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靜,蘆楠,朱福周,董解榮,王子申,陳寧,張成林, 2 *
1(天津科技大學 生物工程學院,天津,300457) 2(菱花集團有限公司,山東 濟寧,272073)
4-羥基異亮氨酸是L-異亮氨酸羥化物,具有血糖水平依賴的促進胰島素分泌的特性,同時還有保護肝功能、促進脂肪代謝等功能,對糖尿病、高血脂、肥胖等疾病具有良好的預防和治療效果,應用前景廣闊[1-6]。目前4-羥基異亮氨酸的工業(yè)化生產主要采用胡蘆巴種子提取法,但該方法存在原材料需求量大、分離純化困難、提取率低(0.091%~0.6%)、成本高等不足[7]。而化學法反應條件苛刻、步驟多、分離困難、收率低(21%~31%)而且容易引起環(huán)境污染,因此仍停留在研究階段[8-14]。KODERA等首次在蘇云金芽孢桿菌(Bacillusthuringiensis) 中發(fā)現(xiàn)能夠以L-異亮氨酸和α-酮戊二酸為底物、特異性催化生成4-羥基異亮氨酸的異亮氨酸羥化酶(isoleucine dioxygenase,IDO,由ido基因編碼)[9](圖1)。
圖1 異亮氨酸羥化酶催化生成4-羥異亮氨酸的反應示意圖[8]
Fig.1 Diagram of reaction for 4-hydroxyisoleucine synthesis catalized by IDO
溶氧是微生物發(fā)酵過程中的重要環(huán)境因素之一,在菌體生長、產物形成和維持細胞的代謝中起著重要的作用[17-20]。溶氧均對上述代謝途徑有一定影響。此外,F(xiàn)e2+容易被氧化為Fe3+,在搖瓶發(fā)酵或者酶法合成4-羥基異亮氨酸時,通常添加還原性物質(如Vc)防止其氧化[21-22],然而在大規(guī)模發(fā)酵過程中不易操作,故可通過控制溶氧或補充Fe2+來保持IDO活性。本文針對上述問題,在明晰了4-羥基異亮氨酸發(fā)酵過程中溶氧水平變化規(guī)律的基礎上優(yōu)化了溶氧控制水平和Fe2+的添加濃度,從而實現(xiàn)了4-羥基異亮氨酸的高效合成。
1.1.1 菌株
4-羥基異亮氨酸生產菌株C.glutamicumHIL18,由本實驗室保藏[14]。
1.1.2 培養(yǎng)基
種子培養(yǎng)基(g/L):葡萄糖 25,酵母粉 5,(NH4)2SO45,KH2PO4·3H2O 2,MnSO4·7H2O 0.06,玉米漿 40 mL,pH 7.0~7.5,115 ℃高壓蒸汽滅菌15 min。
發(fā)酵培養(yǎng)基(g/L):葡萄糖100,(NH4)2SO43,KH2PO4·3H2O 0.5,MgSO4·7H2O 0.6,MnSO4·7H2O 0.015,F(xiàn)eSO4·7H2O 0.017,VB10.001,谷氨酸 3,酵母粉 0.5,玉米漿 34 mL,pH 7.0~7.5,115 ℃高壓蒸汽滅菌15 min。
1.1.3 儀器與設備
BIOTECH-5JG 5L發(fā)酵罐,上海保興生物設備工程有限公司;SBA-40D生物傳感分析儀,山東省科學院生物研究所;Thermo U3000高效液相色譜儀,美國賽默飛世爾科技公司。
1.2.1 發(fā)酵試驗
將活化后的C.glutamicumHIL18培養(yǎng)物以1%的接種量接種至含30 mL種子培養(yǎng)基,于32 ℃、220 r/min 振蕩培養(yǎng)10~12 h。將上述種子培養(yǎng)物以10%的接種量接種至含有3 L發(fā)酵培養(yǎng)基的5 L自動控制發(fā)酵罐中。發(fā)酵過程中控制溫度34 ℃、用氨水控制pH=7.0,通過控制通風量和攪拌轉速根據實驗要求調節(jié)溶氧水平,流加消泡劑消除泡沫??疾?-羥基異亮氨酸發(fā)酵過程中溶氧水平的動態(tài)變化時,通氣量為3.5 L/min,攪拌轉速為400 r/min。分階段溶氧控制策略如表1所示。
表1 4-羥基異亮氨酸發(fā)酵過程中的兩階段溶氧控制策略Table 1 The two-stage DO control strategy during fermentation process of 4-hydroxyisoleucine
