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趙寬宏
一個豁達(dá)大度、意志堅強、熱愛生命的人,一定也是個不和生活較勁的人。古往今來,這樣的智者很多。
清朝初年,有個叫沈子均的人,一天家中不幸發(fā)生火災(zāi),家財被燒了個精光。有朋友前來向他表示慰問,沈子均嘆息一聲后,朗聲說道:“沒什么沒什么,弄不好也可能是件可賀的事?!迸笥巡唤?,問:“可賀個啥?”沈子均道:“國破,家不還在?家毀,人不還在?我也沒什么萬貫家財,就我一個人。人好好的,還不可賀?”一把火把沈子均燒得一無所有,要是與生活較勁的話,真的就沒法活了,必定要呼天搶地??缮蜃泳鶕Q了個角度看問題:人尚在就好,有人就有一切。這就是不和生活較勁的態(tài)度,其中蘊含著從頭再來的繼續(xù)奮斗精神。
有句俗語說,“前面的路是黑的”。前路茫茫,你不可能全都看清,因此,路中的坑、路邊的洼,都可能讓你跌得鼻青臉腫,但你當(dāng)然不必要與路上的坑洼較勁作對。生活還得繼續(xù),你還要前行。
大作家汪曾祺也是一個不和生活較勁的人,他說:“我當(dāng)了一回右派,真是三生有幸,要不然我這一生就更加平淡了?!碑?dāng)年,在人們?yōu)檫^往的經(jīng)歷遭遇耿耿于懷、憤憤不平時,汪曾祺卻是以這樣幽默平和的心態(tài)面對生活的。因此,他總能向前走,走到了使人仰慕并且很難達(dá)到的高度。
楊絳也是,她曾手書過一段英國19世紀(jì)詩人蘭德的詩:“我和誰都不爭,和誰爭我都不屑;我愛大自然,其次就是藝術(shù);我雙手烤著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準(zhǔn)備走了。”這實在是她對人生態(tài)度的真實寫照,有此境界,就可以做到不和生活較勁。
當(dāng)然,我們或許沒有辦法對于自己所遭到的傷害、受到的不平境遇完全釋懷,但我們一定不要糾結(jié)于境遇的不公、傷害的疼痛,爭取放過自己,心有不甘也得瀟灑地說一句“算了”。只有“算了”,才可輕裝前行。生活就是一個不斷推倒又不斷重建的過程,因此不要和生活較勁,用平淡、樂觀、豁達(dá)的心境來面對現(xiàn)實,面對生活。只有這樣,你才能每天收獲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