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加快了新媒體時代的到來,在新媒體技術不斷推廣的過程中,基于其在信息傳播方面的一系列優(yōu)勢,對傳統電視媒體的發(fā)展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響。本文以此為研究內容,在簡要介紹新媒體技術的基礎上,從多個方面分析現階段傳統電視媒體發(fā)展所遇到的實際問題,并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應對策略,以實現傳統電視媒體的健康、可持續(xù)發(fā)展。
關鍵詞:新媒體時代 ? 傳統電視媒體 ? 問題 ? 發(fā)展 ? 研究
新媒體技術的出現,改變了人們獲取外部信息的方式,使人們獲取的信息內容更加豐富,在此情況下,傳統電視媒體的生存環(huán)境被大大壓縮。然而,現階段的新媒體技術依然無法取代傳統電視媒體的作用,因此,傳統電視媒體則需要從自身入手,分析產生諸多問題的重要原因,并在解決相關問題的方面做到有的放矢。
一、新媒體技術概述
所謂新媒體技術,是指依托于電子信息技術、互聯網技術等發(fā)展起來的一種新的信息傳播技術形式,如網絡媒體、移動多媒體、數字廣播等。相比較于傳統媒體來說,新媒體技術的實現讓信息的展示更加直觀,信息中所包含的內容更加豐富。除此之外,新媒體技術還通過多種形式的溝通、交流平臺實現群體性的互動,改變了傳統媒體中的各種角色設定,信息傳播者同樣可以是信息交流的參與者,而參與信息交流的人同樣可以通過各種方式對信息進行擴散,繼而成為信息的傳播者。
二、新媒體相對于傳統電視媒體的發(fā)展優(yōu)勢
在過去較長的一段時間里,傳統電視媒體是信息傳播的主要平臺,然而,在短短的十幾年時間里,新媒體技術已經發(fā)展到了如此規(guī)模,其主要原因是新媒體技術在如下幾個方面的優(yōu)勢。
(一)內容多元化
新媒體技術的發(fā)展讓信息內容更加多元化,首先,在內容材料的選擇方面,除以往常見的文字、圖片、音樂以外,視頻、動畫等形式得到了更加廣泛的應用;其次,新媒體內容的覆蓋面更加廣闊,這得益于更加開放的新媒體信息平臺。
(二)超強的互動性
在傳統媒體時代,電視媒體提供的信息傳播服務是單向的,人們在信息傳遞的服務中只能是信息的接收者,而不能夠參與到信息的討論之中,從而降低了傳統電視媒體在信息傳播中的作用和人們參與信息傳遞的積極性。新媒體技術則通過互動平臺的方式,便于人們對信息內容發(fā)表個人的不同觀點,進而增加了人們在信息傳播過程中的參與度。
通過人們在互動平臺的討論情況,利用大數據技術對其進行分析,從而能夠了解人們在不同信息上的喜好情況,從而為新媒體的信息傳播和定向推送等提供依據,做到新媒體技術下信息傳播的針對性提升。
(三)便捷的信息檢索
隨著人們生活節(jié)奏的不斷加快,以及個人對信息喜好的不同,現代人多習慣于對特定的信息進行瀏覽,而這是傳統電視媒體所不能提供的。新媒體技術依托于強大的信息檢索技術,能夠在大量的信息數據中根據人們的需求為其提供特定的信息,進而節(jié)省了人們對信息的瀏覽時間。
例如,在“今日頭條”上檢索與“股票”相關的信息,人們只需要在搜索欄里輸入“股票”二字,就能夠獲得該新媒體平臺上最近一段時間所發(fā)布的所有“股票”信息。并在此之后,該新媒體平臺會自動地向用戶推送對應的信息,從而免去了人們的檢索操作。
三、新媒體時代下傳統電視媒體發(fā)展中的問題
盡管,傳統電視媒體在現階段依然占據著信息傳播的主導地位,但是,從新媒體技術不斷發(fā)展的情況來看,傳統電視媒體暴露出來的問題主要包括兩個方面。
首先,傳統電視媒體內容的實時性較差。由于傳統電視媒體的節(jié)目需要經過一個較為復雜的信息采編過程,對于某些信息的真實性還需要進行核實,并經過一系列的審批,從而滿足播放要求。而相關過程所經歷的周期較長,對于一些對信息實時性要求較高的群體來說,傳統電視媒體的信息價值將明顯降低,進而導致傳統電視媒體的受眾逐漸轉向信息實時性較高的新媒體。