1.2.2 IDO酶活性測定
發(fā)酵過程中收集不同時間點發(fā)酵液,于4 ℃、8 000×g離心1 min后棄上清液。細胞重懸于10 mL Tris-HCl緩沖液(100 mmol/L,pH 7.0),然后利用超聲破碎儀破碎。將上述破碎物于4 ℃、13 000×g離心30 min后取上清,然后利用濾柱(PD-10 除鹽柱,英國GE Healthcare公司)過濾除鹽。取濾液100 μL加入900 μL含10 mmol/L α-酮戊二酸和L-異亮氨酸、5 mmol/L FeSO4和 10 mmol/L抗壞血酸的Tris-HCl緩沖液(100 mmol/L,pH 7.0),反應30 min后利用高效液相色譜儀測定4-羥基異亮氨酸濃度[14],以每毫克總蛋白每分鐘催化生成的4-羥基異亮氨酸[nmol/(min·mg蛋白)]表示IDO的比活力。
1.2.3 氨基酸、葡萄糖及生物量檢測
發(fā)酵過程中收集不同時間點發(fā)酵液1 mL,于4 ℃、 8 000×g離心5 min后取上清液。經2, 4-二硝基氟苯衍生后利用高效液相色譜儀測定4-羥基異亮氨酸、L-異亮氨酸(Ile)、L-丙氨酸(Ala)、L-天冬氨酸(Asp)、L-亮氨酸(Leu)、L-纈氨酸(Val)和L-賴氨酸(Lys),質量濃度。檢測條件為:ZORBAX Eclipse AAA氨基酸柱(美國Agilent公司),乙腈(體積分數50%)/醋酸銨(50 mmol/L)二元梯度洗脫。采用SBA-40D生物傳感分析儀(山東省科學院生物研究所)多功能谷氨酸-葡萄糖分析儀測定殘?zhí)橇俊0l(fā)酵液經離心后,用生理鹽水洗滌菌體沉淀3次,然后用適量生理鹽水重懸。利用分光光度計測定其發(fā)酵液OD600,根據公式(1)計算菌體生物量:
細胞干重/(g·L-1)=0.242×OD600-0.016
(1)
4-羥基異亮氨酸的合成需要L-異亮氨酸和α-酮戊二酸,溶氧對這兩種前體物均有較大影響[23-24],因此溶氧水平的控制對4-羥基異亮氨酸發(fā)酵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疾炝巳苎跛綄?-羥基異亮氨酸發(fā)酵的影響,結果如圖2和表2所示。
在不同溶氧水平條件下,菌株C.glutamicumHIL18的生長和產酸趨勢一致:發(fā)酵初期(0~20 h)生長速率較快,20 h后逐漸下降,但4-羥基異亮氨酸的合成速率和產量逐漸提升。當溶氧水平為20%時,生物量、4-羥基異亮氨酸產量及轉化率最高,分別為18.3 g/L、34.1 g/L和15.0%。當溶氧水平為30%時,發(fā)酵初期的生物量高于其余溶氧水平,但隨后生長速率迅速下降,其原因可能是盡管溶氧水平的升高提高了生長速率,但使得菌體細胞過早衰老,發(fā)酵終止時其生物量、4-羥基異亮氨酸產量分別為13.5 g/L和24.5 g/L,高于溶氧水平為10%;但其轉化率低于后者,其原因可能是由于葡萄糖的消耗除用于合成4-羥 基異亮氨酸外,更多用于菌體細胞生長和呼吸作用。溶氧水平為20%時,主要副產物L-天冬氨酸、L-丙氨酸、L-纈氨酸、L-亮氨酸、L-賴氨酸和L-異亮氨酸均高于溶氧水平為10%;而溶氧水平為30%時,上述副產物最低。由此推測,適當的溶氧水平(20%)提高了TCA循環(huán)代謝流,從而為4-羥基異亮氨酸的合成提供更多的α-酮戊二酸;但當溶氧水平過高(30%)時,TCA循環(huán)代謝流進一步增強,使得L-異亮氨酸和α-酮戊二酸代謝不平衡,不利于4-羥基異亮氨酸的合成。
A-4-羥基異亮氨酸產量及生物量;B-氨基酸質量濃度圖2 溶氧水平對4-羥基異亮氨酸發(fā)酵的影響Fig.2 Effects of DO levels on 4-hydroxyisoleucine fermentation
表2 溶氧對4-羥基異亮氨酸發(fā)酵參數的影響Table 2 Effect of DO levels on parameters of 4-hydroxyisoleucine fermentation
