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宏偉
【摘 要】目的:探討血清胃蛋白酶原(PGⅠ、PGⅡ)、胃泌素-17(G-17)與幽門螺桿菌(HP)IgG抗體聯(lián)合檢測在胃癌診斷中的應用價值。方法:選取我院近年來收治的120例胃部疾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根據(jù)病理學及胃鏡檢查結果分為胃癌組38例、慢性萎縮性胃炎組56例、對照組26例,對三組患者分別行PGⅠ、PGⅡ、G-17與HP-IgG水平檢測,探討各項指標與分組間的相關性。結果:胃癌組、慢性萎縮性胃炎組及對照組患者血清PGⅠ、PGⅠ/PGⅡ水平均依次增高,組間有明顯差異(P<0.05);胃癌組G-17水平顯著高于對照組、慢性萎縮性胃炎組(P<0.05),對照組G-17水平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胃癌組、慢性萎縮性胃炎組及對照組患者HP-IgG抗體陽性率分別為89.47%(34/38)、85.71%(48/56)、34.62%(9/26),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結論:血清胃蛋白酶原、胃泌素-17與幽門螺桿菌IgG抗體聯(lián)合檢測對早期診斷胃癌具有一定價值。
【關鍵詞】胃蛋白酶原;胃泌素-17;幽門螺桿菌(HP)IgG抗體;聯(lián)合檢測;胃癌
胃癌是當前我國臨床上常見的惡性腫瘤,具有較高的病死率,嚴重影響了患者的生存質量。但大多數(shù)早期胃癌經(jīng)手術根治可有效提高近期生存率,對改善患者預后、節(jié)省衛(wèi)生資源有重要意義。慢性萎縮性胃炎和Hp陽性是胃癌病理過程中的重要發(fā)生因素,血清胃蛋白酶原(PGⅠ、PGⅡ)、胃泌素-17(G-17)是慢性萎縮性胃炎的重要血清標志物[1]。本研究綜合血清胃蛋白酶原(PGⅠ、PGⅡ)、胃泌素-17(G-17)與幽門螺桿菌(HP)IgG抗體對胃癌患者進行聯(lián)合檢測,探討三者聯(lián)合檢測在臨床胃癌早期診斷中的應用價值,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近年來收治的120例胃部疾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根據(jù)病理學及胃鏡檢查結果分為胃癌組38例、慢性萎縮性胃炎組56例、對照組26例。胃癌組患者中男22例、女16例;年齡38~76歲,平均(51.4±12.3)歲。慢性萎縮性胃炎組患者中男39例、女17例;年齡41~74歲,平均(50.8±10.6)歲。對照組患者中男18例、女8例;年齡40~75歲,平均(50.6±9.8)歲。三組患者從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方面比較并無明顯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檢測方法
本研究三組患者均采用美國BioTeXELX808酶標儀進行指標檢測,采集患者清晨空腹靜脈血5ml作為檢測標本。采用ELISA法測定三組患者空腹血清胃蛋白酶原(PGⅠ、PGⅡ)、胃泌素-17(G-17)水平,采用膠體金法測定患者HP-IgG抗體水平,試劑盒均為深圳泰華生物有限公司提供,操作按照使用說明進行。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5.0軟件包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計量資料采用()表示,多組間比較采用方差檢驗。均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三組患者血清胃蛋白酶原(PGⅠ、PGⅡ)、胃泌素-17(G-17)水平比較
胃癌組、慢性萎縮性胃炎組及對照組患者血清PGⅠ、PGⅠ/PGⅡ水平均依次增高,組間有明顯差異(P<0.05);胃癌組G-17水平顯著高于對照組、慢性萎縮性胃炎組(P<0.05),對照組G-17水平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1。
2.2 HP-IgG抗體陽性率情況
胃癌組、慢性萎縮性胃炎組及對照組患者HP-IgG抗體陽性率分別為89.47%(34/38)、85.71%(48/56)、34.62%(9/26),胃癌組與慢性萎縮性胃炎組HP-IgG抗體陽性率比較并無明顯差異(X2=2.052,P>0.05),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X2=15.628,X2=13.926,P<0.05),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3 討論
臨床尋求實驗指標聯(lián)合檢測對提高早期胃癌診斷率具有重要價值。血清胃蛋白酶原可以反映胃粘膜的病變狀況,其中PGⅠ是由胃底腺主細胞分泌,PGⅡ是由胃竇和幽門腺分泌,胃粘膜萎縮可使血清胃蛋白酶原水平和PGⅠ/PGⅡ改變,因而可用于判斷胃粘膜的病變狀況[2]?,F(xiàn)代臨床已將該項指標作為胃癌的初篩手段,近期研究結果顯示,PGⅠ/PGⅡ在自然人群中檢測靈敏度為73.3%、特異性為50.2%,在醫(yī)院就診人群中檢測靈敏度為76.6%、特異性為60.1%[3]。G-17最初被用來檢測萎縮性胃炎及評估嚴重程度的指標,聯(lián)合檢測血清胃蛋白酶原和G-17可鑒別慢性萎縮性胃炎的范圍,而在胃癌患者中,血清G-17水平顯著上升[4]。幽門螺桿菌IgG抗體水平可顯示胃粘膜部幽門螺桿菌的繁殖水平,Hp可導致胃粘膜細胞過度凋亡,破壞局部粘膜細胞,增加胃癌發(fā)生風險。本研究結果顯示,胃癌組、慢性萎縮性胃炎組及對照組患者血清胃蛋白酶原、胃泌素-17與幽門螺桿菌IgG抗體水平間均有明顯差異,三者聯(lián)合檢測則可提高早期胃癌的篩查效果,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李林,張立新,艾冬琴等.血清胃蛋白酶原和胃泌素-17檢測在胃癌篩查中的應用[J]. 海南醫(yī)學,2015,24(22):3335-3337.
[2]朱曉婷,王韶峰,程惠民.胃泌素-17聯(lián)合血清胃蛋白酶原在早期胃癌篩查中的研究進展[J].基層醫(yī)學論壇,2017,21(19):2572-2574.
[3]張強,石新芳,袁向珍.聯(lián)合檢測血清胃蛋白酶原、胃泌素-17在萎縮性胃炎及胃癌篩查中的價值[J].中西醫(y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7,5(20):178-179.
[4]劉林杰,劉明軍,王麟等.血清胃蛋白酶原和胃泌素-17檢測在胃癌篩查中的應用[J].檢驗醫(yī)學與臨床,2017,14(20):3044-3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