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巧莉
【摘要】 目的: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療后機體粒細胞減少,抵抗力下降,真菌易乘虛而入,常使患者伴有細菌真菌感染,本文通過試驗研究白血病患者術后真菌感染經護理干預后的控制效果。方法:選取2013年1月-2017年1月入住筆者所在醫(yī)院接受治療并伴有真菌感染的急性白血病患者100例,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50例)和對照組(50例)。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的護理模式進行護理,而觀察組在常規(guī)護理模式基礎上加入優(yōu)質護理理念。觀察所有患者化療后感染部位的真菌感染情況,并做好相關記錄,對兩組的護理質量及滿意程度進行評分和比較。結果:觀察組術后真菌感染率及療效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的護理質量評分及滿意度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優(yōu)質護理模式對白血病患者有重要的意義,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顯著提高患者的護理質量評分及滿意度評分,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關鍵詞】 急性白血病; 優(yōu)質護理; 真菌感染; 化療
doi:10.14033/j.cnki.cfmr.2019.02.049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9)02-00-03
Nursing Effect of Acute Leukemia Chemotherapy with Fungal Infection after Clinical Chemotherapy/CHEN Qiaoli.//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al Research,2019,17(2):-100
【Abstract】 Objective:After clinical chemotherapy,leukemia patients take disadvantage of granulocytes,decreased resistance,and then the fungi will have the possibility to seize the opportunity to sneak,causes each kind of serious disease,to study the nursing effect of high quality nursing mode for leukemia patients after clinical chemotherapy and bacterial infection by experiment in this paper.Method:A total of 100 cases with acute leukemia disease who were treated in the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3 to January 2017 were recruited as the study objects.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digit table method,with 50 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outine nursing,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high quality nursing.The infection of all patients during and after chemotherapy,and keeping the records,the quality of nursing and satisfaction of routine nursing mode and high quality nursing mode were scored and compared.Result:The infection of all patients and the success rate of chemotherapy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The score of the quality of nursing and satisfaction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The high quality nursing model is important to the leukemia patients,can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for patients,and it also improves the quality of nursing and satisfaction dramatically,it is worth for clinical use.
【Key words】 Acute leukemia; High quality nursing; Fungal infection; Chemotherapy
First-authors address:The First Hospital of Quanzhou City,Quanzhou 362000,China
