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定意義上,生活,其實就是時間的分配和利用。時間利用,決定生命的存在和延續(xù),決定生命的寬度和高度。
“歲月不居,時節(jié)如流”,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在2019年新年賀詞開篇引用的古語。不居的歲月、流動的時節(jié),時間,最為寶貴的財富,卻總在無聲無息流逝。人們時常感嘆時間過得很快,但往往又不知道時間都花在哪里了,轉眼間一年又過去了,時間都去哪兒了。
“在一定意義上,生活,其實就是時間的分配和利用。時間利用,決定生命的存在和延續(xù),決定生命的寬度和高度?!眹医y計局社會科技和文化產業(yè)統計司司長張仲梁表示。
2019年1月29日,國家統計局發(fā)布了《2018年全國時間利用調查公報》。這是2008年首次全國時間利用調查之后的第二次以時間為主題的“國家調查”。
時隔10年,開展全國性的時間利用調查,有助于繪制一幅“時代地圖”,讓人們更加深入和系統地了解發(fā)展的階段性特征,為經濟社會生活“把脈”。10年間我國居民的時間分配結構發(fā)生了較大變化,從一個新角度反映了我國經濟社會的發(fā)展以及人民生活品質的提升。
工作生活節(jié)奏更快了
按照國際通行的調查方法,考察時間用在哪兒,“有酬勞動時間”和“無酬勞動時間”是兩個重要方面。
10年間居民有酬勞動時間有所減少,勞動生產率繼續(xù)提高。2018年,居民一天有酬勞動用時4小時24分鐘,比2008年減少4分鐘。10年間,有酬勞動時間減少1.5%,而同期人均GDP增長約1倍,單位時間產出明顯增加反映出10年間勞動生產率繼續(xù)提高。
國家統計局社科文司高級統計師金紅分析稱,居民有酬勞動時間減少的原因是家庭生產經營活動時間大幅減少。家庭生產經營活動時間為1小時27分鐘,比2008年減少了32分鐘。但與此同時,居民投入到就業(yè)工作中的時間明顯增多,由2008年的2小時29分鐘增加到2小時57分鐘,增加了28分鐘。家庭生產經營活動時間減少、就業(yè)工作時間增加,反映出城鎮(zhèn)化進程的加快以及家庭生產方式現代化程度的提高。
新一代通信網絡、物聯網、云服務等新興技術,為遠程辦公管理創(chuàng)造了更多的可能性,改變了用人單位的工作模式。與此同時,移動互聯網也為居民的碎片化時間利用提供了更多選擇,網上購物、網絡游戲和在線視頻直播等讓碎片時間成功“上網”,給企業(yè)提供大量商機,也更新著人們的生活方式。
“PPT請不要太長,主要講重點,請今日內提交初稿,周一前完成?!币粋€周日的中午,辦公室文員小高在家中收到一條微信,他趕緊打開電腦,利用休息時間完成領導通過微信遠程安排的工作。在他看來,移動互聯網提高了時間使用的效率,但工作并沒有因此而輕松。
不少人有這樣的感覺,技術日新月異,時間利用效率在提高,時間似乎多了,但工作生活節(jié)奏加快,時間又似乎更緊了。
與家人相伴時間增加了
與10年前相比,居民家務勞動時間減少,陪伴家人時間增加。
2018年,居民一天無酬勞動用時2小時42分鐘,比2008年增加12分鐘。其中,家務勞動時間為1小時26分鐘,比2008年減少17分鐘,占全天時間的比重為6%,下降了1.2個百分點;陪伴照料家人(包括陪伴照料孩子生活、護送輔導孩子學習、陪伴照料成年家人)的時間為53分鐘,比2008年增加30分鐘,增長了1.3倍,其中85%的時間用于照料孩子的生活和學習。陪伴照料家人的時間占全天時間的比重為3.7%,提高了2.1個百分點。
無酬勞動結構的顯著變化反映出人們更注重與家人相伴,尤其重視對孩子的培養(yǎng)教育。此外,家務勞動的社會化,如送餐服務、小時工等社會化服務快速發(fā)展,也是居民家務勞動時間減少的重要因素之一。
