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有成
在具體的歷史環(huán)境和條件下,積極的校園文化能使師生員工對學校產生一種心理歸屬感和認同感,約束和推動師生,從而形成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促使教師自覺地完成國家和社會賦予的教育任務,把具體的奮斗目標、行為準則,內化成為自己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動力的作用,把學生培養(yǎng)成社會需要的人才。我校自2016年9月開辦以來,按照上級教育主管部門提出“辦一所成一所”的要求,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為打造優(yōu)秀教師團隊,提升學校文化內涵,發(fā)揮學校文化的引領作用,發(fā)展學校特色,提出了小學和美“三級”文化建設這一課題。
我校通過設立圖書角、班級閱讀墻報,開展推薦好書、圖書漂流、閱讀心得分享、作文比賽、講故事比賽、手抄報比賽、制作讀書卡、親子閱讀等活動培養(yǎng)學生喜愛閱讀,讀好書的良好習慣,營造濃厚的書香氛圍,提高學生讀寫能力,構建“書香型班級”。通過藝術宣傳欄、展示臺彰顯班級藝術特色,著重抓好書法特色、美術特色、音樂特色,培養(yǎng)個性突出,具有發(fā)現(xiàn)美、體驗美、理解美、欣賞美的能力,挖掘學生的藝術潛能,提高學生的藝術修養(yǎng),構建“藝術型班級”。通過開展小制作、小發(fā)明、小創(chuàng)造等“三小”活動,建立班級科技宣傳欄,推薦學生閱讀科普書籍,學寫科普小論文,鼓勵全員參與市、區(qū)科技創(chuàng)新比賽等,培養(yǎng)熱愛科技發(fā)明,喜歡動手,實踐能力強,有創(chuàng)新意識和能力的學生,構建“科技型班級”。
教師團隊打造,首先要強化師德師風建設,充分利用班子會、教師例會、科組會等途徑,認真組織教師、黨員干部學習教育教學常規(guī)制度、十九大精神、習近平重要講話精神等相關文件和法律法規(guī)知識。激勵教師愛崗敬業(yè),具有愛心、樂于奉獻的教師隊伍。
其次是堅持抓好教師的學習和培訓,我校采取集中和分散的學習方式,通過校本培訓、外出學習、邀請專家進校園、師徒結對子、青藍工程等形式,加強教師的業(yè)務培訓,使全體教師在學習中吸收、消化新的課改信息和教育教學理論,逐步提高自身的素質。同時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
三是構建學習型科組、科研型科組和綠色型科組,形成熱愛學習,熱愛科研,團結協(xié)作,顧大局、識大體,組織紀律性強,有創(chuàng)新精神,有擔當的教師團隊。組織教師學習課程標準、課程標準解讀以及其他有關教育教學方面的內容,校本培訓學習及外派學習,分享學習心得,撰寫學習心得文章,開展教育沙龍等活動,打造熱愛學習、善于學習、終身學習、積極向上的科組團隊。通過開展課題研究、聽課評課、邀請專家指導,研究如何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業(yè)成績、提高教師自身能力等,打造熱愛科研、主動參與科研、科研能力強的科組團隊。通過教學心得、學習心得、上課資料、課件等的分享,開展教學沙龍等活動,打造樂善好施、積極研究、綠色人際、資源高度共享的科組團隊。
我校每接一屆新生,都會為一年級新生舉辦“入學禮”,讓新生知道自己已經告別幼稚的童年,跨入新的學習和成長階段,懂得要好好學習。通過集體為年滿十歲的學生舉行“成長禮”活動,體驗成長的快樂、體驗到父母對自己的愛和自己對未來的責任,是孩子成長的界碑,人生中一個重要的階段。每年為六年級畢業(yè)的學生舉行“畢業(yè)禮”儀式,讓每位孩子在小學的童年時光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種下感恩的種子,同時也將這些孩子留下一生中最美好的回憶。通過舉行經典誦讀比賽、讀書征文比賽等活動,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提高閱讀能力。為學生搭建展示自我的舞臺,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藝術活動,樹立學生的自信心,提高對藝術的興趣,營造濃郁的校園文化氛圍。開展小制作、小創(chuàng)造、小論文等科技創(chuàng)新活動,倡導科學思想和科學精神,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動手動腦能力,活躍校園學生科技文化生活,在校園形成學科學、愛科學、用科學的良好氛圍,為學生提供展示個性的平臺,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科學的興趣和能力,讓學生體驗科學的魅力,全面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
我校非常重視學校文化建設,認真落實和美辦學理念,用文化引領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用文化凝心聚力,培養(yǎng)優(yōu)秀教師團隊,豐富校園文化活動,陶冶學生的情操,開闊學生的視野,發(fā)展學生的潛能,達到“和而不同,各美其美”的境界,彰顯學校的特色,提高育人的效果。
責任編輯 徐國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