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釗 田李芳 姚恬
目的:討論應用思維導圖在實習學生臨床教學中的效果。方法:選取72名來我科臨床實習的西安交通大學醫(yī)學院2014級5年制臨床醫(yī)學專業(yè)學生,隨機分為傳統(tǒng)(Traditional,以下簡稱T)教學組和思維導圖(Mind Map,以下簡稱MM)教學組,分別進行腎臟疾病臨床實習教學,比較二組教學效果的差別。結果:MM教學組的成績與T教學組有統(tǒng)計學差異(76.4±6.7 vs 70.5±5.9,P<0.05),其中基礎知識成績部分,MM組優(yōu)于T組(39.2±5.2 vs 36.1±4.3,P<0.05),實際操作部分,MM組同樣優(yōu)于T組(38.2±4.9 vs 33.6±4.1,P>0.05)。結論:思維導圖在實習學生的臨床教學中取得了良好效果,能夠給學生帶來更加具象化的理論學習方法,值得在臨床醫(yī)學教學中推廣應用。
實習學生的臨床教學以理論教學為基礎,操作性教學為目標,在臨床教學中具有一定的實踐性,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利用文字講解或圖解向學生傳授相關知識。學生不僅缺乏興趣,而且“手-腦分離”,往往理論難以消化,實際操作無法融會貫通。思維導圖是有效的思維模式,應用于記憶、學習、思考等的思維“地圖”,有利于人腦的擴散思維的展開,目前已在全球范圍得到廣泛應用。通過基于學科知識性的特性,學科教學依照“理解性記憶”和“結構化思考”的原則,將抽象和復雜的理論知識具象化、條理化,強調的是“理解的深度”,而非“記憶的速度”。以這種思維方式配合醫(yī)學生的教學工作,不僅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豐富教學內容,活躍教學氣氛,更能夠使學生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提高“背誦的文字”向“掌握的知識”之間的轉化效率,從而對實際操作提供支持。這種教學方法較傳統(tǒng)教學模式更好的調動了學習者的學習興趣和動手能力。
目前,在全世界范圍內,醫(yī)學課程較之其他專業(yè)課程,具有科目多、課時長、課程內容枯燥、學習任務繁重、實踐操作復雜等特點。然而一旦學生進入臨床工作,課本知識需要迅速轉化為臨床技能并應用于實踐。思維導圖教學法因為能夠更好的觸發(fā)學生的邏輯思維,讓學生以理論知識為出發(fā)點,展開一系列的思維聯(lián)想,充分調動了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更適合醫(yī)學生實習的課堂。我科于2018年3月~2018年7月對內科見習的臨床醫(yī)學5年制學生在腎臟疾病臨床實習教學中應用了MM教學法,具體如下。
1.1 對象
本研究納入標準:2018年3月~2018年7月進入內科見習的5年制臨床醫(yī)學專業(yè)本科生;既往醫(yī)學課程考核合格;自愿參加本研究。本研究共納入72人,隨機分為2組,其中T教學組36人,MM教學組36人。
1.2 教學過程
1.2.1 基礎知識部分:
2組同時進行PPT教學,重點講解慢性腎衰竭疾病的定義,臨床表現(xiàn)及診療原則。
1.2.2 操作部分:
1.T教學組:通過觀看視頻,PPT講述等經(jīng)典教學方法學習慢性腎衰竭的相關理論知識點。
2.MM教學組:由教師采取思維導圖的教學方式,對學生進行理論教學,并與學生進行討論以完善思維導圖細節(jié)。教師職責:1.課前備課內容。慢性腎衰竭的概念,流行病學,病理基礎,臨床表現(xiàn),實驗室檢查,診斷及鑒別診斷,治療,前景展望。2.課前準備工作。教科書,制作PPT,思維導圖主干;3.課堂上做好引導協(xié)助,隨時準備回答學生提出的相關問題,及時阻止學生對思維導圖的奔逸思維。
優(yōu)點體現(xiàn):1.學生增加了思考機會,能夠更好的理解臨床知識,加深記憶;2.提高了學生的參與感,充分調動學生課堂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3.學生通過思維導圖的思維模式,掌握了具象化和條理化理論知識的要點,為學習其他醫(yī)學知識做好準備;4.學生更多感受到臨床工作的復雜性和技巧性,從而幫助他們未來更好的學習;5.課堂形式新穎,趣味性強,學生反映良好。
1.3 教學效果評估