分性別看,女性無酬勞動時間遠遠高于男性,但兩者的差距在縮小。女性無酬勞動時間由2008年的3小時38分鐘增加到2018年的3小時48分鐘,增加了10分鐘;男性由1小時18分鐘增加到1小時32分鐘,增加了14分鐘;女性與男性無酬勞動時間的差距比2008年縮小了4分鐘。其中,投入家務勞動的時間,女性為2小時6分鐘,男性為45分鐘,女性比男性多1小時21分鐘,這一差距比2008年縮小了29分鐘。
遼寧大學公共基礎學院教授范長征是一名“70后”女學者,她在這方面感受很深?!叭说臅r間和精力是有限的,作為一名女教師,在照顧家庭、教育孩子方面付出了很大精力,必然在某種程度上對事業(yè)造成一定牽制。”范長征從身邊女性同行的交流中感受到,很多女性要兼顧孩子教育和事業(yè),確實更加辛苦。
分配時間更精細了
按照工業(yè)社會的生產邏輯,時間和金錢是平等的,時間屬于稀缺商品。在互聯網時代,時間則不止于此,還被賦予了動態(tài)加速的能量,成了不斷加速的創(chuàng)新的一部分。建立在現代通信技術基礎之上的新時間模式取代了時間的線性模式。特別是隨著移動互聯網的崛起,人們的工作時間變得更加靈活,工作地點則更為流動,更多的時間被投入到差旅和學習充電之中。
2018年,個人自由支配活動平均用時3小時56分鐘??措娨曇廊皇蔷用竦闹饕蓍e方式,2018年為1小時40分鐘,但比10年前減少了26分鐘;休閑娛樂時間為1小時5分鐘,比2008年增加25分鐘;健身鍛煉時間增加8分鐘。居民自由支配時間增加,分配更趨合理。
從“時間就是金錢”到“時間都去哪兒了”,中國正進入一個更加精細化“時間管理”的時代。
在雜志社工作的王女士說,自己每天醒來第一件事是打開支付寶里的螞蟻森林收能量,睡前會刷一刷淘寶或者看看小視頻。如今,她的很多衣服和零食都是在網上購買,她認為網購的性價比很高,還可以節(jié)約購物的時間成本。
不少企業(yè)正是利用互聯網新技術,在“時間”上做文章,不斷開拓新市場。外賣、網購、共享單車等共享經濟平臺,一定程度上都是聚焦于現代人總覺得時間不夠用的“痛點”,讓人們省出一部分時間、再把時間用在自己認為更有價值的方面。
“現在,競爭壓力變大,大家主動學習的意識更強了。比如,周圍很多在職工作者開始嘗試學習一門小語種,我也曾自學過日語。也會主動瀏覽一些個性化的公眾號,抽空去聽一些講座,豐富一下自己的視野。形成自己的觀點和認識后,也會寫一些文章,努力提升一下自己的修養(yǎng)和競爭力?!痹谕馄蠊ぷ鞯男⌒煺f。
學習也好,購物也罷,信息獲取的渠道也不同以往。10年前,無線網絡覆蓋面很小,智能手機使用不普及,人們主要是通過電腦有線接入上網,平均一天的上網時間僅有14分鐘。2018年居民一天使用互聯網的時間為2小時42分鐘,比2008年增加2小時28分鐘。使用互聯網時間的快速增長,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科學技術的進步。
如今,無網不生活。隨著互聯網快速發(fā)展,手機、Pad和電腦的普及,讓我們的生活便利了不少。
對于網友小劉來說,手機顯然已經成為生活的一部分。微信、微博、網易云音樂、手機淘寶、高德地圖、滴滴……五花八門的手機應用軟件滿足了她聊天、交友、出行、購物等諸多需求?!拔椰F在用手機的時間占各類屏幕產品使用總時間的80%以上。交流溝通都習慣性地使用手機,長時間不看手機就擔心錯過重要信息,久而久之,甚至有種依賴感。”小劉說,“不過我們應該記得的是,手機終歸只是人類的工具,不要因為手機的使用而影響了正常的生活?!?/p>
一年365天,一天24小時,一切夢想的花開,都離不開時間的澆灌。用時間丈量生命,唯有奮斗與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