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河北省檔案館在省委的正確領導下,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全面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關于扶貧工作的重要部署,主動作為,精準推動,充分發(fā)揮了后盾和保障作用;各駐村干部在館領導班子的帶領下,埋頭苦干,勇于擔當,積極推動幫扶項目落地生根,為省館幫扶工作作出較大貢獻,所在幫扶村脫貧工作取得明顯成效。在2018年度扶貧脫貧幫扶工作考核評價中,省館被評為省直派出單位考核優(yōu)秀等次,駐沽源縣小廠鎮(zhèn)窯溝臺村工作隊被評為良好等次,駐沽源縣豐源店鄉(xiāng)扇子溝村工作隊被評為優(yōu)秀等次。
(河北省檔案館)
《民國盧龍縣志校注》出版發(fā)行
近日,由盧龍縣檔案館整理校注的《民國盧龍縣志校注》由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出版發(fā)行。
民國版《盧龍縣志》成稿于民國二十年(1931年),由時任盧龍縣縣長董天華主持編修。全書共二十四卷,記述了數百年來盧龍縣人文地理、政治經濟、文化教育、城市建設、名勝古跡、氣候物產、風土人情等多方面內容。歷經八十余載,民國版縣志存世不多,且為繁體字、豎排版,八股文體,今人不易讀懂,使這一寶貴的文化資源沒能發(fā)揮應有的作用。盧龍縣檔案館以挖掘弘揚歷史文化為己任,繼2012年編輯出版《康熙盧龍縣志校注》之后,歷時五年推出了這部力作《民國盧龍縣志校注》。此次校注,既對原書內容進行斷句、標點,難以讀懂之處加以注釋,又對錯訛之處予以訂正,對遺漏地方加以補記。
該書的出版發(fā)行,對于推進盧龍地方文化事業(yè)興盛發(fā)展,外界更好地了解盧龍歷史和掌握孤竹文化精髓,以及對“孤竹文化之鄉(xiāng)”建設三方面都將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影響?!睹駠R龍縣志校注》堪稱一部溝通古今、傳承文明的百科全書,適合各種年齡段人群閱讀,具有較高的收藏價值。
(盧龍縣檔案館)
承德市圍場縣檔案館館藏突破50萬卷館藏量多年保持全省縣級前列
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檔案館館藏突破50萬卷。截止2018年底,館藏紙質檔案資料518877卷冊(檔案478546卷、142931件、圖書26038冊)、實物檔案4441件、照片檔案1.63萬幅、光盤軟盤錄音帶等1500盤塊、紀錄片2118集。
近年來圍場縣檔案館加強資源整合,狠抓檔案資料征集接收入館工作,先后以 “縣兩辦”紅頭文件印發(fā)了《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全縣檔案工作的實施意見》《自治縣檔案征集管理辦法》《自治縣落實國家、省檔案行政執(zhí)法檢查“回頭看”反饋意見的整改方案》《自治縣檔案館館藏檔案資料利用規(guī)定》,縣檔案局與有關部門聯合印發(fā)了《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檔案整理歸檔辦法》《精準扶貧檔案整理歸檔辦法》《關于做好年度檔案資料收集整理移交工作通知》《關于收集第三屆河北省旅游產業(yè)發(fā)展大會檔案的通知》等指導性文件,研究制定《民生檔案收集實施方案》,在抓常態(tài)接收同時,加大縣內重大活動、重要人物、重點工程、地方特色“三重一特”檔案、滿蒙民俗、民生檔案等的整合接收采集工作力度,增設民生檔案專庫,檔案資源整合接收工作取得顯著成效。
僅2018年就接收入館土地確權、少數民族批復、政府機構改革撤并單位、省旅發(fā)大會、法院民事刑事經濟訴訟業(yè)務檔案、民營企業(yè)、改制破產企業(yè)、病歷等檔案63385卷,收集1992年栗戰(zhàn)書專員視察龍頭山大字村村辦企業(yè)和個體經濟發(fā)展及2009-2018年省級以上領導來圍、原毛紡廠等照片266幅,征集滿族剪紙作品《木蘭秋狝圖》《滿族婚俗圖》《哨鹿圖》《乾隆殪虎圖》《二貴摔跤》《正月十五觀花燈》《悠悠車》《欻嘎拉哈》《迎新娘》9件,接收個人撰寫關于圍場的詩和散文等資料3盒,征集塞罕壩艱苦創(chuàng)業(yè)用品煤油燈和馬鈴鐺2件,收藏圖書《木蘭往事》《孫氏家譜》《圍場年鑒》《廟宮村志》及《木蘭圍場文化》期刊等等。
通過常態(tài)接收、專題接收、特色檔案采集征集、破產企業(yè)檔案搶救保護、個人家庭檔案捐贈等多種方式豐富館藏內容,改善館藏結構,為檔案資源的有效開發(fā)利用夯實了基礎。年平均查閱利用檔案1萬余卷次,接待查檔2千余人次。
(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檔案局 翁玉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