以考試形式考察學生,總分100分,基礎知識題50分,操作考核(包括重點項目的查體,臨床診斷的初步判定,進一步開具檢驗檢查)50分。調查學生對MM教學法和對自己的評價,總結學生問卷調查的結果,以百分數(shù)表示持某一看法的學生占MM教學法組總人數(shù)的比值,得出大多數(shù)學生的意見。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8.0統(tǒng)計軟件進行兩組考試成績的t檢驗,P<0.05為有顯著性差異。
2.1 考試成績
MM教學組學生的考試總成績?yōu)椋?6.4±6.7)分,T教學組為(70.5±5.9)分,兩組結果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A知識部分,MM教學組成績?yōu)椋?9.2±5.2)分,T教學組成績?yōu)椋?6.1±4.3)分,MM組優(yōu)于T組(P<0.05)。操作知識部分,MM教學組成績?yōu)椋?8.2±4.9)分,T教學組成績?yōu)椋?3.6±4.1)分,MM組同樣優(yōu)于T組(P<0.05)。
2.2 問卷調查
對MM教學組的36名學生進行不記名問卷調查。29名學生表示較喜歡MM教學,2名學生表示較喜歡T教學,5名學生表示兩者均可。80.56%(29/36)的學生認為MM教學能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和實踐操作能力,77.8%(28/36)的學生認為標準化病人教學有利于提高學習效率,有利于書本知識應用于臨床。與此同時,也有18.75%(6/36)的學生認為MM教學延長了教學時間,容易造成拖堂。
2.3 教學效果觀察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注意力更加集中。引入MM教學后,學生的學習課堂在某種程度上轉變?yōu)榱伺R床,在進行思維導圖繪制的過程中,學生更易集中精神并跟隨教師思維誘導,將課堂思維模式轉變?yōu)榕R床思維模式,從而實現(xiàn)思考時的環(huán)境替換,表現(xiàn)出理論知識向臨床技能高轉化的思維特點;2.實踐操作中,學生對于不理解的操作可以及時提問,通過復習思維導圖的產(chǎn)生機制重新整理并指導操作規(guī)范,加深對該知識點的理解和記憶。
每一位從事醫(yī)學教育工作的人都非常清楚一個事實——醫(yī)學是一門注重實踐的學科,課堂和書本上的知識必須要轉化為面對患者時候的具體操作和處理。在我們的臨床帶教中,經(jīng)常遇到學生提出“這些枯燥的知識也太難記了!”的問題。這是因為我們的臨床醫(yī)學教學,在前幾年的書海戰(zhàn)術中,沒有能夠及時的將平面的文字知識與立體的邏輯思維相結合,造成學生“知”與“行”的嚴重分離。長此以往,雖然我們的學生在臨床醫(yī)學的專業(yè)里學習了5年、7年甚至8年,但進入臨床工作后仍然需要很長的適應時間才能完成從書本到實踐的轉換。如何做到“知行合一”?是每一位醫(yī)學教育工作者都需要認真思考的難題。
我們在日常的臨床帶教工作中也不難感受到,臨床思維是教科書完全不能提供的,也是理論知識無法完整提供的。當學生進行思維導圖的學習時,他們會在不自覺中主動轉換了自己的學習模式,從一個面對教師時被動學習的學生狀態(tài),轉為面對臨床思維時主動解決問題的臨床醫(yī)生狀態(tài)。這不僅僅提供了更深刻的學習體驗,也幫助學生克服面對臨床工作時的陌生距離感,從而為日后更早的適應臨床工作打下基礎。同時,與PPT或視頻相比,思維導圖具有更豐富的變化,更廣袤的思維邊界,在學生的臨床見習中接受度更高,從而使早期接觸臨床的學生實習方法得以順利進行。
在實驗過程中我們還驚喜的發(fā)現(xiàn),由于年輕學生思維活躍,具有發(fā)散性和創(chuàng)新性,在思維導圖的繪制操作中提出了一些很好的改進設想,為改進教學方法提供了許多方向。
與此同時,我們也同樣注意到,由于MM教學法教學氣氛相對活躍,學生在實踐過程中興趣盎然,極大地激發(fā)了想象力,導致教學時間的延長,在部分課堂上出現(xiàn)延遲下課的情況,需要帶教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加強對教學節(jié)奏的控制,以免造成額外的教學和學習負擔。
實踐中我們應用MM教學法在實習學生臨床教學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受到學生較高評價,且學習自覺性和主動性大大提高,課后測評成績明顯優(yōu)于T教學組,對于培養(yǎng)學生實踐能力、將學習的知識應用于實際的能力有重要作用。隨著醫(yī)學教育模式的發(fā)展,不同學科思維導圖的多維培訓,將被越來越多的臨床見習課廣泛應用。
(作者單位:西安交通大第二附屬醫(y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