不短不長的朝代。從立國開始就處在遼、金、西夏強鄰壓境的窘境中,但有意義的是它采取了一項崇文抑武、作養(yǎng)士氣的基本國策,皇帝與士大夫(文人)共治天下,使得這個時代人才薈萃,文化興盛,達到封建社會的頂峰,被世人譽為東方文藝復興時代。
三百年大宋重文抑武,新儒學蓬勃興起,以程朱理學為代表的新儒學思想,直接繼承孔孟先秦儒家,吸收揚棄了道教、佛教等其他教派思想,將天理、仁政、人倫、人欲內(nèi)在統(tǒng)一起來,使儒學成為一個完整的哲學體系,在促進人們的理論思維,教育人們知書識禮、陶冶人們的情操,維護社會的穩(wěn)定、推動社會進步等方面起到了積極作用。并使儒學進一步成為整個東方人的思想支柱,這也是300年大宋對中華民族的巨大貢獻之一。兩宋理學(或稱新儒學)的產(chǎn)生,標志著中國儒學進入了一個新的復興階段。
蘇軾《黃州寒食詩貼》
宋代理學家“二程”
在中國文學的歷史長河中,誰都知道唐宋八大家,在唐宋八大家中宋人就有六位,除三蘇(蘇軾、蘇洵、蘇轍)外,還有王安石、曾鞏、歐陽修等大文豪,可見宋文化的比重。唐人能以詩被譽為中國文學的高峰,宋人則以詩詞、散文創(chuàng)造又一高峰。宋朝是一個詞文國度,除唐宋八大家的宋人外,兩宋詞文人才輩出,既能詩詞,又能散文?!度卧~》共收集1300多人的詞近兩萬首,僅陸游留存的詩詞就有9300多首,蘇軾近3600首,都是古代詩詞的精華;散文、小說、戲曲方面,歐陽修帶起了第二次古文運動,文學創(chuàng)作進入了高峰期,先后涌現(xiàn)出了《愛蓮說》《秋聲賦》前后《赤壁賦》《岳陽樓記》等文風古雅清淡、自然明快、寄景言情、處處反映現(xiàn)實和社會的優(yōu)秀文章,為后來的文學改革開辟了一條廣闊路徑。
歷史學家陳寅恪說:“中國史學莫勝于宋,宋賢史學,古今罕匹。”宋朝有專門的官方修史機構,最著名的史學著作當屬司馬光主編的《資治通鑒》,這是我國第一部恢宏的編年史。沈括的科學著作《夢溪筆談》被列為中華古代八大科學著作之首,譽為中國科學史上的里程碑。此外,還有《通鑒記事本末》、新舊《五代史》等,常用典故治理國家,形成了浩大的史鑒之風,可謂完美的史學巨制。毛澤東17次批注《資治通鑒》,評價說:“一十七遍,每讀都獲益匪淺,一部難得的好書……真是寫得神采飛揚,傳神得很,充滿了辯證法?!?p>
瘦金體《千字文》片段
當一卷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徐徐展開,你不會不為大宋京都清明的繁華而動情;當李成的寒林盛景,范寬、董源的山水呈現(xiàn)在你的眼前,你不會不驚嘆,真可謂前無古人,后無來者。再看書法,仍不甘落后,蘇、米、黃、蔡四大書家天然自成,各有千秋。蘇軾的《黃州寒食詩帖》被后人譽為天下第三大行書,與王羲之、顏真卿的行書各領風騷,可稱得上是中國書法史上的三塊里程碑。更值得讓人回味的是宋朝皇帝與士大夫(文人)都有書畫方面的造詣,宋徽宗趙佶獨創(chuàng)的瘦金體書法,別具一格,在中國封建社會的王朝中史無前例。
科舉制度,肇端于隋,奠基于唐,完善于宋。宋代科舉制度的最基本的特點在于:取士不問家世,嚴防考官營私,全憑經(jīng)義、詩賦、策論取士,個人的知識才能,取代了門第血統(tǒng),在科舉考試中占了主導地位。在嚴肅的制度下,宋代成為士大夫的樂園,考試及格人士所受的重視,比唐王朝更甚。當金榜題名的進士們結隊朝見皇帝,通過街市時,首都開封就好像瘋狂了一樣,萬人空巷。有人感慨地說:“縱使一位大將,于萬里之外立功滅國,勝利凱旋,所受的歡迎,也不過如此。”這是唐宋之際階級、階層關系的變化在取士制度中的反映,因而能更廣泛地選拔人才,對宋代文化的發(fā)展,乃至整個社會文化素質(zhì)的提高都起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宋朝在政治、經(jīng)濟、科技、海外貿(mào)易等各方面都是令人矚目的。