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東
摘要:近些年來,隨著新課程的提出和實踐,教育教學的方式和內(nèi)容都有了較大的改變,廣大教師都在努力貫徹素質(zhì)教育的相關理念,爭取使我們的教學工作以更加新穎,更加多彩的方式呈現(xiàn)在學生的面前。但在我們的教學實踐過程中,不免也產(chǎn)生了一些新的問題,這其中就包括教學有效性這一問題,有很多教師的教學過程看上去形式多樣,花樣繁多,但教學效果卻不盡人意,這樣一來,學生素質(zhì)的提高同樣會受到不良的影響。基于這一原因,近些年人們對教學有效性的研究被提上日程,作為一名高中化學教師,筆者對高中化學教學有效性進行了一些個人的論證。
關鍵詞:高中化學;有效性;教學
作為高考科目之一,高中化學在學科教學中的重要性不容忽視,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由于化學學科所占的教學課時較少,而化學教學內(nèi)容的深度和廣度都較大,因此,在化學教學過程中實施有效性教學,就顯得更為重要,高中化學教師需要在有限的時間中完成教學任務,同時采用各種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率,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化學學習素養(yǎng)。這一問題看似簡單,卻不是單憑一腔熱情和勤奮就能都解決的,化學教師必須運用教學智慧,有計劃、有目的的開展教學工作,在教學中充分保證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做學生學習的引路人,將教與學密切結合起來,才有可能實現(xiàn)最好的教學效果。筆者從以下幾個方面,論述了高中化學有效性教學的一些方式和途徑:
一、注重課堂教學環(huán)境的優(yōu)化,提高學生學習效率
保證有效性教學的前提,是要使學生專注于課堂教學過程,高中學生自制力相對較好,基本上都能夠按部就班的完成課堂學習任務,但是如果教師的課堂教學過于沉悶、或者教學過程過于呆板,同樣會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情緒,從而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因此,教師要注重課堂教學環(huán)境的優(yōu)化,為學生創(chuàng)設相對愉悅的課堂教學氛圍,使學生在身心愉快的狀態(tài)下開展學習,同時教師還要注意進行有效的課堂導入,將學生的思維盡快的引導到課堂教學過程中,以此保證學生在課堂中的學習效率。比如,在《物質(zhì)的分離與提純》教學設計中,可以設計如下教學情境:在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的幾年中,著名科學家居里夫人為了從以成百噸計的瀝青鈾礦礦渣中提取純鐳化合物,設計了用酸處理礦渣并在數(shù)百個蒸發(fā)皿間進行重結晶操作的實驗方案,歷經(jīng)四年夜以繼日的艱苦實驗,終于在1902年提取出0.1克氯化鐳,從而在放射性研究上做出了重大貢獻。這樣的教學情境,既讓學生接受到人文主義思想的一種教育,又讓學生認識了科學的試驗方法對研究化學的重要作用。從教學的一開始,學生的思維就進入了有效的學習狀態(tài)。
二、合理選擇運用教學方法,保證學生學習效果
教無定法,教學過程中,不同的教學方法往往會產(chǎn)生不同的教學效果,因此,教師要善于觀察和分析學生的特點,在此基礎上設計應用最為適合的教學方法,以保證最佳的教學效果。除了最常用的講授法之外,高中化學教學過程中還可以使用演示法、談論法、實驗教學法等教學方式,甚至自學法,同樣適用于某一段的化學教學。值得注意的是,是教學效果決定教學方法,而不是教學方法決定教學效果,因此,教師要時刻注意方法只是提高效果的途徑,在運用個過程中可以根據(jù)教學需要靈活掌控,切忌生搬硬套,勞而無功。很多時候,在講授過程中注重啟發(fā)、比喻的應用,通過教師的感悟使抽象問題形象化,同樣能都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例如:在學習丙烯加聚反應的教學中,我形象地用了一個“吊”字來比喻告訴學生,可以將非雙健部分 “吊”在雙健碳原子的下邊,加聚時,只將雙健打開就可以了。由此可見,要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就必須結合教學實際選擇恰當?shù)慕虒W方法,使方法、結構,協(xié)調(diào)、合理,各種方法優(yōu)勢互補、長短相濟,立體結合。有效的課堂教學應該是各種教學方法的優(yōu)化與組合。
三、滲透思維方式的鍛煉,鞏固學生學習能力
學科不同,在學習這一學科時,學生的思維方式同樣是不同的,如果學生不能意識到這一問題,而錯誤的運用其他學科的思維方式學習化學,學習效果肯定會受到影響,因此,思維的訓練,是在教學中必須滲透的內(nèi)容?;瘜W歸根結底是以物質(zhì)的變化以及分子原子的運動為主要學習內(nèi)容,這些內(nèi)容雖然比較抽象,但是將其以實驗的方式呈現(xiàn)出來,或者用顯微鏡進行觀察,往往又會變得非常形象,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將抽象思維轉化為想象思維,從而掌握問題的根源。從某種程度上講,有效的化學教學是學生有效思維展示的一個過程,會讓學生更加清晰地認識到概念、原理、規(guī)律的來龍去脈,更好地把握化學的思想和方法、本質(zhì)和規(guī)律,最終轉化為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zhì)。必要時,教師要“放慢”這些思維過程,使思維活動形成“定格”,產(chǎn)生“慢鏡頭”,使學生更好地體驗和頓悟,為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打下堅實的基礎。無論哪種方式,我們都應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思維訓練途徑,優(yōu)化學生的思維過程,以求知識的融會貫通、思維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
總的來說,高中化學有效性教學需要教師在了解學生特點的基礎上,深入分析和研究教學內(nèi)容,以恰當?shù)慕虒W方式逐步引導學生的思維過程,保證學生能夠以最佳的狀態(tài)進入到化學世界之中,以最為清醒的大腦、最為智慧的思維去接觸和解決各種化學問題,以此保證教學不但有效,而且高效。只有保證了教學的有效性,才能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鍛煉學生的學習品質(zhì),為學生提供更多長遠發(fā)展的契機。
參考文獻:
[1]向麗霞.高中化學有效性教學之我見[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7(3):35-36.
[2]林景鋼.新課程理念下高中化學有效教學的實踐與研究[J].基礎教育研究,2017(9):128-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