急性白血病是一類以造血細胞惡性克隆性增殖為主要特征的血液腫瘤性疾病,其主要癥狀有發(fā)熱、感染,出血難止等[1]。當前臨床上治療該疾病的主要方法是全身化療,但是患者經化療后,其體內的粒細胞減少,抵抗力降低,易于感染細菌,此亦是導致白血病患者死亡的“罪魁禍首”[2]。為進一步研究白血病患者化療后真菌感染經護理干預后的控制效果,選取2013年1月-2017年1月入住筆者所在醫(yī)院接受治療并伴有真菌感染的10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為研究對象,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1月-2017年1月在筆者所在醫(yī)院接受治療并伴有真菌感染的10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自愿參與本次研究。本課題也經筆者所在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同意,同時參與課題的研究對象均按照《血液病診斷及療效標準》中急性白血病診斷標準嚴格經過臨床篩選。納入標準:(1)患者的臨床診斷、影像學信息和實驗檢測完全符合急性白血病的診斷標準,且所有的臨床資料齊全;(2)患者伴有真菌感染的臨床癥狀;(3)研究對象均能較好的配合醫(yī)護人員的檢查,自愿參與本次課題研究;(4)患者的住院時間均已超過10 d;(5)所有患者的生命體征比較平穩(wěn),不存在精神類疾病及相應的癥狀。排除標準:
(1)患者伴有心肺肝腎功能障礙或患有精神心理疾病;(2)患者不具備齊全的臨床檢查資料;(3)免疫功能或凝血機制異常的患兒;(4)患者曾在3個月前進行了手術。對所有符合納入標準的患者進行心肝肺腎功能檢查、影像學檢查、血常規(guī)檢查、微生物學檢查,并將其具體的病理癥狀與體征詳細的記錄,并制定相應的治療方案。
將100例患者隨機分成觀察組(50例)和對照組(50例),其中觀察組中男28例,女22例,年齡12~55歲,平均(33.77±3.12)歲;對照組中男31例,女19例,年齡11~52歲,平均(35.69±2.44)歲。兩組患者年齡和病情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在住院期間均采用常規(guī)的治療方法進行治療。
1.2.2 對照組護理方法 采用常規(guī)的護理方法,護理人員密切注意患者身體有無出血點,體溫、各項血常規(guī)及大小便是否正常,病房的通風情況及濕度是否適宜,為避免交叉真菌感染,限制家屬的探望[3]。
1.2.3 觀察組護理方法 觀察組患者在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加入優(yōu)質的護理模式及理念,其主要護理措施如下:(1)技能培訓。對護理人員進行有關急性白血病相關知識、護理技術及注意事項等培訓,使工作人員具備扎實的專業(yè)知識、標準的操作技術、無菌操作的意識,及時更換衣帽、注意手消毒及減少潔凈室內人員流動性大的現(xiàn)象,嚴格遵守質量控制規(guī)定,定期考核護理人員。(2)心理護理。在治療過程中密切注意患者的心理變化,及時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穩(wěn)定其情緒,所有的護理人員須常與患者交流,傾聽患者的心聲,解答他們的疑慮,消除患者的恐懼心理,像親人一樣照顧患者并給予他們安慰,幫患者建立治療的信心[4-5]。(3)優(yōu)質的化療護理。對患者行靜脈穿刺時,必須對患者有耐心,整個操作過程要穩(wěn)定、精準,以便減少患者造成的疼痛感。要求護理人員密切觀察患者的病情變化,掌握白細胞化療后的不良反應、感染等情況,若出現(xiàn)并發(fā)癥,需及時發(fā)現(xiàn)并妥善處理[6-7]。(4)衛(wèi)生管理。對病房進行全面地空氣凈化和消毒隔離,對藥品配送環(huán)節(jié)衛(wèi)生把關,最大限度的嚴格控制污染[8]。(5)生活護理。對日常生活有不良習慣的患者,予以正確的指導并督促其改正,確?;颊叩淖飨r間規(guī)律,確?;颊哂谐渥愕乃撸⒏鶕?jù)患者的飲食習慣對其進行健康的規(guī)劃,減少鹽、油脂及刺激性食物的攝入等。
1.3 觀察指標
對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臨床癥狀及生命體征變化情況進行統(tǒng)計并詳細記錄在案,對研究對象的治療效果進行評估,檢測兩組患者治療前后體液真菌清除情況,體液真菌鏡檢及培養(yǎng)檢測均為陰性時,判斷為真菌清除。采用問卷調查的方式對兩組護理的質量及滿意度進行評分。
1.4 療效評價標準
根據(jù)《重癥患者侵襲性真菌感染診斷與治療指南》中相關療效標準擬定[9],(1)治愈:患者的真菌感染癥狀及體征全部消失,實驗室檢查結果顯示恢復正常,且肺部影像學表現(xiàn)為消退;(2)顯效:患者的真菌感染癥狀及體征得到了顯著改善或消失,實驗室檢查結果顯示基本恢復正常,肺部影像學表現(xiàn)至少減退50%;(3)進步:患者的真菌感染癥狀有所改善,實驗室檢查結果顯示有所好轉,肺部影像學表現(xiàn)有低于50%的消退現(xiàn)象;(4)無效:患者的真菌感染癥狀及體征未得到改善、肺部影像學表現(xiàn)也沒有消退的跡象甚至患者的病情有惡化趨勢。有效率=治愈率+顯效率。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情況分為完全滿意、滿意、基本滿意及不滿意,四個等級采用評分制度,具體情況如下所述,完全滿意:100分;滿意:90~100分;基本滿意:70~90分;不滿意:小于70分,護理滿意度為完全滿意率、滿意率及基本滿意率之和。兩組均以半個月為1個療程,連續(xù)進行兩個療程后統(tǒng)計療效。對護理技能、護理態(tài)度、病房管理及健康教育等方面進行綜合評估,每項評分為1~100分,滿60分設置為指標達標線。
1.5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3.0軟件分析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術后真菌感染率及療效比較
所有接受化療并伴有真菌感染的100例患者,在采取了相應的護理措施后,其真菌感染程度均得到有效的控制,其中對照組仍有16例存在不同類型的真菌感染,而觀察組則只出現(xiàn)
7例不同程度的真菌感染,觀察組術后真菌感染率為14%,對照組為32%,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觀察組有效率為46%,對照組為34%,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2 兩組護理質量及護理滿意度比較
本研究對比了常規(guī)護理與優(yōu)質護理的護理質量,發(fā)現(xiàn)觀察組在護理技能、護理態(tài)度、病房管理及健康教育等方面的綜合護理質量均顯著高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也優(yōu)于對照組,且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和表4。
3 討論
