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峰玉 孫 抒 辛 悅 李 冰
目前對蝙蝠葛藥理作用的研究已經(jīng)取得了一定的進展,蝙蝠葛具有多種生物學活性,其根、莖葉、果實均有良好的藥理效應(yīng),具有較好的應(yīng)用前景和開發(fā)價值。不僅如此,現(xiàn)代研究認為蝙蝠葛活性成分具有體內(nèi)外抗腫瘤作用,而受到了醫(yī)藥學領(lǐng)域的的廣泛關(guān)注[1-2]。本實驗研究中所用的蝙蝠葛活性成分由延邊大學天然藥物研究所提供,由本科實驗室用MTT等檢測方法一步一步地篩選其有效成分,現(xiàn)已經(jīng)接近于單體。初步認為其有效成分是異喹啉衍生物。
蝙蝠葛活性成分由延邊大學天然植物制品研究所提供。人肺癌A-549細胞株購買于北京華美生科生物技術(shù)有限公司。
BALB/cA裸小鼠,體重(21±1)g,雄性45~50日齡,由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提供,合格證編號為SCXK(瀘)2009-0017。陰性對照組12只;陽性對照組6只;蝙蝠葛活性成分低劑量組6只;蝙蝠葛活性成分高劑量組6只,共30只。
取處于對數(shù)生長期的人肺癌A-549細胞制備細胞懸液,調(diào)整細胞濃度為1×107/ml,按每只裸鼠注射0.2 ml的細胞懸液計算,制備適量細胞懸液;用1 ml注射器在每只裸鼠右側(cè)腋窩皮下注射細胞懸液0.2 ml,注射后輕壓5 s:將裸鼠重新放回到籠中觀察3~5天,以右側(cè)腋窩皮下出現(xiàn)米粒大小質(zhì)硬結(jié)節(jié)為模型復制成功的標準;接種成功后,在裸鼠體內(nèi)傳代2代以后使用;取生長旺盛期的瘤組織剪切成1.5 mm3左右,在無菌條件下,接種于裸小鼠背部皮下,裸小鼠皮下移植瘤用游標卡尺測量移植瘤直徑。
待裸小鼠移植瘤生長至100~200 mm3后將動物進行隨機分為4個組:陰性對照組(加入蝙蝠葛活性成分的藥物溶劑Na2CO3),為12只;陽性對照組(加入絲裂霉素),為6只;蝙蝠葛活性成分低劑量組,為6只;蝙蝠葛活性成分高劑量組,為6只。
蝙蝠葛活性成分低劑量和高劑量組每天口服給藥,連續(xù)給藥4周;陽性對照組絲裂霉素第1,7天靜脈給藥兩次;陰性對照組給等量的藥物溶劑(Na2CO3)。給藥劑量以及用法等參照表1。
表1 蝙蝠葛活性成分作用于裸鼠給藥劑量、濃度及給藥方式
每周兩次使用游標卡尺測量裸鼠移植瘤的長度和寬度,動態(tài)觀察裸鼠移植瘤的生長情況,并計算其體積,以此繪出裸鼠移植瘤生長曲線圖,同時稱取小鼠的體重。
蝙蝠葛活性成分對人肺癌A-549裸小鼠移植瘤的實驗性治療結(jié)果見表2~4。陽性對照組、絲裂霉素組的T/C值為6.0%,對裸小鼠移植瘤的生長具有顯著的抑制作用;蝙蝠葛活性成分低劑量組的T/C值為68.4%,對裸小鼠移植瘤的生長無明顯地抑制作用;蝙蝠葛活性成分高劑量組的T/C值為58.8%,并P<0.05,故可以認為對裸小鼠移植瘤的生長具有抑制作用。各實驗組裸鼠生長情況良好,整個實驗過程無裸鼠死亡,蝙蝠葛活性成分實驗組體重均有增加,與對照組裸鼠無明顯差異,絲裂霉素組體重相對較輕。
用化學藥物治療腫瘤僅僅是最近四十年的事,與手術(shù)治療和放射治療相比較,藥物治療的歷史非常短。經(jīng)過這四十多年的不斷努力,科學家們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了幾十種有效的抗腫瘤藥物,讓很多晚期癌癥病人的生存期明顯延長[3]。但化療藥物的毒副作用也顯而易見,導致相當一部分患者不得不停止治療。這需要我們更多地深入研究和發(fā)覺新的資源并于以開發(fā)。尋找具有抗腫瘤作用,并且毒副作用小,能提高患者生活質(zhì)量的藥物。多數(shù)常見的實體瘤,比如肺癌、胃癌、肝癌以及胰腺癌等還缺乏有效的藥物治療,新型抗腫瘤藥物的研究勢在必行。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研究認為蝙蝠葛具有廣譜的抗腫瘤作用[4-5]。但大部分研究是體外實驗。本實驗用人肺癌A-549裸小鼠移植瘤來觀察了蝙蝠葛活性成分在體內(nèi)的抗腫瘤作用,發(fā)現(xiàn)蝙蝠葛活性成分低劑量組T/C值為68.4%,對裸小鼠移植瘤的生長無明顯地抑制作用,高劑量組的T/C值為58.8%,并P<0.05,故可以認為蝙蝠葛活性成分高劑量組對裸小鼠移植瘤的生長具有抑制作用,并且實驗組裸鼠生長情況良好,體重無明顯減輕,并沒有表現(xiàn)出明顯毒性反應(yīng),而陽性對照組,絲裂霉素組小鼠體重相對較輕。我們發(fā)現(xiàn)蝙蝠葛活性成分在體外具有廣譜的抗腫瘤細胞增殖作用,在體內(nèi)也具有抗腫瘤作用,并無表現(xiàn)出明顯的毒副作用,故可以認為蝙蝠葛活性成分具有進一步研究的價值,其抗腫瘤機制有待于進一步研究和探討。
表2 各組裸鼠體重的變化
表3 各組裸鼠皮下移植瘤的平均體積
表4 各組裸鼠皮下移植瘤的相對腫瘤體積和相對腫瘤增殖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