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信】
編輯同志:
2015年7月,我在哈爾濱登記結婚?;榍?,妻子楊柳青購買了一套小戶型房子,房款總計66萬元,其中貸款20萬元。2014年1月起,楊柳青每月歸還房貸。因該房屋婚后一直閑置,2015年10月,我倆決定將其對外出租,每月的租金剛好與所需歸還的貸款金額相抵。
因婚后生活中夫妻之間經常出現矛盾,我二人最終分居。2019年5月,楊柳青向法院提起離婚訴訟,并提出,該房屋為她婚前所有,婚后每月還貸的錢也以租金的形式歸還,并沒有額外占用夫妻共同財產,因此不需要進行財產分割。
但我認為,婚后二人居住在由我購買的住房中,這是上述房屋閑置的直接原因。同時,該房屋存在婚后出租和還貸的事實,因此這些租金應該算作夫妻共同財產。
我想咨詢一下,前妻的說法有法律依據嗎?有關該房屋的財產分割該如何操作?
讀者王瑞龍
【答疑】
根據這一案例,本欄編輯查閱了相關法律法規(guī),并特邀黑龍江冰都律師事務所馮春龍律師進行答疑。
夫妻關系存續(xù)期間,夫妻任何一方所得的各種財產都屬于婚后財產。而婚后財產具體分為婚后夫妻共同財產和婚后個人財產,這在法律上有明確的區(qū)分。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第十七條的規(guī)定,夫妻在婚姻關系存續(xù)期間,所得的下列財產歸夫妻共同所有:“(一)工資、獎金;(二)生產、經營的收益;(三)知識產權的收益;(四)繼承或贈與所得的財產,但本法第十八條第三項規(guī)定的除外;(五)其他應當歸共同所有的財產。夫妻對共同所有的財產,有平等的處理權?!?/p>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第十八條的規(guī)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為夫妻一方的財產:“(一)一方的婚前財產;(二)一方因身體受到傷害獲得的醫(yī)療費、殘疾人生活補助費等費用;(三)遺囑或贈與合同中確定只歸夫或妻一方的財產;(四)一方專用的生活用品;(五)其他應當歸一方的財產?!?/p>
在該案中,王瑞龍與楊柳青之間矛盾的關鍵點,在于婚后房屋出租收益的歸屬問題。對此,《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三)》第五條規(guī)定:“夫妻一方個人財產在婚后產生的收益,除孳息和自然增值外,應認定為夫妻共同財產?!?/p>
通常而言,婚后財產性收益一般包含孳息、經營性收益及自然增值三類。而房屋租金與存款利息不同,前者是由市場的供求規(guī)律決定的,并與房屋本身的管理狀況緊密相連,其獲得的收益往往需要投入更多的管理或勞務,因此可以視作經營性收益,產生的租金收益應當根據法律規(guī)定認定為夫妻共同財產。
在本案中,楊柳青存在用租金還貸的事實,而婚后房屋出租取得的收益并非孳息和自然增值,所以這些租金應為夫妻共有。王瑞龍可以依據上述法律條款,與楊柳青進行溝通。若合法權益無法得到滿足,可以向人民法院提供結婚證、通話錄音、銀行轉賬記錄等證據,要求對該房屋的婚后租金進行財產分割。
本欄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