急性白血病屬于一類造血干細胞異常的克隆性惡性疾病。急性白血病患者因為白細胞增生異常,致使其骨髓造血功能受到抑制,進而造成中性粒細胞減少,降低機體免疫能力,白血病患者經化療后,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可殺死病變細胞,但同時也殺死了一部分中性粒細胞,導致患者的免疫力進一步降低,從而真菌更容易侵入人體,這也是白血病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10-11]。在用常規(guī)化療藥物治療時,切實地做好消毒隔離,配合營養(yǎng)支持療法,加強護理,能顯著提高真菌感染的治愈率,減輕因抗真菌藥物帶來的毒副作用,從而較大程度上的提高化療的成功率,改善患者生存質量。而且白血病的治療副作用大,因此需要進行進一步的護理干預[12-13]。所以白血病患者的優(yōu)質護理在整體的治療過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文以筆者所在醫(yī)院治療的100例急性白血病并伴有真菌感染的患者為研究對象,通過臨床實踐研究白血病患者化療并伴有真菌感染后經護理干預后的控制效果。本課題主要從提高護理人員的專業(yè)技能、患者的心理及病房環(huán)境出發(fā),一方面通過全面的提高護理人員的專業(yè)技能,另一方面通過溝通開導患者,舒緩患者的焦慮抑郁情緒,以達到提高患者機體的抵抗力的目的。本研究主要通過對護理人員的護理技能、護理態(tài)度、病房管理、對患者或家屬的健康教育評分等情況進行分析,比較分析了常規(guī)護理和優(yōu)質護理的護理質量。
研究表明,觀察組在專業(yè)技能、護理態(tài)度、病房管理及健康教育等方面的綜合護理質量顯著高于對照組,說明優(yōu)質的護理能有效地規(guī)范護理人員的操作技能,能夠有效地提高護理人員對病房內相關物品的衛(wèi)生合格率及病房空氣質量,從而可能減少了給患者換藥或檢查期間帶來的感染。而且通過對患者及其家屬進行相關的健康教育,能夠使他們更多地了解急性白血病知識,有利于治療效率的提升[14-15]。研究還發(fā)現(xiàn)經兩個療程后觀察組的術后真菌感染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優(yōu)質的護理模式,能有效控制化療后真菌感染的發(fā)生,并且經過優(yōu)質護理措施處理后患者及其家屬的滿意度均提高,觀察組的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對比觀察組和對照組的療效可知,觀察組的真菌感染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明優(yōu)質的護理可提高患者療效。
綜上所述,優(yōu)質護理模式在白血病患者住院期間的護理干預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就目前我國的醫(yī)學水平而言,對急性白血病的治療方案尚沒有理想的效果,治療過程中患者會感到不適,加上經濟負擔大,使患者對遺囑的依從性較差,給急性白血病的治療帶來了阻礙。本研究表明,優(yōu)質的護理干預可科學有效地降低患者的真菌感染率,進一步提高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值得臨床上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姚素玉.白血病化療后感染后護理干預效果的研究[J].中華全科醫(yī)學,2013(8):1304-1305.
[2]姚曉非.白血病患者化療后粒細胞缺乏伴醫(yī)院內細菌感染75例臨床分析[J].中國農村衛(wèi)生,2017,10(12):26-27.
[3]昊綺殉,仇蓉,劉吉子.認知行為干預對白血病化療患者口腔感染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15(15):25-27.
[4]蔡榕.10例噬血細胞綜合征合并多臟器功能不全患兒的護理[J].護理學報,2014,21(11):42.
[5]張良滿,楊歡,楊丹,等.7例妊娠合并白血病患者的護理[J].護理學報,2014,21(24):53-54.
[6]王妮.優(yōu)質護理概念在白血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15,12(10):71-73.
[7]李宏.全程優(yōu)質護理在白血病患兒中的應用價值[J].大家健康學術版,2015,9(8):229.
[8]白艷玲,劉冰,孫惠英,等.化療后中性粒細胞缺乏白血病患者醫(yī)院感染的護理進展[J].護理學報,2011,18(9A):279-230.
[9]中華醫(yī)學會重癥醫(yī)學分會.重癥患者侵襲性真菌感染診斷與治療指南(2007)[J].中華內科雜志,2007,46(11):960-966.
[10] Park Y,Kim D S,Park S J,et al.The suggestion of a risk stratification system for febrile neutropenia in Patients with hematologic disease[J].Leuk Res,2010,34(3):294-300.
[11]谷紅東.優(yōu)質護理概念在白血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中國衛(wèi)生標準管理,2015,6(20):210-211.
[12]蘇麗麗.護理干預對白血病患者及家屬不良情緒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15,15(8):86-88.
[13]王妮.白血病化療患者的護理[J].中國現(xiàn)代藥物應,2015,9(20):180-181.
[14] Beringer R M,Greenwood R,Kilpatrick N,et al.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the Pediatric Anesthesia Behavior score--an objective measure of behavior during induction of anesthesia[J].Paediatr Anaesth,2014,24(2):196-200.
[15] Liu L P,Zheng H G,Wang D Z,et al.Risk asscessment of deep- vein thrombosis after acute stroke:a prospective study using clinical factors[J].CNS Neurosci Ther,2014,20(5):403-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