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永彬 張玉芝 閻炳強
摘 要:ZF-9HP自動變速器是ZF公司近幾年推出的新款9速自動變速器。ZF-9HP自動變速器在動力性能,扭矩傳輸,燃油經(jīng)濟性等方面具有優(yōu)勢,作為未來前驅(qū)車輛的最佳選擇已應(yīng)用于多個廠家的多款車上。本文以9HP48為例敘述了ZF-9HP自動變速器各檔工作元件,並利用行星齒輪系統(tǒng)傳動公式對其各檔傳動比作了詳細的數(shù)學(xué)分析。
關(guān)鍵詞:ZF-9HP;傳動比計算
1 引言
傳統(tǒng)自動變速器的傳動分析較為成熟,計算方法相對簡單[1][2][3][4],對于7速、8速的變速器有圖解法[5]、輪系法[6]、杠桿法[7] [8] [9]、表格分析法[10]、圖論法[11]等,也有文獻提高簡化的方法[12],對于9速度變速器多采用杠桿法分析[13]。
ZF-9HP自動變速器齒輪傳動部分含有4套行星齒輪系統(tǒng)、2個制動器C和D、2個離合器和E、2個爪式離合器A和F如圖1所示,動力由左側(cè)輸入由第一排行星架輸出。其結(jié)構(gòu)特殊性在于第三排行星齒輪系統(tǒng)的太陽輪和第四排行星齒輪系統(tǒng)的齒圈是一個整體零件。
ZF-9HP自動變速器電液控制系統(tǒng)通過控制這些元件的工作形成了9個前進檔1個倒擋。從左至右各個齒輪系統(tǒng)齒圈齒數(shù)對太陽輪齒數(shù)的比依次設(shè)定為k1、k2、k3、k4。
2 運動分析
2.1 結(jié)構(gòu)參數(shù)設(shè)置
設(shè):輸入轉(zhuǎn)速為n1,輸出轉(zhuǎn)速為n2,則:
第一排太陽輪、齒圈、行星架轉(zhuǎn)速依次為n11,n12,n13;
第二排太陽輪、齒圈、行星架轉(zhuǎn)速依次為n21,n22,n23;
第三排太陽輪、齒圈、行星架轉(zhuǎn)速依次為n31,n32,n33;
第四排行星齒輪太陽輪轉(zhuǎn)速、齒圈轉(zhuǎn)速、行星架轉(zhuǎn)速依次為n41,n42,n43;
根據(jù)ZF-9HP自動變速器結(jié)構(gòu)可知:
n11=n21,n12=n23,n13=n2
n22=n33=n43,=n42
2.2 各擋傳動分析
1檔:工作元件為D、F、A,離合器F將第一、二排太陽輪固定,制動器D將第三排齒圈固定,離合器A帶動第三排太陽輪旋轉(zhuǎn),則有:
n1+0-(1+k3)n33=0
對于第二排行星齒輪有:
0+k2n33-(1+k2)n23=0
解方程得:
n23=n33==n1 (1)
對于第一排行星齒輪有:
0+k2n23-(1+k1)n2=0
解方程得:
n2=n23…?!? (2)
將(1)代入(2)得:
n2=·n1
2檔:工作元件C、F、A,制動器C將第四排太陽輪固定,對于第四排行星齒輪則有:
0+k4n1-(1+k4)n43=0
解方程得:n43=n1,對于第二排行星齒輪有:
0+k2n22-(1+k2)n43=0
解方程得:
n23=n22=n1
對于第一排行星齒輪有:
0+k1n12-(1+k1)n2=0
解方程得:
n2=·n1
3檔:工作元件B、F、A,離合器B將第四排太陽輪和輸入軸固接,對于第四排行星齒輪則有:n1+k4n1-(1+k4)n43=0
所以:n43=n1 n22=n1 對于第二排行星齒輪則有:
n1+k2n1-(1+k2)n23=0
解方程得:
n23=n1
對于第一排行星齒輪則有:
0+k1n23-(1+k1)n2=0,
得:
n2=·n1
4檔:工作元件E、F、A,合器E將輸入軸與第一排齒圈固接,對于第一排行星齒輪則有:0+k1n1-(1+k1)n2=0
得:
n2=n1
5檔:工作元件B、E、A;四排行星齒輪作為一個整體一起旋轉(zhuǎn)。
n2=n1
6檔:工作元件C、E、A,對于第四排行星齒輪有:
0+k4n1-(1+k4)n22=0
解方程得:
n22=n1
對于第二排行星齒輪有:
n21+k2n22-(1+k2)n1=0 (1)
對于第一排行星齒輪有:
n11+k1n1-(1+k1)n2=0 (2)
(1)-(2)得:
n2=n1
7檔:工作元件D、E、A,對于第三排行星齒輪則有:
n1+0-(1+k3)n33=0 n33=n1
對于第二排行星齒輪則有:
n21+k2n33-(1+k2)n1=0 (1)
對于第一排行星齒輪則有:
n11+k1n1-(1+k1)n2=0 (2)
(1)-(2)得:
在該變速器中,第三排的太陽輪和第四排的齒圈是一個整體零件,在8檔和9檔傳動過程中,第三、四排行星齒輪是共同參與工作的,為了明確第四排的太陽輪、第三排的齒圈、第三、四排行星齒輪的共用行星架在傳動過程中的數(shù)學(xué)關(guān)系,如圖2所示,作如下分析:
首先設(shè)定共用行星架不動,即n3=0,靠近旋轉(zhuǎn)中心的行星輪代碼為a,內(nèi)外齒整體零件代碼為b,其內(nèi)齒數(shù)為Zb1,外齒數(shù)為Zb2,遠離旋轉(zhuǎn)中心的行星輪代碼為c,在此參考系中,中心論轉(zhuǎn)速為n1r,最外齒圈轉(zhuǎn)速為:n2r,則有:
以上兩式相乘
(1)
兩式相乘:
(2)
(1)×(2)得:
令
給行星架附加實際速度n3。則中心輪實際轉(zhuǎn)速為:
n1=n3+n1r n1r=n1-n3;
最外齒圈實際轉(zhuǎn)速為:
n2=n3+n2r n2r=n2-n3
因為,所以:
整理得:
n1-k34n2-(1-k34)n3=0
結(jié)論:雙行星排齒輪傳動公式n1-kn2-(1-k)n3=0仍然適合于第三、四排行星齒輪傳動機構(gòu),只是k值不同。
8檔:工作元件C、D、E,對于第三排和第四排行星齒輪機構(gòu)則有:
n1-k34·0-(1-k34)n33=0 n33=0
對于第二排行星齒輪則有:
n21+k2·0-(1+k2)n1=0 (1)
對于第一排行星齒輪則有:
n11+k1n1-(1+k1)n1=0 (2)
(2)-(1):
9檔:工作元件D、B、E。對于第三排和第四排行星齒輪機構(gòu)則有:
n1-k34·0-(1-k34)n33=0 n33=n1
對于第一排行星齒輪則有:
n11+k1n1-(1+k1)n2=0 (1)
對于第二排行星齒輪有:
n21+k2n33-(1+k2)n1=0 (2)
(1)-(2)得:
R檔:工作元件D、B、F,對于第三排和第四排行星齒輪機構(gòu)則有:
n1-k34·0-(1-k34)n33=0
對于第二排行星齒輪有:
0+k2n33-(1+k2)n23=0
(1)
對于第一排行星齒輪則有:
0+k1n23-(1+k1)n2=0 (2)
將(1)代入(2):
3 結(jié)語
ZF-9HP自動變速器用四排行星齒輪和六個換擋控制元件組成,形成了9個前進檔和1個倒擋,擴展了傳動比的分布,減小了相鄰檔位傳動比的差,這就在傳動結(jié)構(gòu)上為換擋平順性提供了有力條件。
參考文獻:
[1]周建東.談自動變速器中行星輪系的傳動比計算[J].重慶職業(yè)技術(shù)學(xué)院學(xué)報,2006,15(4):147-152.
[2]桂乃磐.計算行星輪系傳動比求法的比較研究[J].山西機械,2003.(4):4-5.
[3]高少華.關(guān)于典型自動變速器傳動比的計算[J].機電技術(shù),2015,(4):13-15.
[4]黃鵬.行星輪系傳動比的快速確定[J].機械工程師,2004,(7):42-43.
[5]Y尤 揚,尤明福,侯國強.基于圖解法的4T65E自動變速器傳動分析[J].現(xiàn)代機械,2015,(1):32-36.
[6]劉志剛,譚火南.組合行星輪系自動變速器傳動比計算方法[J].企業(yè)技術(shù)開發(fā),2013,32(8):46-47.
[7]李志偉,甘 偉,高奇峰等.基于杠桿法的4T65E自動變速器傳動研究[J].大眾科技,2013,15(11):94-98.
[8]尤明福,李志偉,甘 偉.基于杠桿法的8速自動變速器傳動方案的設(shè)計[J].中國機械工程,23(23):2801-2804.
[9]賈振華,郟國中,無心平.基于行星輪的8速自動變速器傳動比計算[J].汽車實用技術(shù),2011(9):39-41.
[10]張琳.行星輪系的表格分析法[J].機械傳動,1998,22(2):46-47.
[11]肖麗萍,秦曼華.基于圖論的行星輪系傳動比分析[J].機械工程與自動化,2006,(4):126-127.
[12]馮 仲,陳甲虎,張華平.復(fù)雜行星輪系傳動比計算的簡化法[J].機械傳動,201236(3):95-96.
[13]李明圣,李 勇,蘭 瑩.于杠桿法的ZF9速自動變速器傳動路線和擋位擴展分析[J].2014,38(4):146-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