IDO屬于Fe2+和α-酮戊二酸依賴型雙加氧酶家族,故催化4-羥基異亮氨酸合成時需要O2[9, 25]。由圖2-A可知,C.glutamicumHIL18的最高生長速率和4-羥基異亮氨酸的最高合成速率分別于發(fā)酵初期和中期,可見4-羥基異亮氨酸的合成為非生長依賴型。綜上,推測在發(fā)酵過程中C.glutamicumHIL18對溶氧的需求會有所變化。因此考察了4-羥基異亮氨酸發(fā)酵過程中溶氧水平的動態(tài)變化,結果如圖3所示。溶氧水平于0~10 h迅速下降,于10~20 h緩慢下降,該階段以菌體生長為主,4-羥基異亮氨酸合成速率逐漸提高。溶氧于20~40 h再次快速下降,該階段菌體生長速率顯著下降,但4-羥基異亮氨酸合成速率和產量迅速提升。40 h后溶氧水平趨于穩(wěn)定,菌體生長達到穩(wěn)定期,4-羥基異亮氨酸合成量持續(xù)增加,但其合成速率顯著降低,其原因可能是過低的溶氧難以滿足4-羥基異亮氨酸合成的需求。由此可見,發(fā)酵中期及后期時,C.glutamicumHIL18對氧需求量進一步升高。發(fā)酵結束時,4-羥基異亮氨酸產量和菌體生物量分別達到15.7 g/L和15.4 g/L。
圖3 4-羥基異亮氨酸發(fā)酵過程中溶氧水平動態(tài)變化Fig.3 Dynamics of DO levels during 4-hydroxyisoleucine fermentation
2.3.1 兩階段溶氧水平優(yōu)化
由圖3可知,4-羥基異亮氨酸發(fā)酵過程中對氧的需求不同,即發(fā)酵中期和后期(20~64 h)較發(fā)酵初期(0~20 h)需氧量高。因此,控制發(fā)酵過程中各階段的溶氧水平,可滿足C.glutamicumHIL18對氧的需求,并有望進一步提高4-羥基異亮氨酸的產量。結合結果2.1和2.2,提出4種分階段溶氧控制策略(表1),并考察其對4-羥基異亮氨酸發(fā)酵的影響。結果如圖4和表3所示。
控制策略Ⅲ時,于發(fā)酵中期和后期4-羥基異亮氨酸的產酸速率高于其他策略,其終產量達到最高值38.7 g/L,其次依次為策略Ⅱ、Ⅰ和Ⅳ;然而控制策略Ⅳ條件下,生物量最高,為22.1 g/L,其次依次為策略Ⅲ、Ⅱ和Ⅰ。此外,還可知溶氧控制策略Ⅲ條件下,葡萄糖消耗量(255.9 g/L)最大。由此可見,不同的溶氧控制策略導致菌體生物量和4-羥基異亮氨酸產量差異較大。發(fā)酵前期溶氧控制在20%、后期控制在30%時效果最佳。這可能與細胞實際需氧量吻合,即發(fā)酵初始階段,細胞生長所需溶氧相對少,4-羥基異亮
A-4-羥基異亮氨酸產量; B-生長曲線圖4 溶氧控制策略對4-羥基異亮氨酸發(fā)酵的影響Fig.4 Effects of DO control strategies on 4-hydroxyisoleucine fermentation
表3 溶氧控制策略對4-羥基異亮氨酸發(fā)酵參數的影響Table 3 Effects of DO control strategies on parameters of 4-hydroxyisoleucine fermentation
發(fā)酵參數溶氧控制策略ⅠⅡⅢⅣ4-羥基異亮氨酸產量/(g·L-1)34.836.138.730.5生物量/(g·L-1)18.018.520.222.1耗糖量/(g·L-1)230.5240.7255.9213.3轉化率/%15.115.015.114.3單位菌體產量/(g· g-1)1.92.01.91.4發(fā)酵強度/[g·(L·h)-1]0.50.60.60.5
氨酸合成代謝速率低,從而需要較低的氧氣供應;發(fā)酵中期和后期4-羥基異亮氨酸合成速率增加,故氧氣需求量提高。
2.3.2 溶氧轉變時間對4-羥基異亮氨酸發(fā)酵的影響
分別于16、18、20、22和24 h提高溶氧水平至30%,考察其對4-羥基異亮氨酸發(fā)酵的影響。結果如表4所示。
表4 溶氧轉變時間對4-羥基異亮氨酸發(fā)酵參數的影響Table 4 Effects of DO shift time on parameters of 4-hydroxyisoleucine fermentation
