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燕菊
(廣東茂名健康職業(yè)學院,廣東 茂名 525000)
翻轉課堂譯自Flipped Classroom或Inverted Classroom,也可譯為顛倒課堂,是指重新調整課堂內外時間,將學習的決定權從教師轉移給學生[1]。在這種教學模式下,課上學生能夠更專注于主動的基于項目的學習,致力于解決現(xiàn)實問題,從而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教師不再占用課堂時間來講授知識,學生課前通過看視頻、聽講座、聽播客、閱讀電子書等進行自主學習,還能在網上與同學討論,查閱資料。教師也能有更多的時間與學生交流[2]。課后學生自主規(guī)劃學習內容、學習節(jié)奏,設計知識呈現(xiàn)方式,教師則采用講授法和協(xié)作法來滿足學生的需要,促進他們個性化學習。翻轉課堂與混合式學習、探究性學習在含義上有所重疊,目的都是為了讓學生學習更加靈活、主動,提高學生參與度?;ヂ?lián)網時代,學生通過互聯(lián)網就在線課程進行學習,不必一定到學校接受教師講授?;ヂ?lián)網尤其是移動互聯(lián)網催生了翻轉課堂[2]。翻轉課堂是對基于印刷術的傳統(tǒng)課堂教學結構與教學流程的徹底顛覆,改變了教師扮演的角色、教學模式、管理模式等[2]。
常用護理技術是高職高專臨床醫(yī)學、口腔醫(yī)學、康復治療技術、全科醫(yī)學等專業(yè)必修課程?!冻S米o理技術》是針對高職高專學生思維活躍、愛動手的特點而編寫的,注重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以臨床典型案例、工作任務引領教學。教材共分9章,內容涵蓋醫(yī)護人員常用專業(yè)知識與技能,以實訓項目為中心。在課堂教學中如何運用翻轉課堂,是本文探討的主題。因此,本文在分析常用護理技術傳統(tǒng)課堂教學方法的基礎上,學習、借鑒國內外先進的翻轉課堂,并探索其在常用護理技術教學中的應用。
綜上所述,與傳統(tǒng)課堂相比,翻轉課堂在增加師生互動、調動學生主觀能動性、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等方面有其獨特的優(yōu)勢[4]。因此,在常用護理技術教學中適當引入翻轉課堂,有助于提高學生實踐能力。
我院的常用護理技術課程面向康復治療技術專業(yè)二年級學生開設,旨在提高學生實踐能力。
有效的課堂預習可以提高學生學習效率,為接下來的教學環(huán)節(jié)順利實施打下基礎。對教師而言,課前根據(jù)教學內容制作課程資源包,包括PPT、教學視頻等,之后將其上傳到藍墨云班課,學生通過藍墨云班課反復觀看教學視頻,進行有針對性的課前預習。如何制作簡單、有趣、實用的教學視頻,對教師來說是一個挑戰(zhàn)。
表1 傳統(tǒng)課堂與翻轉課堂的比較[3]
對學生而言,在課前預習環(huán)節(jié),學生根據(jù)藍墨云班課由教師上傳的PPT和教學視頻等資料進行自主學習,完成預習的第一步。學生通過反復觀看教學資料,內化知識。學生與教師之間建立一個微信群,學生將不懂的疑難點提出來,待教師課上解決。
在課堂應用環(huán)節(jié),教師通過引導、提問、討論方式,檢驗學生自學成果。同時,將學生遇到的疑難點等在微信群進行歸納總結,幫助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再次內化吸收。運用任務驅動法、探究法等教學方法,讓學生以小組形式完成相應的課堂任務。待學生經過課堂討論—課后實踐—課堂匯報后,教師對學生學習任務完成情況進行點評。在這個環(huán)節(jié),教師扮演的角色發(fā)生了變化,從傳統(tǒng)意義上的主導者變成學生學習的引導者。
在課堂應用環(huán)節(jié),學生可以就自己在自主學習環(huán)節(jié)遇到的疑難點向教師咨詢,同時,通過回答問題等方式,內化自學的知識點。根據(jù)教師布置的課堂任務,課上以小組為單位展開討論,并展示討論結果。在這個環(huán)節(jié),學生扮演的角色也發(fā)生了變化,從傳統(tǒng)意義上知識的被動學習者變成主動學習者。
在課后復習環(huán)節(jié),教師可以將學生完成的課堂任務、課堂教學中的總結及點評等上傳到藍墨云班課,供學生課后復習,鞏固所學內容。教師利用微信群,隨時解答學生課堂上未能解決的疑問。另外,根據(jù)學生的反饋,適當調整教學節(jié)奏、教學策略,以更好地滿足學生學習要求。
在課后復習環(huán)節(jié),學生可以通過藍墨云班課,根據(jù)教師上傳內容,選擇自己薄弱的環(huán)節(jié)進行鞏固學習。通過微信群,就復習過程中遇到的疑難點向教師請教。另外,學生還可以對本次翻轉課堂環(huán)節(jié)的設置進行評價,提出意見和建議,以便教師今后開展相關教改工作。
