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安軍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提出:“語文綜合性學習,有利于學生在感興趣的自主活動中全面提高語文素養(yǎng),應該積極提倡?!?/p>
綜合性學習要求加強語文課程內部諸多方面的聯(lián)系,加強與其他課程以及與生活的聯(lián)系,促進學生語文素養(yǎng)全面協(xié)調地發(fā)展。
語文綜合性學習應體現(xiàn)語文知識能力的綜合運用。聽說讀寫等能力綜合運用,加強語文課程內部多方面的聯(lián)系,促進學生語文素養(yǎng)全面協(xié)調地發(fā)展。
誦讀是是學生“讀”能力的一個分支,是兒童學習古詩詞的主要方法,也是要重點訓練的能力。但是由于存在著誦讀方式單一,重視不夠,又顯得比較薄弱。所以師生開發(fā)了“詩意秋色”語文誦讀綜合性學習課,共同創(chuàng)新了多種誦讀方法,并將之運用在描寫秋天詩詞的誦讀上。古詩詞走進了的心靈,破除了詩、人的疏離,獲得新的詩意體驗。
“詩意秋色”語文誦讀綜合性學習片段
1.1《山行》誦讀?? 強化詩情
1.1.1 按節(jié)奏朗讀
1.1.2 三法朗讀
(1)慢讀。(2)高讀。(3)低讀。
(4)任選一種方式練,也可以把三種方式合在一起練。
(5)師小結:用不同的朗讀方法,會讓我們格外清楚地體會到詩的味道——高遠的、縹緲的、自由的、低回的、陶醉的……
(6)特別是把幾種方法合在一起,那我們就會創(chuàng)造出一件精美的藝術品
(7)教師小結:高低快慢,抑揚頓挫,古詩的感覺真好。
1.1.3 古法吟誦《山行》
師生合作,用現(xiàn)代朗誦和古代吟誦交錯配合,產生奇異的效果。
1.2 誦讀一組詩歌,體會意境
1.2.1 出示一組詩詞歌
1.2.2 大屏幕:四幅圖,左右兩組詩,情緒、色彩上有什不同?是怎么發(fā)現(xiàn)的?
一組明亮歡喜,一組暗淡憂傷。
1.2.3 大屏幕:萬山紅遍圖、落霞與孤鶩圖
你會選高讀、低讀、慢讀方法中哪一種讀法?
配樂朗誦、體會(明亮的秋天)
1.2.4 大屏幕:古道西風瘦馬圖、楓橋圖
你會選高讀、低讀、慢讀方法中哪一種讀法?
配樂朗誦、體會
1.2.5 邀請聽課的老師們露一手。
小結:不管是明亮的秋天,還是憂傷的秋天,只要有了詩意,就是最美的秋色
綜合性學習的基本特征之一就是“語文課程與其他課程的溝通”“提倡跨領域學習”。語文綜合性學習要通過語文與音樂、美術、體育、思品、科學、數(shù)學等相溝通的綜合性學習活動,讓學生綜合性地學語文、用語文,全面提高語文素養(yǎng)。
“橋之美”語文綜合性學習片段
2.1 快速閱讀《趙州橋》
(1)勾出要點,體會趙州橋的特點。(不但堅固而且美觀)
(2)根據(jù)旁批的說明方法,體會是怎樣表現(xiàn)橋的特點的?
2.2 趙州橋石欄板精美圖案展現(xiàn)了橋的藝術之美;橋的堅固耐用,也展現(xiàn)了科學之美。但要從藝術科學角度做更廣泛深入的探究,需要美術、科學老師協(xié)助。有請美術老師閃亮登場。
(1)美術老師出場,側重從美術角度引導探究感受橋的線條、造型,色彩之美。
(2)科學老師出場,從科學的角度(力學、材料、計算…..)引導探究科學之美。
(3)橋梁專家講解港珠澳大橋的科學之美。
2.3 小結:
由語文的抓住要點,了解說明方法,體會說明文如何準確地表現(xiàn)事物的特點,到通過特點我們發(fā)現(xiàn)了橋之美。在美術科學老師的幫助下,藝術之美科學之美讓橋的記憶更加豐滿。
綜合性學習第二學段要求有目的地搜集資料,共同討論;結合語文學習,觀察大自然,觀察社會,書面與口頭結合表達自己的觀察所得;.能在老師的指導下組織有趣味的語文活動,在活動中學習語文,學會合作。
教學中結合實際情況,充分利用學校、家庭、社區(qū)、網絡等教育資源,開展綜合性學習活動,拓寬學生的學習空間,增加學生語言實踐的機會,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霸娨馇锷边@一綜合性學習活動,部分環(huán)節(jié)是這樣的:①學生網上搜集整理有關長城、三峽、額濟納的秋色圖片,拍攝生活小區(qū)的秋色圖片,配上貼切的詩句(古詩和現(xiàn)代詩均可),也可以自己寫一段詩意的文字。②小組合作,在家長的指導老師下制作成ppt,配上音樂。③班級交流展示。
這一綜合性學習活動,打破了課堂教學的局限性,融合課內外,既培養(yǎng)了學生搜集、篩選、整理資料的能力,把語文知識運用到生活之中,又培養(yǎng)了學生合作能力、審美能力,陶冶了情操,實現(xiàn)了書本學習與生活實踐的緊密結合。
(作者單位:重慶北碚朝陽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