溶氧轉變時間為16、18和20 h時,4-羥基異亮氨酸產量依次升高, 20 h時其產量最高。溶氧轉變時間為22和24 h時,4-羥基異亮氨酸產量降低??梢姡?0 h時提高溶氧至30%最有利于4-羥基異亮氨酸的合成。
2.4.1 FeSO4初始濃度對4-羥基異亮氨酸發(fā)酵的影響
如前所述,IDO在催化4-羥基異亮氨酸合成過程需要Fe2+,研究表明Fe2+濃度對其活性影響顯著[9,25-26]。Fe2+在發(fā)酵過程中容易被O2氧化,不利于IDO催化L-異亮氨酸合成4-羥基異亮氨酸。考察了FeSO4初始濃度對4-羥基異亮氨酸發(fā)酵的影響,結果如表5所示。隨著FeSO4濃度的增加,4-羥基異亮氨酸的合成量提高,當其濃度為65 μmol/L時,4-羥基異亮氨酸的產量達到41.5 g/L,表明該條件下有利于IDO活性的保持。當FeSO4濃度高于65 μmol/L時,4-羥基異亮氨酸的產量不再提高。而FeSO4濃度對生物量無明顯影響。
表5 FeSO4初始濃度對4-羥基異亮氨酸發(fā)酵參數的影響Table 5 Effects of primary FeSO4 concentration on parameters of 4-hydroxyisoleucine fermentation
2.4.2 發(fā)酵過程中添加FeSO4對4-羥基異亮氨酸發(fā)酵的影響
由于在發(fā)酵20 h后溶氧水平提升,F(xiàn)e2+可能易被O2氧化為Fe3+,不利于IDO活性的保持。檢測了發(fā)酵過程中IDO的活性,結果如圖5所示。
圖5 發(fā)酵過程中添加FeSO4對IDO活性的影響Fig.5 Effects of FeSO4 addition during fermentation process on IDO activity
隨著發(fā)酵時間的延長,IDO活性持續(xù)提高,但24 h 時IDO的活性降低,隨后劇烈降低,由此推測發(fā)酵20 h后,隨著溶氧水平的提升,部分Fe2+被氧化,致使IDO活性下降,影響4-羥基異亮氨酸的合成。因此考察了20 h添加不同濃度FeSO4對4-羥基異亮氨酸的影響。結果如表6所示,F(xiàn)eSO4添加量為10 μmol/L 對4-羥基異亮氨酸產量無明顯影響;FeSO4添加量為30 μmol/L時,4-羥基異亮氨酸產量為43.4 g/L, 提高5.6%;但其高于30 μmol/L時,4-羥基異亮氨酸產量不再提高。檢測了該條件下IDO活性變化,結果如圖5所示,于20 h添加FeSO4后,IDO活性緩慢提升,40 h后達到穩(wěn)定狀態(tài)。綜上,F(xiàn)eSO4添加工藝優(yōu)化后,4-羥基異亮氨酸產量提高13.6%。
表6 發(fā)酵過程添加FeSO4對4-羥基異亮 氨酸發(fā)酵參數的影響Table 6 Effects of FeSO4 addition during fermentation process on parameters of 4-hydroxyisoleucine fermentation
結合菌株C.glutamicumHIL18特性優(yōu)化了溶氧水平,20%的溶氧有利于4-羥基異亮氨酸的合成。根據C.glutamicumHIL18發(fā)酵過程中對溶氧需求的變化,提出兩階段溶氧控制工藝,0~20 h、20%溶氧,20~64 h、30%溶氧,在此條件下,4-羥基異亮氨酸的產量為38.7 g/L,提高11.2%。為避免Fe2+被氧化,在兩階段溶氧控制策略的基礎上采用兩階段FeSO4添加策略,初始濃度為65 mmol/L、20 h添加30 mmol/L, 4-羥基異亮氨酸的產量為43.4 g/L。采用優(yōu)化后的工藝使得4-羥基異亮氨酸產量較優(yōu)化前提高27.3%。本文優(yōu)化了4-羥基異亮氨酸發(fā)酵過程中的溶氧水平,但其機制尚不明確。今后工作擬從基因轉錄及代謝流等角度開展溶氧水平影響C.glutamicumHIL18合成4-羥基異亮氨酸的機制研究,以期為進一步優(yōu)化其發(fā)酵工藝提供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