(1)案例1:第三章“生命體征的觀察與護理”,該教學單元的翻轉課堂環(huán)節(jié)設計如下。
課前:教師將制作的教學視頻上傳至藍墨云班課,學生課前完成對這些教學視頻的自主學習。教師與學生建立微信群,學生通過微信群提出問題并討論。
課堂:首先,教師通過提問方式,讓學生充分理解并掌握本節(jié)課內容,本節(jié)課學生需要掌握體溫、脈搏、呼吸和血壓的測量方法。其次,按藍墨云班課分組形式,讓學生以小組形式完成課堂任務,每個小組負責一個任務。任務包括每個內容的PPT學習以及按課前教學視頻進行操作演示。如第一個小組負責體溫的測量方法,PPT內容主要是正常體溫及其生理變化、異常體溫的觀察與護理、體溫的測量方法,小組安排成員根據(jù)課前教學視頻進行操作演示,每組演示時間為8分鐘。最后,教師對每個小組的操作演示進行點評。
課后:教師將每組學生制作的PPT等上傳至藍墨云班課,并補充相關教學材料,以便學生課后復習。
(2)案例2:第二章“醫(yī)院感染的預防與控制”第五節(jié)“隔離技術”,該教學單元的翻轉課堂教學設計如下。
課前任務設計:教師上傳教學視頻和PPT至藍墨云班課,隔離技術主要包括帽子與口罩使用法、避污紙的使用方法、穿脫隔離衣法3個內容,將學生分成4組,每個小組發(fā)兩件隔離衣,自行準備帽子和口罩,小組學習、交流,并做好自學記錄。
課上任務設計:教師播放教學視頻,引入新課,提出問題,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答疑,向同學和教師展示如何穿脫隔離衣、如何戴上口罩和帽子、如何使用避污紙,其中重難點是如何穿脫隔離衣。學生演示結束后,由教師進行點評,強調如何穿脫隔離衣。最后,鼓勵學生總結自己本節(jié)課的得與失,為今后的自我訓練與提高打下基礎。
教學設計反思:本次課充分利用藍墨云班課,讓學生分成4個小組,成績好的學生幫帶成績稍落后的學生,讓優(yōu)秀的學生得到展示的機會,讓中等水平的學生樹立更遠大的目標,讓暫時落后的學生找到差距。學生課后可在藍墨云班課反復觀看教學視頻和PPT,學習自由,調動了學生學習積極性。
(3)案例3:第七章“置管治療技術及護理”第一節(jié)“置胃管術及護理”,該教學單元的翻轉課堂教學設計如下。
課前任務設計:首先,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教學資源,教師精心設計預學案、課前學習檢測題,為學生課前學習指明方向,使其明確理論學習的重點和難點,引導學生到圖書館或者通過網絡查找大量與鼻飼法相關的文本、圖片類資料。其次,師生共同在實訓室準備操作用物,教師精心制作微課,細化操作步驟,規(guī)范操作流程,提高學生對鼻飼法的認識。最后,為學生準備好相關教學資源且建立班級合作學習小組后,教師通過藍墨云班課上傳預習案,明確小組學習目標及學習任務,讓學生就臨床案例進行討論,提高鼻飼法操作技能。
課上任務設計:首先,展示案例,導入新課,創(chuàng)設情景,讓學生圍繞情景展示課前所學知識與技能。教師展示案例:患者,女,64歲,因患嚴重口腔疾病不能進食,需進行鼻飼以補充營養(yǎng)與水分,醫(yī)囑要求給予管飼飲食。針對這種情況,我們應如何做好患者的飲食護理?學生通過小組討論,形成對患者的評估意見,制訂飲食護理方案,并在全班交流,教師對學生交流情況進行點評,從而導入新課。其次,學生進行操作技能展示。學生在實訓室利用模擬人,根據(jù)課前所學知識以及對技能的理解,對模擬人進行鼻飼法操作演示,一邊操作一邊講解,其他學生觀摩,并對照鼻飼法操作評分細則進行評分,之后教師進行點評,糾正學生不正確或不規(guī)范的動作,必要時進行示范。重點解決胃管應插入多長、如何確定胃管已到胃內、插管過程中患者若出現(xiàn)呼吸困難與發(fā)紺等現(xiàn)象說明什么問題、該如何處理等問題。最后,學生在掌握規(guī)范的操作技能的基礎上,分小組進行反復練習,之后進行課堂小結。
課后任務設計:學生可以通過課堂練習、課堂總結與反復學習藍墨云班課的課程資源進行復習,教師還可安排學生課后到實訓室進行鞏固練習。
通過以上3個案例,闡述翻轉課堂在常用護理技術教學中的應用,實踐證明,不僅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能力,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突破傳統(tǒng)教學的時空限制,還有利于增加教師與學生的互動,活躍課堂氣氛,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4]。同時,翻轉課堂在教學單元的選擇、教學流程的構思、教學視頻的制作等方面,對教師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教師應根據(jù)教學單元的實際情況,有選擇性地應用翻轉課堂,以提高學生實踐能力和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