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彩霞 張清
【摘要】 目的 探討乙酰半胱氨酸泡騰片對肥胖哮喘患者氣道炎癥及肺功能的影響。方法 60例肥胖哮喘患者, 隨機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 各30例。對照組采用布地奈德治療, 治療組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加用乙酰半胱氨酸泡騰片治療, 比較兩組治療前后肺功能指標[第1秒用力呼氣容積占預計值百分比(FEV1%)、最大呼氣峰流速(PEF)]及炎癥因子[白細胞介素(IL)-4、IL-13]水平。結果 治療前, 兩組IL-4、IL-13水平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 兩組IL-4、IL-13水平均低于治療前, 且治療組IL-4水平(4.18±0.98)pg/ml、IL-13水平(26.83±6.99)pg/ml均低于對照組的(6.53±1.07)、(39.12±7.19)pg/ml,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前, 兩組FEV1%、PEF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FEV1%、PEFf均高于治療前, 且治療組FEV1%(73±8)%、PEF(348±42)L/min均明顯高于對照組的(66±7)%、(275±48)L/min,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乙酰半胱氨酸泡騰片聯(lián)合布地奈德治療肥胖哮喘, 較單用布地奈德能明顯改善患者肺功能, 降低患者炎癥因子水平, 緩解氣道炎癥。
【關鍵詞】 肥胖哮喘;乙酰半胱氨酸泡騰片;肺功能;氣道炎癥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09.061
支氣管哮喘發(fā)病率在世界范圍內呈上升趨勢, 研究表明肥胖是哮喘的獨立危險因素, 支氣管哮喘的常規(guī)治療模式對于肥胖哮喘患者效果不佳, 肥胖哮喘患者更易出現(xiàn)激素抵抗或激素依賴。本研究選取60例肥胖哮喘患者探討抗氧化劑乙酰半胱氨酸對其肺功能及氣道炎癥的影響, 現(xiàn)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在本院進行治療的60例肥胖哮喘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納入標準:①診斷符合中華醫(yī)學會哮喘學組制定的支氣管哮喘防治指南中的標準;②患者體質量指數(shù)(BMI)≥28 kg/m2。排除標準:①有嚴重肝腎功能不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②心源性哮喘。將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 每組30例。
1. 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布地奈德(瑞典阿斯利康公司)吸入治療, 2 mg/次, 2次/d。治療組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加用乙酰半胱氨酸泡騰片(浙江金華康恩貝生物制藥有限公司)治療, 600 mg/次, 2次/d。兩組均連續(xù)治療2周。
1. 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治療前后肺功能指標(FEV1%、PEF)及炎癥因子(IL-4、IL-13)水平。
1. 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炎癥因子水平比較 治療前, 兩組IL-4、IL-13水平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 兩組IL-4、IL-13水平均低于治療前, 且治療組IL-4、IL-13水平均低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肺功能指標比較 治療前, 兩組FEV1%、PEF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 兩組FEV1%、PEF均高于治療前, 且治療組FEV1%、PEF均明顯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哮喘發(fā)病率在世界范圍內明顯上升, 現(xiàn)有研究表明, 肥胖是哮喘發(fā)生的高危因素[1], 肥胖可明顯增加哮喘患者的發(fā)病率, 增加哮喘的嚴重程度, 降低哮喘患者治療的反應性[2]。肥胖哮喘患者多表現(xiàn)為重癥哮喘, 形成激素依賴/激素抵抗, 常規(guī)治療效果欠佳, 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 加重社會經濟負擔, 是哮喘致死的主要原因。因此, 關于肥胖哮喘的發(fā)病機制及治療方法的研究受到人們的關注。
