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艷麗
【摘要】目的:觀察預見性護理干預應用于白血病患者的效果以及護理后的不良情緒和并發(fā)癥改善情況。方法:本研究選取91例本院于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白血病患者,按照護理方式的不同分組,可以分為對照組(45例,常規(guī)護理)和研究組(46例,預見性護理),對比兩組護理效果。結果:兩組護理前后比較均存在顯著的差異,比較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護理后SAS、SDS評分值(30.21±5.44)分和(30.12±5.33)分低于對照組護理后的(45.23±8.55)分和(45.66±8.33)分,比較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脫發(fā)等并發(fā)癥總發(fā)生率45.65%(21/46)均低于對照組的73.33%(33/45),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預見性護理干預可有效調節(jié)白血病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緒,降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具有臨床應用價值。
【關鍵詞】 預見性護理干預;白血病;不良情緒;并發(fā)癥
[Abstract] Objective:Observe the effect of predict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leukemia patients and the improvement of adverse emotions and complications after nursing.Methods: A total of 91 patients with leukemia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October 2017 to October 2018 were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45 cases, routine care) and the study group (46 cases, foreseeable). Sexual care), compare the effects of the two groups of care. Results: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nursing.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SAS and SDS scores (30.21±5.44) and (30.12±5.33) were lower than the nursing group. After treatment (45.23±8.55) and (45.66±8.33),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total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such as alopecia in the study group was 45.65% (21/46). In the control group, 73.33% (21/46),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Predict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can effectively regulate the adverse psychological emotions of leukemia patients and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which has clinical application value.
[Key words]Predict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Leukemia; Adverse emotions; Complications
白血病作為一種機制尚未得到完全闡明的造血干細胞惡性克隆性疾病,約占惡性腫瘤發(fā)生率的5%,該本病具有起病急、發(fā)展迅速等方面的特點,對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嚴重的影響[1-2]。化療屬于臨床常用治療方法,易引起患者的惡心、嘔吐等并發(fā)癥,致使患者出現(xiàn)多種不良情緒[3-4]。由此,本研究選定特定時間于本院進行治療的白血病患者的臨床資料,針對不同護理方式的效果予以分析,報告如下。
1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91例白血病患者,按照不同的護理方法進行分組,對照組45例,男女比23∶22,年齡15~83歲,平均(48.66±5.57)歲;研究組46例,男女比23∶23,年齡15~84歲,平均(48.55±5.63)歲。兩組基本資料基本相似(P>0.05),具有可比性。
1.2護理方法
對照組予以常規(guī)護理:臨床護理人員均在本組患者入院后收集其基本信息,并針對患者的基本情況予以記錄,采取心理、基礎、發(fā)熱、預防感染等方面的護理。研究組予以預見性護理干預:1)預見性心理護理:臨床醫(yī)護人員采用心理學知識針對患者的煩躁、悲觀等情緒予以疏導,耐心聽取患者的抱怨,在化療前后耐心地解釋可能出現(xiàn)的并發(fā)癥情況;2)預見性胃腸道反應護理:化療開始之初,遵從醫(yī)囑預見性給予患者鹽酸帕洛諾司瓊等藥物,以達到止吐、護胃等目的,給予患者高蛋白、高維生素等清淡性食物,及時地清理掉患者的嘔吐物和排泄物,以避免出現(xiàn)患者的不良刺激;3)預見性感染護理??紤]患者是否存在呼吸系統(tǒng)感染情況,確定感染后予以翻身扣背和霧化吸入、體位引流等措施改善患者癥狀,患者出現(xiàn)消化系統(tǒng)感染后調整患者的飲食,重視補充水、電解質;4)預見性血管護理:采用中心靜脈置管給藥,這樣做的主要目的在于防止出現(xiàn)靜脈炎和外滲,針對無法采用中心靜脈置管的患者予以靜脈留置針給藥,倘若出現(xiàn)藥物外滲的情況,即刻采取局部皮下封閉、濕敷、冰敷(艾恒及堿性化療藥除外)等處理。5)預見性脫發(fā)護理:采取止血帶阻斷法、發(fā)帶和冰帽等多種方式降低藥物對患者毛囊造成的刺激,在化療前勸說患者剪短頭發(fā),指導患者通過帶發(fā)帶和帶帽子等方式修飾,向患者解釋清楚在停藥之后的額1~2個月頭發(fā)可以新生。