其次,缺乏有效的群眾參與。傳統電視媒體的資源成本較高,在這種情況下,為達到節(jié)省時間的目的,則取消了類似于傳統廣播媒體的電話互動方式,如此一來,人們在傳統電視媒體中就表現出了完全被動的地位,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人們的參與度。
最后,節(jié)目內容缺乏創(chuàng)新。新媒體之所以能夠在短時間內得到如此迅速的發(fā)展,其主要原因在于內容上的創(chuàng)新。然而,傳統電視媒體在節(jié)目選材方面依然無法脫離傳統思想的束縛,節(jié)目之間相互抄襲,能夠體現出原創(chuàng)性的內容較少。
四、新媒體時代下傳統電視媒體的發(fā)展建議
針對現階段傳統電視媒體所存在的諸多問題,以及結合傳統電視媒體的自身優(yōu)勢,新媒體時代下的傳統電視媒體健康、可持續(xù)發(fā)展需要進行如下調整。
(一)強化傳統電視媒體信息的實時性
為實現這一目標,傳統電視媒體需要對不同節(jié)目進行歸類,按照綜合類、經濟類、教育類、文化類等不同的類別進行報道,并且,基于自身資源的有限性,可以通過互聯網平臺及時關注各個領域的信息動態(tài),在最短的時間內對信息的真實性進行確認,并進行加工、處理,進而在對應的節(jié)目頻道中進行播出。
(二)創(chuàng)建多種互動渠道
良好的互動能夠引起廣大觀眾參與到電視節(jié)目之中,為此,傳統電視媒體應當借鑒新媒體的互動模式,利用目前較為流行的微信公眾號、網絡論壇、QQ群等方式,增加人們對相關信息的討論渠道,并在節(jié)目中與觀眾進行對應話題的討論。除此之外,為便于了解社會群體對某一信息的關注度,除實時互動以外,還可以提供線下互動交流渠道,以維護觀眾群體參與的熱情,并通過科學的方法積極引導對互動平臺的輿論。
(三)提高傳統電視節(jié)目的原創(chuàng)性
在生活中我們可以發(fā)現,不同電視頻道的節(jié)目之間有著較高的相似度,由于缺乏創(chuàng)新性,使人們對于一些電視節(jié)目已經產生了厭倦,進而越來越多的人流向了內容更加豐富的新媒體領域。對于這一問題,傳統電視媒體應意識到節(jié)目原創(chuàng)性對其發(fā)展的重要意義,在電視節(jié)目制作方面,通過內容與形式等多個方面的創(chuàng)新,使節(jié)目同時具有觀賞性、教育性,給觀眾以耳目一新的感覺。
(四)促進與新媒體技術的融合
傳統電視媒體與新媒體之間并不是一種相互獨立的存在,從現階段傳統電視媒體的發(fā)展需要來看,新媒體技術能夠為傳統電視媒體提供更加廣闊的平臺,可以打破傳統電視媒體節(jié)目的時間與空間限制。例如,通過互聯網完成傳統電視節(jié)目的在線直播和點播,從而使人們能夠通過互聯網的渠道來獲取傳統節(jié)目信息。
然而,這里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新媒體信息在真實性方面有待驗證,因此,傳統電視媒體與新媒體融合的過程中,應當堅持對信息內容的審核,從而保證其信息真實性的這一優(yōu)勢,否則,傳統電視媒體與新媒體的融合將弊大于利。
五、結語
經過近年來的發(fā)展,新媒體技術的普及為我們帶來了更加豐富的信息體驗,針對新媒體對傳統電視媒體所造成的沖擊,傳統電視媒體行業(yè)需要正確地認識到問題所在,在充分發(fā)揮自身優(yōu)勢的同時,加快改革步伐,通過節(jié)目創(chuàng)新、技術融合等多種方式,為新媒體時代下傳統電視媒體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指明方向。
參考文獻:
[1]丁力,徐進毅.中國電視媒體在新媒體時代的生存與發(fā)展研究[J].大眾文藝,2013,(02).
[3]孔冰.新媒體在地級電視臺轉型中的作用分析[J].傳媒論壇,2018,(04).
[3]于帆.傳統媒體在媒體融合時代的角色轉換[J].西部廣播電視,2018,(10).
[4]李夢瑋.淺析傳統媒體如何應對新媒體時代的發(fā)展[J].中國傳媒科技,2017,(05).
(作者簡介:解文煥,高中學歷,天津塘沽一中,研究方向:新聞與傳播學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