中國古代四大發(fā)明,宋朝的羅盤(指南針)、火藥、活版印刷就占了三項:羅盤的使用,使海上貿(mào)易風險極大減低,也讓歐洲海上帝國的出現(xiàn)成為可能;兩宋時期火藥武器的快速發(fā)展,火藥兵器在戰(zhàn)場上的出現(xiàn),預示著軍事史上的變革,從使用冷兵器階段向使用火器階段過渡;北宋的畢昇(約971—1051)發(fā)明的泥活字標志活字印刷的誕生,他總結了歷代雕版印刷豐富的實踐經(jīng)驗,經(jīng)過反復試驗,制成膠泥活字,實行排版印刷,完成了印刷史上一項重大的革命。發(fā)行于北宋的紙幣交子,是世界使用紙幣的開端,將還處在黑暗中世紀的歐洲遠遠拋在后面。宋朝還是中國瓷器的鼎盛時代,出現(xiàn)了汝、官、哥、鈞、定五大名窯,通過瓷器貿(mào)易,讓中華文明傳遍世界的每一個角落。其他諸如紡織、刺繡.亦十分發(fā)達;江南的水利灌溉系統(tǒng),在世界上首屈一指……宋朝沒有嚴重的宦官專權和軍閥割據(jù),兵變、民亂次數(shù)與規(guī)模在中國歷史上也相對較少,在中國歷史上是一個政治開明、文化繁榮、科技創(chuàng)新的黃金時代。一位臺灣學者在《夢回宋朝》一文中有這樣一句話:“如果讓我選擇,我愿生活在宋朝?!笨梢娺@個朝代是一個讓人們向往的朝代。
拜讀《中國人史綱》一書,感知兩宋劃時代的文藝復興,我們學習古代的東西,由于他產(chǎn)生的時間距我們久遠,具有時代的局限性,必須活學活用,去其糟粕,取其精華,在傳承中學習,在學習中傳承。
——開拓進取,敢于創(chuàng)新的精神。中華民族的發(fā)展歷經(jīng)數(shù)千年,到了宋代政治清明,科技進步,社會繁榮。儒學的革命,形成了新的對社會具有影響力的哲學體系,《夢溪筆談》等社會科學著作的問世,形成了新的哲學、社會科學體系;活版印刷、火藥、指南針、造船等技術的發(fā)明和改進,成為推動人類社會發(fā)展的科技革命……無不體現(xiàn)宋人開拓進取,敢于創(chuàng)新的精神。
——敢于擔當,憂國憂民的品德。宋朝的皇帝,真正有能力的為數(shù)不多,自宋真宗景德元年十二月(1005年1月)簽訂喪權辱國的澶淵之盟后,一發(fā)不可收拾,之后的270多年里,在鵝毛雪片般的割地賠款條約下茍延殘喘。然而,士大夫們卻是敢于擔當,憂國憂民。范仲淹被貶,寫下“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的千古佳句;蘇軾由汴京——杭州——惠州——儋州一貶再貶,但始終未忘為民謀利、創(chuàng)業(yè)干事,在杭州他帶領百姓治理西湖,修建了蘇堤,便有了現(xiàn)在的蘇堤春曉、柳浪聞鶯、斷橋殘雪……;一首《飲湖上初晴雨后》把西湖寫的如癡如醉,在建造蘇堤過程中,也沒忘用詩詞給后人創(chuàng)造財富。這種敢于擔當,憂國憂民的品德,永遠留在了人們心中。
——愛國主義的高尚情操?!熬缚抵異u”后,宋金對峙,大宋半壁江山燃起戰(zhàn)火。以宗澤、岳飛、韓世忠、辛棄疾、陸游等為代表的不同時代的愛國將領表現(xiàn)出堅決抵御金兵,收復失地,統(tǒng)一國家的強烈愛國主義精神。岳飛《滿江紅》激勵著中華民族的愛國心;辛棄疾一生寫了數(shù)百首愛國主義詩詞,臨終還喊著“殺賊!殺賊!”;陸游臨終《示兒》還叮囑“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而抗元的文天祥寫出“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豪言壯語,英勇就義。他們雖然離我們遠去了,但這種愛國主義的高尚情操,將永遠激勵中華兒女的愛國斗志。
科舉考試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