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麗娜
摘 要:通過對學習共享空間的研究,提出基于深度學習下學習共享空間的作用和服務內容,為高校圖書館創(chuàng)建學習共享空間提供參考意見。
關鍵詞:學習共享空間;深度學習;服務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 ?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9.24.086
1 引言
圖書館是一個具有價值的服務場所,為人們保存、組織和管理大量的文獻資源和信息,人們在使用圖書館時也能得到圖書館館員的直接幫助。當人們認識到圖書館的知識和學習的基本社會維度時,將圖書館視為用于學習作為主要活動的空間,從而促進社會交流的信息轉化某一具體人或組織的知識。
而隨著信息技術的迅速發(fā)展,信息技術與教育的融合,從而使學習資源越來越豐富,人類已進入數(shù)字化學習的時代。圖書館也涌現(xiàn)出很多新思想,新服務理念,其中以支持讀者個性化、協(xié)作化學習和知識創(chuàng)造過程的知識服務理念尤為得到我國高校圖書館的關注。這種創(chuàng)新的服務理念是源于美國愛荷華大學圖書館推出的“信息拱廊”服務,以及較為成熟的信息共享空間發(fā)展而來的,越來越多的人通過數(shù)字環(huán)境進行教學和學習,最終形成了關于學習共享空間的服務建設。
2 學習共享空間概述
學習共享是信息共享發(fā)展的新階段。學習共享空間不僅擁有完善的硬件資源和豐富的信息資源,還可以自然地將硬件和軟件資源嵌入到用戶的學習和教學研究活動中。信息共享空間以跨學科和交叉協(xié)作為基礎,將信息資源、技術資源、空間資源和人力資源相結合,構建互動學習環(huán)境,包括虛擬和物理的三維結構,支持館員挖掘隱性知識,并幫助讀者完成學習和知識的創(chuàng)造。一般而言,從信息共享到學習共享的轉變反映了學習理論從主要傳播知識轉向讀者,更加強調知識的創(chuàng)造,由讀者自主學習。學習共享包括信息共享的所有方面,是信息共享功能的擴展和增強。
學習共享空間具有信息內容顯示多樣化、知識處理智能化、信息傳遞快捷、虛擬學習環(huán)境等特點。它利用個人智慧以及集體智慧解決問題或完成一定的學習任務,實現(xiàn)知識和知識創(chuàng)新的螺旋式上升,通過協(xié)作、交流和分享,為高校學生的深度學習發(fā)揮著良好的支持作用。
3 基于深度學習的學習共享空間服務研究
3.1 學習共享空間對深度學習的作用
Terence Matron和Roger Salvo認為被動學習屬于淺層學習,主要通過記憶和背誦去學習知識,而不是理解知識。而更高層次的思維屬于深度學習,學生可以通過閱讀理解基本內容,抓住文章主題,通過自己的語言復述文章主旨,成為自己的思想,并可以積極地把知識運用自己的專業(yè)上,實現(xiàn)知識應用的遷移。
(1)情境支持。在教學實踐中,教與學不可能在現(xiàn)實世界中得到充分的實施。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注重教學實際情境的創(chuàng)造。學習共享空間是一個專門針對集成數(shù)字環(huán)境而設計的一站式服務模式和協(xié)作服務環(huán)境,憑借其虛擬化、智能化、超時空等技術優(yōu)勢,能減少時間和地域差異,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動機和認知沖突,為學生帶來有意義的教學內容。
(2)資源支持。學習共享空間結合學習資源、信息資源、技術資源和人力資源,提供無縫交互平臺,為讀者提供全方位的感官刺激,不僅可以幫助讀者獲取和掌握知識,還幫助讀者將以前所學的知識、經驗和學到的知識建立聯(lián)系。
(3)互動支持。學習是一個通過與他人交流和合作而形成意義建構的。任何一種學習活動都具有社會性,“深度學習”也不例外。學習共享空間促進合作與交流,促進知識共享,有效支持學生、學習伙伴、師生之間的交流和探索,從而開展各種形式的交流與協(xié)作。
(4)對信息組織形式的支持。關聯(lián)特征是便于學生建立新舊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使學生主動獲取信息,激發(fā)學生自我探索的主動性和學習知識的積極性。除了文本、圖像、音頻和視頻資源之外,學習共享空間的資源還具有多樣性,允許學生聽到他的聲音,并反映其形式,使客觀事物可視化和具體化,這不僅有助于學生建立新舊知識內容的聯(lián)系,也提高學習者的學習動機和興趣以及應用知識的能力。
3.2 學習共享空間服務研究