肥胖與哮喘之間如何相互作用至今尚不明確, 但已有研究表明, 肥胖本身是一種非特異性炎癥反應, 肥胖可加重嗜酸性粒細胞為主的炎癥反應[3]。肥胖患者瘦素水平明顯升高, 而瘦素是一種促炎激素, 在感染及炎性反應中產生增多, 可刺激巨噬細胞產生大量炎癥因子。Th1/Th2細胞因子失衡及氧化應激反應在哮喘的發(fā)病機制中起重要作用, 氧化應激反應可激活核轉錄因子-κB(NF-κB)和轉錄因子激活蛋白-1(AP-1)轉錄因子, 促進炎癥介質及細胞因子等的釋放。抗氧化劑乙酰半胱氨酸在降低氧化型谷胱甘肽水平的同時, 能夠抑制NF-κB和p38的活性, 抑制Th2型細胞因子釋放, 阻止肺組織黏蛋白5AC(MUC5AC)的合成釋放;N-乙酰半胱氨酸(NAC)還可以減輕血管通透性, 減少黏液分泌, 降低氣道炎癥和高反應性[4]。
大多數(shù)哮喘患者對吸入糖皮質激素和β2腎上腺素受體激動劑聯(lián)合治療反應良好, 但越來越多的患者出現(xiàn)激素依賴或激素抵抗[5], 其中就包括肥胖哮喘患者[6, 7], 這類患者常常存在持續(xù)的氣流受限, 氣流受限的可逆性差, 而且對激素治療反應差, 表現(xiàn)出不同程度的激素抵抗, 需要長期依賴大劑量吸入激素, 甚至是口服激素, 引起較多的不良反應。因此有更多的研究致力于新的哮喘控制藥物。
本研究證實, 乙酰半胱氨酸聯(lián)合布地奈德能明顯降低肥胖哮喘患者Th2細胞因子IL-4及IL-13水平, 較單用布地奈德效果更顯著, 其機制可能是乙酰半胱氨酸能夠抑制NF-κB和p38等轉錄因子的活性, 抑制細胞因子, 尤其是Th2型細胞因子及炎性介質的釋放, 從而緩解氣道炎癥, 但其具體的機制仍需進一步研究。本研究結果還證實, 乙酰半胱氨酸聯(lián)合布地奈德治療的肥胖哮喘患者, 其肺功能改善較單用布地奈德更明顯, 哮喘患者癥狀改善更顯著, 與既往研究結果一致。
綜上所述, 乙酰半胱氨酸可以抑制氧化應激反應, 減輕患者氣道炎癥, 改善患者肺功能, 對肥胖哮喘患者有一定的治療價值。目前有較多關于肥胖哮喘小鼠發(fā)病機制的研究, 但臨床研究仍有限, 希望能有進一步探索肥胖哮喘治療的方法及途徑。
參考文獻
[1] Beuther DA. Recent insight into obesity and asthma. Curr Opin Pulm Med, 2010, 16(1):64-70.
[2] Holguin F, Fitzpatrick A. Obesity, asthma, and oxidative stress. Journal of Applied Physiology, 2010, 108(3):754-759.
[3] Calixto MC, Lintomen L, Schenka A, et al. Obesity enhances eosinophilic inflammation in a murine model of allergic asthma. Br J Pharmacol, 2010, 159(3):617-625.
[4] Schütze N, Lehmann I, Bonisch U, et al. Exposure to mycotoxins increases the allergic immune response in a murine asthma model. 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 2010, 181(11):1188-1199.
[5] 周洋, 張家洪, 黃河, 等. 乙酰半胱氨酸泡騰片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炎性反應及氧化/抗氧化失衡的影響研究. 檢驗醫(yī)學與臨床, 2014, 11(5):668-669.
[6] 余江清. 乙酰半胱氨酸泡騰片合用噻托溴銨吸入劑對50例COPD合并肺氣腫的臨床療效研究. 上海醫(yī)藥, 2016, 37(7):29-31.
[7] Gibeon D, Batuwita K, Osmond M, et al. Obesity-associated severe asthma represents a distinct clinical phenotype:analysis of the British Thoracic society Difficult Asthma Registry Patient cohort according to BMI. Chest, 2013, 143(2):406-414.
[收稿日期:2018-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