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智軍
【摘要】 目的:探究Neuroform自膨式支架輔助彈簧圈栓塞治療顱內動脈瘤的有效性。方法:選取2016年1月-2018年3月筆者所在醫(yī)院收治的70例(100枚)顱內寬頸動脈瘤患者,因患者家屬不同意支架手術使用單純彈簧圈栓塞治療的患者35例(51枚)作為對照組,剩余35例(49枚)采用Neuroform自膨式支架輔助彈簧圈栓塞治療的患者作為觀察組。對比兩組栓塞治療效果、術后并發(fā)癥。結果: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Neuroform自膨式支架輔助彈簧圈栓塞治療顱內動脈瘤效果較為顯著,雖然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較高,但手術療效值得肯定,需要醫(yī)師予以最適治療方法,從而確?;颊甙踩?/p>
【關鍵詞】 Neuroform自膨式支架; 彈簧圈栓塞; 顱內動脈瘤
doi:10.14033/j.cnki.cfmr.2019.06.060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9)06-0-02
顱內動脈瘤多發(fā)于顱內動脈管壁,在該位置異常膨出,造成蛛網膜下腔出血[1]。多數學者認為顱內動脈瘤是在顱內動脈管壁局部出現先天性缺陷加之腔內壓力增高的基礎上引發(fā),患者合并高血壓、心血管疾病、腦動脈硬化等疾病均與顱內動脈瘤發(fā)展有關[2]。顱內動脈瘤破裂出血前約90%患者無明顯癥狀,患者在咳嗽、用力排便、奔跑或情緒激動等情況下容易發(fā)生動脈瘤破裂,多數均為是突然發(fā)病,患者出現頭痛或意識障礙,引發(fā)癡呆、大小便失禁、偏癱等癥狀,繼而引發(fā)一系列血壓升高、體溫升高、胃腸出血等急癥[3]。目前臨床治療主要采用栓塞治療[4],使用較多的有Neuroform、Enterprise及SolitaireAB支架等,不同的方法其治療效果及術后影響均有所不同,本次研究對Neuroform自膨式支架在彈簧圈栓塞治療的效果,匯報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共計70例顱內寬頸動脈瘤患者均為筆者所在醫(yī)院2016年1月-2018年3月收治,其中35例(51枚)實施單純單純彈簧圈栓塞治療,剩余35例(49枚)患者實施Neuroform自膨式支架輔助彈簧圈栓塞治療。納入研究對象的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國蛛網膜下腔出血診治指南2015》中有關顱內動脈瘤的診斷標準,發(fā)病時臨床表現均為蛛網膜下腔出血,排除嚴重肝腎功能異?;颊遊5]。觀察組35例男18例、女17例,年齡31~51歲,平均(41.65±8.42)歲,Hunt-Hess分級Ⅰ級10例、Ⅱ級10例、Ⅲ級15例;前交通動脈瘤9例、后交通動脈瘤8例、基底動脈瘤10例、大腦中上動脈瘤8例。對照組男20例、女15例,年齡30~51歲,平均(41.24±8.03)歲,Hunt-Hess分級Ⅰ級10例、Ⅱ級12例、Ⅲ級13例;前交通動脈瘤10例、后交通動脈瘤11例、基底動脈瘤8例、大腦中上動脈瘤6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術前所有患者口服阿司匹林(德國拜耳公司,進口藥品注冊標準J字20060028,100 mg)300 mg/d,氯吡格雷(深圳信立泰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00542,75 mg)75 mg/d,以上藥物術前3 d使用。所有患者于全身麻醉后氣管插管,監(jiān)測生命體征變化,術中全肝素化,靜脈團注首次劑量為70~100 IU/kg,維持凝血酶原活性(ACT)250 s以上,此后肝素70~100 IU/(kg·h)以微量泵方式持續(xù)輸入,在腹股溝股動脈穿刺后置入6 F導管鞘,經導絲引導將6 F引導管置頸內動脈上;或經椎動脈上C4水平造影處,明確動脈瘤情況及載瘤動脈遠近端直徑后選擇合適支架。使支架送至載瘤動脈或動脈瘤端,支架遠近端至少各超越瘤頸
5 mm;再次將微導管通過支架網眼進入動脈瘤腔內,彈簧圈直接填塞動脈瘤或經微導管插入動脈瘤后再置入支架彈簧圈填塞。術后口服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各75 mg/d,持續(xù)用藥3~6個月。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采用Rankin改良量表(mRs)對比治療效果,標準:完全無癥狀為0分,盡管有癥狀,但無明顯功能障礙,能完成所有日常工作和生活為1分,功能無障礙、患者可獨立完成日常生活事物為2分,患者輕度殘疾、能完成日常事務為3分,中度殘疾、需要被照顧下完成日常事務為4分,重度殘疾、完全依賴他人照顧為5分,死亡為6分。預后效果良好0~2分,預后較差3~5分。治療總有效率=1-死亡率[6]。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 20.0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治療效果對比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94.29%)高于對照組(74.29%),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對比
