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寧
在初中階段的記敘文寫作和議論文寫作中,平鋪直敘不能觸動讀者的內心,也不能在考試中取得相對較高的分數,這就要求學生在寫作時一定要運用一些社會熱點或其他作文素材。通過這些素材可以增強文章的豐富性和可讀性,能夠鍛煉學生運用已有知識的能力,這是整個初中教育階段教師和教育部門對于學生寫作能力的要求。但是目前學生依然存在著不知如何使用作文素材的問題,教師應當依照學生的實際情況,按照以下幾種方法來指導初中生運用素材。
一、使用作文素材時,應當結合生活實際避免失真
在《語文課程標準》中,對初中生的寫作有一個非常重要的要求,就是要貼近生活。在寫作訓練中很多教師也不斷強調寫作的內容和引用的素材都必須結合生活實際,不能是憑空想象出來的內容。因為在作文中胡編亂造不僅是對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一種損害,同時還會形成不好的寫作風氣。學生養(yǎng)成了這樣的寫作習慣,是沒有辦法提升作文素養(yǎng)的,單純靠編故事寫作文是不能長遠的。但是這種問題在平時的寫作考試當中是廣泛存在的,例如在話題作文“美在身邊”的寫作訓練中,話題主要是為了讓學生發(fā)現生活中的美,生活中的美可以體現在生活中一件非常小的事情,例如下雨天為陌生人撐傘,或者是幫助其他人做力所能及的事情,這種生活的美是學生能感受得到的。但是有一些學生為了寫出所謂與眾不同的東西而編造出自己是父母領養(yǎng)的孩子等等歪曲事實的情節(jié),這就完全偏離了寫作的初衷,也會使作文變得非常不切實際,這是不能打動人的,實實在在打動人心的才可以稱作美。教師在寫作教學的過程中,一定要讓學生關注生活,把生活中的一些觸動自己的事記錄下來,應該教育學生不要為了寫作而寫作,不要為了舉例子而舉例子。作文可以文筆樸實,寫得不好沒關系,但是不能胡編亂造,虛情假意。藝術是來源于生活的,作文素材也一定要來源于生活,這樣才能讓學生感受到寫作的意義。
二、使用作文素材一定要注意事件和論述的合理性
作文素材的一個重要作用就是在議論文中作為論據,在寫議論文舉例的過程中一定要讓論據能證明論點,這樣才能達到說服別人的效果,如果素材與論點驢唇不對馬嘴就沒有說服力了。例如議論文“挫折教育的合理性”,許多學生會把挫折單純理解為一次一次失敗的打擊,這種理解其實是比較片面的,如果單純把挫折理解為自己的失敗失利的話,就會忽略一部分成功路上可能遇到的困難。這樣的論證方式只有一部分的合理性。在寫作的過程當中教師一定要教育學生,并且引導學生注意“合理性”這三個字,在寫作的時候要保證邏輯和條理的清晰,最大限度地發(fā)揮作文素材的作用,而不是為了湊滿800字,而不在乎論據與論證之間的內在邏輯聯系。論據的使用也是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環(huán)節(jié)。
三、使用作文素材時要注重細節(jié)的虛實結合
通常來講,議論文和記敘文中情感的表達應該是自然而然的,這樣才能做到水到渠成,否則很難打動人。在目前的初中生寫作教學過程中有一個非常普遍的問題,就是學生可能積累了很多的作文素材,但是不會使用素材。通常來講,記敘一件事情采用的多是平鋪直敘的方式,而細節(jié)在寫作的過程當中往往最能夠打動人。例如在《十里長街送總理》一文中,作者就采用了細節(jié)描寫,“天灰蒙蒙”幾個字,就表達出一種非常悲痛的氛圍。教師在寫作教學當中,可以注重這些細節(jié)的把控。細節(jié)可以使讀者瞬間感受到作者想表達的思想感情,同樣,細節(jié)也可以讓大家知道作者是一個文筆細膩、心思細膩的人,這種打動人心的小事都可以使作文獲得成功,對于學生來講,從小進行這樣的訓練,可以在以后的交流當中突出自己想表達的真實感情。這也是我國義務制教育對于學生語文素養(yǎng)要求中的一個很重要的方面。為了提升這方面的技能,教師應當通過平時的寫作練習,來不斷培養(yǎng)學生這種素養(yǎng)。
四、結束語
上文給出了三個不同方面關于提高學生寫作素養(yǎng)與作文素材運用能力的方式,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當中還應該結合自己班級學生的實際狀況,看學生主要缺少的是哪些方面的訓練和指導,并且給予針對性的處理。不同的學生可能也會有不同的問題,教師應當根據不同學生的需求給出具體的方法。當然寫作能力的提升需要長期不斷的積累與練習,作文素材也需要不斷地回歸生活才可以積累起來,這需要學生與教師的長期協作與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