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紀儀 林忠 銀河 王慧 黃青玉
【摘 要】 目的:觀察女性膀胱出口梗阻診治及尿動力學檢查的運用效果。方法:納入2015年8月至2017年10月在本院就診的疑似膀胱出口梗阻的80例女性患者,經膀胱鏡和排尿期尿道造影、尿動力學檢查后,確診為解剖性膀胱出口梗阻44例,功能性膀胱出口梗阻32例,正常4例。確診解剖性膀胱出口梗阻患者進行藥物和手術治療,觀察臨床療效及尿動力學指標的變化情況。結果:功能性膀胱出口梗阻和解剖性膀胱出口梗阻患者的RV、膀胱總容量對比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解剖性膀胱出口梗阻Qmax低于功能性膀胱出口梗阻患者(P<0.05),Pdet.Qmax、Pdet.max高于功能性膀胱出口梗阻患者(P<0.05)。解剖性膀胱出口梗阻患者治療后的尿動力學指標均較治療前出現(xiàn)改善。結論:尿動力學檢查可有效地診斷功能性和解剖性膀胱出口梗阻,經藥物和手術治療能提高解剖性膀胱出口梗阻的臨床療效和安全性,尿動力學檢查可有效對膀胱出口梗阻進行療效評價。
【關鍵詞】 解剖性膀胱出口梗阻;功能性膀胱出口梗阻;尿動力學檢查
女性膀胱出口梗阻的臨床表現(xiàn)以尿頻、尿急、夜尿頻多等為主,影響了女性患者的生活質量[1]。隨著近年來醫(yī)療水平的提高及人類自身健康意識的提高,在下尿路刺激癥狀出現(xiàn)后就診的人數(shù)增多,膀胱出口梗阻的檢出率出現(xiàn)了上升。女性膀胱出口梗阻的治療以藥物治療為主。尿動力學檢查為診斷下尿道功能障礙的重要方法[2]。近年來尿動力學檢查在女性膀胱出口梗阻的診斷中的應用為臨床熱點。本次研究中,針對女性膀胱出口梗阻的診治進行研究,擬建立尿動力學檢查在女性膀胱出口梗阻的診斷標準?,F(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納入2015年8月至2017年10月在本院就診的疑似膀胱出口梗阻的80例女性患者,納入標準:年齡22~80歲,平均年齡為(52.43±5.42)歲;主訴為尿頻、尿急、排尿時間較長、排尿困難等下尿路癥狀;同意進行臨床相關檢驗;患者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臨床資料不完善;合并尿道手術史、泌尿系統(tǒng)畸形等;合并子宮脫垂疾病。
1.2 方法
1.2.1 膀胱鏡和排尿期尿道造影檢查 經膀胱鏡和排尿期尿道造影檢查表明80例膀胱出口梗阻中44例為解剖性膀胱出口梗阻、32例為功能性膀胱出口梗阻,4例為正常。
1.2.2 尿流動力學檢查 患者取半臥位對各壓力線調零,0.9%的氯化鈉溶液注入膀胱,檢測相關的指標,包括最大尿流率(Qmax)、最大尿流率時膀胱逼尿肌壓力(Pdet.Qmax)、殘留尿量(RV)、最大逼尿肌壓力(Pdet.max)、膀胱總容量。
1.2.3 治療 解剖性膀胱出口梗阻患者口服α受體阻滯劑和M受體阻滯劑,如藥物治療無效后采用手術治療,手術方法為尿道擴張術,在局麻后擴張至F26號探子,采用尿道探子的彎曲部撬壓膀胱頸部對擴張力度進行增加,并進行抗感染治療。功能性膀胱出口梗阻未采用治療。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經SPSS 17.00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整理及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進行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例數(shù)和率表示,進行卡方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尿動力學指標
兩組患者的RV、膀胱總容量對比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解剖性膀胱出口梗阻患者的Qmax低于功能性膀胱出口梗阻患者(P<0.05),Pdet.Qmax、Pdet.max高于功能性膀胱出口梗阻患者(P<0.05),對比差異顯著,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1。
2.2 臨床療效
解剖性膀胱出口梗阻進行手術治療后均得到了改善,術后均能進行自主排尿,平均手術時間為(24.12±3.67)min,對患者進行隨訪,隨訪時間為3個月,均未出現(xiàn)不良反應如尿失禁、膀胱陰道瘺等。
2.3 解剖性膀胱出口梗阻的尿動力學
患者治療后的膀胱總容量與治療前對比無統(tǒng)計學意義,解剖性膀胱出口梗阻患者治療后的Qmax、RV、Pdet.Qmax、Pdet.max均較治療前出現(xiàn)改善(P<0.05),對比差異顯著,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2。
3 討論
女性膀胱出口梗阻是一種在足夠強度和持續(xù)時間速度的逼尿肌收縮下出現(xiàn)尿流減弱的疾病。尿流動力學檢查被認為是男性膀胱出口梗阻的金標準[3],對女性則尚需進一步研究。在臨床中,膀胱出口梗阻可分為功能性和解剖性膀胱出口梗阻,兩種類型的膀胱出口梗阻可通過藥物治療改善排尿癥狀進行鑒別。但這種方法存在延后性。膀胱出口梗阻相應的病因主要有神經系統(tǒng)疾病及非神經源性疾病。膀胱檢查和排尿期尿道造影檢查對膀胱出口梗阻的病因診斷并不明確,特別是膀胱逼尿肌無力導致的排尿障礙,其診斷敏感性及特異性較低。因此臨床中尋找較為有效的方法診斷女性膀胱出口梗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在國內外學者的研究中,通過分析表明尿流動力學評估女性膀胱出口梗阻具有明顯的意義[4]。在本次研究中,結果表明解剖性膀胱出口梗阻患者的Qmax低于功能性膀胱出口梗阻患者,Pdet.Qmax、Pdet.max高于功能性膀胱出口梗阻患者,且解剖性膀胱出口梗阻經治療后,表明Qmax、RV、Pdet.Qmax、Pdet.max均較治療前出現(xiàn)改善,研究結果與上述學者的結果具有相似。這些結果表明了尿動力學可有效地區(qū)分功能性和解剖性膀胱出口梗阻,且對解剖性膀胱出口梗阻的治療效果具有有效的評價作用。
綜上所述,尿動力學檢查可有效地診斷功能性和解剖性膀胱出口梗阻,解剖性膀胱出口梗阻經治療后的臨床療效和安全性較高,尿動力學檢查可有效對膀胱出口梗阻的療效進行評價。
參考文獻
[1] 宋晨,黃邦高,諸靖宇,等.鹽酸坦洛新聯(lián)合托特羅定治療女性膀胱出口梗阻的臨床研究[J].浙江醫(yī)學教育,2015,(04):39,55-57.
[2] 黃曉云,袁盛興,劉志明,等.超聲影像尿動力學檢查在診斷老年女性膀胱出口梗阻中的應用價值[J].心理醫(yī)生,2016,22(22):221-222.
[3] 楊占坡,馬洪順.前列腺突入膀胱程度與前列腺增生癥膀胱出口梗阻關系的研究進展[J].現(xiàn)代泌尿外科雜志,2017,22(06):478-480.
[4] 王麗娜,朱鑫卿,鄭偉,等.女性膀胱出口梗阻的診治及尿動力學檢查的應用[J].大連醫(yī)科大學學報,2015,(02):177-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