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霞
摘 要:近些年來,我國政府一直高度關注農村經濟的發(fā)展,在社會主義公有制的指導下,正在大力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這對于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激發(fā)集體經濟發(fā)展的活力,促使廣大農民脫貧致富,實現共同富裕的最終目標有著深遠的現實意義。但是當前在推行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過程中卻存在著許多突出的問題,包括傳統(tǒng)思想觀念的束縛,運作方式還沒有改變,股權退出機制不完善等等,對這些現實問題需要深入思考解決,確保改革的科學性和有效性。筆者主要圍繞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若干問題進行了思考,并提出了相關的發(fā)展措施和建議,僅供參考。
關鍵詞: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問題;措施
隨著中國農村經濟日益發(fā)展,農村逐漸進步,農民生活也越來越富裕,但由于集體所有制對農村集體產權保護不嚴格,導致農村集體產權權責不明確,歸屬不清晰,這些問題正逐漸侵蝕農村經濟系統(tǒng),對農村社會穩(wěn)定性造成極大威脅。全面推進農村集體資產產權制度改革,是農村改革過程中的重點內容之一,在農村集體資產產權制度改革過程中要把握正確改革方向,尊重農民群眾意愿,分類有序推進改革,讓農民能夠真正享受改革發(fā)展帶來的紅利。
1 當前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1.1 思想認識不到位
有些干部群眾對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認識不到位,其思想認識不統(tǒng)一,受到傳統(tǒng)觀念的影響較大,缺乏市場意識。比如有的群眾認為,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之后可能會導致自己的權益受損,或者由于政策不穩(wěn)定給自己的生活帶來影響,有的干部也認為可能對自己的權力造成威脅,害怕改革之后管不好、管不了。
1.2 經營管理方式還沒有改變
農村集體產權制度不斷改革,但是在改革之后有的地區(qū)依舊沿用比較傳統(tǒng)的管理方式,比如在資產運作和分配過程中“三會”作用沒有體現出來,很多農村都沒有開展股份分配,在農村經濟經營方式上也沒有形成以股東參股開展項目化經營集體資產的觀念,對日常經營管理過程中的監(jiān)督力量不夠,外部監(jiān)督缺乏有效措施,很容易出現監(jiān)督失控的現象[1]。
1.3 股權退出機制不完善
在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過程中,一般有兩種方式:一種是靜態(tài)管理,一種是動態(tài)管理,采取動態(tài)管理的農村地區(qū),即使在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之后也很難達到確權和保護權益的目的,因為沒有建立股東與股份合作社兩個層面的股權退出機制,缺乏對資產的評估以及年度實際成績的發(fā)布,這都影響了改革的真實成效[2]。
2 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相關措施和建議
2.1 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明晰化
農村集體經濟股份合作社成立后,雖然內部設置比較完備,但是如何經營、如何監(jiān)管、如何分配,這些都缺乏現實的例子和成熟的經驗,已成為后續(xù)工作中亟需解決的問題。首先要對農村集體資產進行清算,將農村集體資產的清產核資、產權界定、成員確認作為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重點任務進行部署。在清產核資中,重點清查核實未承包到戶的資源性資產和集體統(tǒng)一經營的經營性資產以及現金、銀行存款、債權債務等,查實存量、價值和使用情況;對政府撥款、減免稅費等形成的資產,取得相關原始憑證,納入賬內核算,按實際使用情況,分清資產類別,做到賬證相符和賬實相符[3]。
2.2 重點與脫貧攻堅工作相結合
在當前的農村經濟工作中,精準扶貧工作是一大重點,同時也是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過程中需要注意考慮的問題,直接關系到改革的最終成效。為切實保障和維護好貧困村和貧困人口在改革中的權益,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要結合脫貧攻堅工作,以貧困村為重點,在政策、資金、人力等要素上優(yōu)先保障推進,為改革后的村級集體經濟注入發(fā)展動力。在縣、鄉(xiāng)抽調相關部門工作人員,成立工作推進組,同時要求各村扶貧工作隊參與到產權制度改革工作中來,幫助村級把握相關政策,指導工作開展。除極特殊情況,在產權制度改革工作人員隊伍要保持相對穩(wěn)定,以確保后續(xù)產權制度改革工作的質量和進度。
2.3 創(chuàng)新農村集體產權管理有效模式
在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過程中,對農村集體資產進行管理一般都是建立在資產增值保值的基礎上的,同時要建立科學合理的獎懲政策,對農村群眾以及管理人員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進行調動,還可以設置新的管理結構,進一步發(fā)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實力,比如可以采取項目制、公司化等模式對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進行深化,在農村地區(qū)發(fā)展混合所有制經濟。要注重督導改革完成后的村集體經濟組織,健全財務預決算、賬戶設置、收益分配等制度,確保集體資產經營運轉安全有效。分批搞好合作社人員的管理知識培訓,發(fā)揮監(jiān)事會的職能作用,保障村集體經濟組織的民主管理、民主決策、民主監(jiān)督,從而真正形成規(guī)范運行的長效機制,為農村經濟發(fā)展提供堅實的保障[4]。
2.4 利用各種媒體強化宣傳引導工作
充分利用電視、廣播、標語、橫幅、網絡等多種途徑進行宣傳,大力宣傳改革的目的意義和政策要求,提高農村干部群眾的政策認知度,增強改革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比如,向各鄉(xiāng)鎮(zhèn)村下發(fā)改革資料匯編、政策解答手冊,給各村分發(fā)一張動畫改革宣傳光盤、印發(fā)《致農民朋友的一封信》,村村設立產權制度改革宣傳欄等。同時要求各行政村印制標語和橫幅,懸掛在村委會及主干道周邊。此外,邀請電視臺、利用網絡媒體對各行政村改革進展情況進行宣傳報道,在全縣上下營造積極主動、全民參與的濃厚改革氛圍,確保全縣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工作順利開展。
3 結語
綜上所述,隨著農村經濟改革工作的不斷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工作任務也越來越繁重,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有利于農村經濟快速發(fā)展。在對農村集體產權制度進行改革的時候,必須要做到公平、公正、農民自愿以激發(fā)農民的積極性,完善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機制,提高改革效率。
參考文獻
[1]董昌.肩負使命勇擔重任堅決打好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硬仗[N].石家莊日報,2017-07-01.
[2]戚久芳.加強農村財務管理穩(wěn)步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J].中國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會計,2017(03):87-88.
[3]方志權.進一步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思考[J].科學發(fā)展,2016(08):42-45.
[4]王思民.關于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幾個問題的思考[J].農業(yè)經濟,2016(1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