我國高校圖書館都十分關注學習共享空間這種創(chuàng)新服務,目前大部分高校創(chuàng)造條件在舊館舍下改造一部分來建設學習共享空間。圖書館確實需要有足夠的空間和學習經驗來幫助讀者進行學習創(chuàng)新,圖書館應該制定策略,讓更多的讀者走進圖書館。深度學習推動了學習共享空間服務促進各要素之間相互作用,形成相互促進的協(xié)調機制。
有研究認為學習共享空間由三種類型的元素組成:物理空間、人員、技術。圖書館最重要的元素不再是信息,因此它的物理空間不僅是一個用于收藏和個人閱讀的地方。因此,學習共享空間必須使學生在一個舒適的物理空間進行學習,如創(chuàng)建適合學習的環(huán)境氛圍,并且配有休息和放松的地方;提供舒適的家具,可以選擇移動來創(chuàng)造不同的氛圍,能將空間與學習者的活動相匹配。同時專家的存在對學習共享空間里是關鍵因素,他們可以幫助學習者使用各種設備來進行深度學習。而為了促進交互式學習空間的創(chuàng)建,技術必須完全集成到學習共享空間中。
基于遵循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提高學生科學素養(yǎng)、提高學生興趣,促進個體全面發(fā)展、遵循知識結構和認知結構的統(tǒng)一以及建立“學習型社區(qū)”的目標,學習共享空間服務應該支持:
(1)提供豐富的信息資源。豐富的信息資源為讀者提供學習內容和信息處理的對象。學習者必須學會弄清楚自己的信息需求,使用檢索策略,去存儲和處理信息以及有效管理可用的信息資源。
(2)提供豐富的互動共享智慧資源。在學習過程中,學習者需要繼續(xù)構建自己的知識、技能,即溝通、互動、談判。學習共享空間為學科領域的專家、社區(qū)成員、組織人員提供網絡學習社區(qū)、專家系統(tǒng)、虛擬社區(qū)等場所,進行充分的溝通和互動,從而有效地促進知識、技能的建設。
(3)提供過程管理工具。學習共享空間為學習者提供了豐富的過程管理工具,學習者的自我意識工具、學習風險評估工具、知識管理工具、管理工具、提高學習者績效的生產力工具。
(4)提供評估工具。學習評估有側重于學習過程或側重于學習成果,而深度學習側重于學習過程,反映學習過程比學習成果更重要。
學習共享空間把打破現(xiàn)狀提升到了一個新高度,師生們把圖書館的“學習共享空間”視為一個超越書本和電腦的地方,是一個藝術中心,也是一個能為教師和學生提供協(xié)同合作的場所。深度的、專業(yè)化的學習成為圖書館學習共享空間文化的一部分,以學生為中心的技術團隊以圖書館學習共享空間為基地,隨時準備與師生合作,使用新型、創(chuàng)新的技術工具,加強教學和學習。由于學習共享的民主性,“每個人都是知識建設和學習的積極參與者,師生都致力于建立自己的專業(yè)知識體系,并為他人的成長做出貢獻?!?/p>
4 結論
圖書館的學習共享空間是學術信息中心及其演變歷史中的又一步,它是一個每天都在創(chuàng)造、協(xié)作和創(chuàng)新的地方,推廣這一創(chuàng)新服務對所在區(qū)域的讀者和圖書館而言是一個雙贏的局面?;谏疃葘W習的學習共享空間是一種充滿活力的學習場所,在培養(yǎng)學生高層次思維能力、高水平技能知識的基礎上,關注學生的學習觀念、人際交往能力等。學習共享空間能滿足高等教育改革的需要,它融合了數(shù)字技術、現(xiàn)代化設備和各種信息資源,通過多種有效手段對學習者的學習過程給予全方位的支持,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信息檢索能力、知識創(chuàng)造能力、創(chuàng)新實踐能力等信息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Chun Li,Yingbin Wei.Research to Promote Deep Learning in Learning Commons[A].Proceedings of 2016 2nd Workshop on Advanced Research and Technology in Industry Applications(WARTIA 2016) [C].FRANCE:Atlantis Press,2016:538-542.
[2]王麗艷,黃溶冰.面向“網絡一代”的學習共享空間建設[J].現(xiàn)代情報,2014,(11):96-98,103.
[3]王永花.促進深度學習的學習環(huán)境設計[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5,(10):44-46.
[4]陳振寧.普通院校圖書館學習共享空間建設策略研究[J].圖書情報,2018,(7):144-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