1.3觀察指標
臨床心理學指標:評定方式是焦慮抑郁量表(SAS & SDS),臨界值為50分,分數(shù)高低與患者不良心理情緒之間存在正比例關系[5]。并發(fā)癥:消化系統(tǒng)感染、呼吸系統(tǒng)感染、皮膚黏膜出血和脫發(fā)等情況[6]。
1.4統(tǒng)計學分析
以SPSS 21.0軟件對研究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和處理,以(±s)作為對一般資料的表示,行t檢驗;以百分比%作為對計數(shù)資料的表示,行χ2檢驗。P<0.05,則表示差異具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臨床心理學指標
經(jīng)護理兩組SAS、SDS評分值均改善,兩組護理前后比較均存在顯著的差異,比較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護理后SAS、SDS評分值(30.21±5.44)分和(30.12±5.33)分低于對照組護理后的(45.23±8.55)分和(45.66±8.33)分,比較差異也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如表1。
2.2兩組并發(fā)癥
研究組并發(fā)癥45.65%(21/46)低于對照組的73.33%(21/46),差異比較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如表2。
3討論
白血病的主要致病原因為患者造血干細胞分化,在較早的階段出現(xiàn)凋亡受抑、分化阻滯和惡性增殖等情況,進而誘發(fā)造血系統(tǒng)惡性腫瘤的發(fā)生,臨床重要治療手段是化療[7]。本研究對選定的46例患者予預見性護理干預,發(fā)現(xiàn)預見性護理干預應用白血病的臨床效果顯著。
本研究發(fā)現(xiàn)護理前兩組SDS、SAS評分均高于臨界值,證實白血病患者在化療的過程中存在不良心理情緒,經(jīng)護理兩組SDS、SAS評分均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研究組的改善情況優(yōu)于對照組,研究表明預見性護理干預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達到調節(jié)白血病患者心理情緒的目的。其原因在于,相較于臨床常規(guī)護理干預,預見性護理干預重視患者心理方面的護理,能在一定程度上達到消除患者疑慮和舒緩患者緊張情緒的目的;預見性護理干預作為一種具有前瞻性和科學性的護理模式,能很大程度上對護理人員的工作積極性予以調動,縮短患者的康復時間。預見性護理干預不僅重視整個護理過程中的患者心理護理,還重視對患者的感染、腸胃道反應、血管以及脫發(fā)等并發(fā)癥進行護理,盡量降低化療對患者心理造成的刺激,舒緩化療過程的不良情緒[8-9]。
通過對兩組患者并發(fā)癥分析,經(jīng)護理后,兩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存在顯著差異,其中采用預見性護理干預后的研究組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率顯著低于常規(guī)護理的對照組,研究結果表明予以預見性護理干預可降低白血病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推測上述結果的產生,可能與預見性護理干預在增進護理人員和白血病患者關系的同時,積極實施胃腸道等多種預見性護理有關。預見性護理可增強對患者情緒的管控,促進患者心理健康;另一方面可降低脫發(fā)、感染等并發(fā)癥發(fā)生率[10]。
綜上所述,預見性護理運用在白血病患者的臨床護理過程中,可發(fā)揮令人滿意的效果,其在一定程度實現(xiàn)調節(jié)患者心理情緒的目的,且能降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
參考文獻
[1] 程平,張東華.成人高危急性髓系白血病的治療進展[J].臨床血液學雜志,2015,28(03):259-264.
[2] 彭群英.整體護理干預在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療后骨髓抑制期的應用體會[J].中國醫(yī)藥科學,2015,21(05):134-135.
[3] 鄭乃真.白血病化療后白細胞減少發(fā)生感染78例原因及護理對策[J].福建醫(yī)藥雜志,2015,05(23):115-116.
[4] 胡桂芳,賈莉,吳達娟,等.構建循環(huán)護理體系對白血病化療患者護理質量的影響[J].海南醫(yī)學,2015,18(24):121.
[5] 林群,林麗娥.整體護理干預在急性白血病患者治療期間的臨床效果[J].中國醫(yī)藥導報,2015,01(17):212.
[6] 張健坤.整體護理干預在急性白血病患者治療期間的臨床效果觀察[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6,28(07):23-24.
[7] 李若蘭.實行整體護理降低急性白血病患者口腔及肛周感染率臨床分析[J].中國醫(yī)師雜志,2016,31(17):100-102.
[8] 蘇美顏.不同護理方法預防白血病患者化療后感染發(fā)生的效果比較[J].中國腫瘤臨床與康復,2016,07(09):232-233.
[9] 安雪.預見性護理對白血病患兒化療并發(fā)癥及滿意度的影響[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8,11(17):79-81.
[10]陳丹慶.白血病化療期間的護理干預對策[J].當代臨床醫(yī)刊,2016,07(01):1829-1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