觀察組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31.43%)高于對照組(11.43%),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顱內寬頸動脈瘤患者在臨床治療過程中,手術操作在血管內及手術夾閉,致使該手術成為治療的難點。隨醫(yī)療技術不斷發(fā)展推動,血管內治療技術不斷更新迭代[7],但總體來說均具備操作復雜、效果不佳等特點?;诖?,血管內支架出現為顱內寬頸動脈瘤治療提供了一種新穎的治療方法。常規(guī)來說,顱內寬頸動脈瘤治療時,因患者頸動脈瘤較窄、載瘤動脈細小無法植入支架時考慮使用單純彈簧圈栓塞治療[8]。因此,在治療之前,需要臨床醫(yī)師根據患者病情,制定最適合的治療方法,改善預后。
支架輔助栓塞治療的操作技術較多,包括微導管穿越支架技術和支架穩(wěn)定微導管兩種,本次研究選取多支架后釋放或半釋放技術,減少彈簧圈微導管經支架網眼超選時的困難,或造成支架損壞,顯提升瘤頸處彈簧圈密度,提升致密栓塞率,減少復發(fā)。在支架釋放前方便調整微導管張力,是彈簧圈更好的承受從而實現更安全的填塞,半釋放支架是因支架網孔較小,彈簧圈不易進入支架內,可根據實際情況在術中調節(jié)釋放程度[9]。支架輔助彈簧栓塞治療對醫(yī)師精準度要求較高,手術操作性要求較強,較之單純彈簧栓塞治療手術難度較大。
Neuroform自膨式支架主要由支架、導管、鞘管和旋轉止血閥組成,因其具有支架超薄、可自我膨脹、順應性高等優(yōu)點,可植入支架時迂曲的顱內血管達到載瘤血管[10];支架使用開放的網格設計,通過網孔栓塞動脈瘤較為方便[11]。支架輔助單純彈簧圈栓塞可對瘤頸進行重塑,減慢動脈瘤內血流并產生血栓,閉塞動脈瘤[12]。在支架植入后可快速實現血管形態(tài)重建,從而改變局部血流動力,減輕血管壁承受的壓力,符合動脈瘤解剖學治愈,預防動脈瘤復發(fā)[13]。
通過本次研究可知,觀察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高于對照組(P<0.05),這是因為支架輔助單純彈簧圈栓塞增加了手術難度,術中發(fā)生出血、誘發(fā)腦血管機痙攣等幾率較高,血管內斑塊脫落堵塞血管形成腦梗死,引發(fā)各種并發(fā)癥。本次研究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證實其治療效果。在張歡等[14]研究中顯示,對252例顱內寬頸動脈瘤患者予以單純彈簧圈栓塞治療,對163例患者予以Neuroform自膨式支架輔助彈簧圈栓塞治療,聯(lián)合組術后并發(fā)癥高于對照組,觀察組術后治療效果優(yōu)于對照組,與本次研究結一致。
綜合上述,Neuroform自膨式支架輔助彈簧圈栓塞治療顱內動脈瘤效果顯著,雖然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較高,但手術療效值得肯定,醫(yī)師可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合理的手術方法進行治療,對并發(fā)癥做好預防措施,術后積極用藥和隨訪,從而保證患者安全。
參考文獻
[1] Thorsten S,Seppo J,Andreas U,等.歐洲卒中組織顱內動脈瘤和蛛網膜下腔出血處理指南[J].國際腦血管病雜志,2013,21(6):401-417.
[2]劉翼,李定君.顱內動脈瘤壁平滑肌細胞病理學改變的研究進展[J].中國腦血管病雜志,2014,15(10):551-555.
[3]湯蕩,龍江.顱內動脈瘤手術方法的選擇及展望[J].神經損傷與功能重建,2014,14(1):61-62.
[4]鄒均,朱繼.顱內動脈瘤血管內介入治療的材料進展[J].醫(yī)藥前沿,2013,17(17):40-41.
[5]中華醫(y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中國蛛網膜下腔出血診治指南2015[J].中華神經科雜志,2016,49(3):182-191.
[6]張世洪,吳波,談頌.卒中登記研究中Barthel指數和改良的 Rankin量表的適用性與相關性研究[J].中國循證醫(yī)學雜志,2004,4(12):871-874.
[7]樊慶榮,王恩任,張列,等.手術夾閉和血管內介入治療顱內寬頸動脈瘤的療效比較[J].中國醫(yī)師進修雜志,2014,37(20):16-19.
[8]伍健偉,何偉文,梁建峰,等.破裂與未破裂寬頸動脈瘤支架輔助栓塞治療療效分析[J].中國神經精神疾病雜志,2015,15(8):492-496.
[9]胡海.顱內動脈瘤血管內治療的臨床研究[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2016,32(6):29-30.
[10]張磊,楊志剛,張永巍,等.自膨式支架治療癥狀性基底動脈狹窄圍手術期并發(fā)癥的分析[J].中國腦血管病雜志,2013,10(7):348-352.
[11]賴挺,劉俊,楊輝,等.網孔支架輔助微彈簧圈治療已破裂顱內動脈瘤的臨床療效分析[J].第三軍醫(yī)大學學報,2013,35(4):339-342.
[12]逄錦峰,紀禎龍,張愛榮.Neuroform自膨式支架輔助彈簧圈栓塞治療顱內動脈瘤68例臨床分析[J].中國老年學,2013,33(9):2022-2025.
[13]孫紅剛,居克舉,高社榮.頸動脈狹窄患者血管成形和支架植入術后血流動力學的改變[J].臨床神經病學雜志,2015,11(3):229-231.
[14]張歡,高小平,任毅,等.顱內動脈瘤單純彈簧圈栓塞術與支架輔助彈簧圈栓塞術的對比[J].中國醫(yī)師雜志,2016,18(11):1693-16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