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包法利夫人》一書作家借此用簡潔細膩的筆調塑造了女主人愛瑪的形象。揭示愛瑪人生的悲劇的原因,對當今社會仍具有深刻影響。她的性格、經歷、所處社會都是她走向悲劇人生的重要原因。她對愛情存有的不切實際的幻想,缺乏理性的愛情觀一步步地引她走向愛情的失敗。而且她不顧現(xiàn)實條件、狂熱的購物欲,也是導致她最后債臺高筑、被迫自殺的悲劇的直接因素。
關鍵詞:愛瑪悲劇 愛情 幻想 女性
一、愛瑪悲劇的原因
(一)愛瑪自身特點。愛瑪在新婚一段時間之后,性格慢慢變化,她越來越乖僻任性。心情也總是低沉,老抱怨多斯特這個地方不好。她對自己的丈夫夏爾越來越厭煩,認為他是沒出息的人,毫無雄心壯志。她多愁善感,常常提不起精神。她的性格也是她人生悲劇的重要原因。
愛瑪過分追求潮流,在婚前就總是按照城里人的潮流來打扮自己。而且,她對生活的物質條件有很高的追求。她眼里的愛情離不開綢子窗簾、厚實地毯、蔥郁的盆景和講究的牙床的繡樓,離不開晶瑩閃光的寶石和軍服肩上的絲穗。雖然追求時尚是女人的天性,但是過分追求潮流,不顧及自身的經濟條件,是不利于人的長期發(fā)展的。就像愛瑪不停地購買商品,處處揮霍錢財,導致債臺高筑,走投無路選擇自殺的悲劇一樣。
(二)愛瑪對愛情的態(tài)度。愛瑪愛看浪漫小說,為其中的故事著迷?!八x過《保爾與維吉尼》,夢見小竹房、黑人達芒哥、狗‘忠心,特別是,一個好心小哥哥,情意纏綿,爬上比鐘樓還高的大樹,給你摘紅果子,或者赤腳在沙地跑,給你帶來一個鳥巢”[1](P28)。正是因為她愛看的這些小說,使她心存不切實際的浪漫幻想,對愛情產生了過度理想化的想象,這也使得她無法適應婚姻的平淡。
有的人認為愛瑪的悲劇在于“身體滿足與頭腦滿足的悖逆”,她的追求“陷入到一種靈與肉的二元對立中”[2]。她極端渴望激情,形成病態(tài)的熱情。她幾乎將愛情視為生活的全部,即使對自己新生的女兒也不十分關心。她沒有真正地去體味生活的復雜多面,只將頭腦中的一切都停留在愛情層面,這對一名女性來講是十分危險的。因為愛情有時是很撲所迷離、稍縱即逝的,它不好把握。
羅蘭·巴特說:“有兩種欲念:一種是對眼前實在的人產生的欲念,另一種是對并不實在和至少不在眼前的人產生的欲念:慵倦使這兩種欲念疊印在一起,將缺席納入實在?!盵3]愛瑪身上體現(xiàn)的正是第二種,與其說愛瑪愛上了誰,不如說愛瑪是愛上了愛情,愛上了浪漫的幻想,沉浸于不實的欲念之中。她的愛情觀是一種理性的缺失,毫無現(xiàn)實的根基的病態(tài)的愛情觀,是促使她的愛情悲劇的必然原因。
(三)愛瑪的感情經歷。剛結婚時愛瑪會每天趴在窗口目送外出行醫(yī)的丈夫, 她試圖將家里布置得更加精致,在月光下為丈夫朗讀情詩。開始時她對這段愛情保有熾熱的幻想,可是好景不長,殘酷的現(xiàn)實打破了她的美好幻想。愛瑪開始對與包法利先生平淡枯燥的婚姻生活感到失望。夏爾從來就沒有了解過妻子的內心世界,只是把她娶來放在家里,認為婚戀生活已完事大吉。他衣著尋常,見解庸俗,不會騎馬、游泳、使劍、放槍,這和愛瑪追求的理想戀人——騎士差距太大,讓愛瑪不斷問自己為什么要結婚。這段婚姻,是愛瑪的精神枷鎖。
鄉(xiāng)紳羅道爾夫道貌岸然,善于玩弄女性,是一名情場老手。他憑借自己的一貫經驗,毫不費力地就捕獲了愛瑪的心。愛瑪全心全意地愛著羅多爾夫,為他寫情書,買禮物,經常跑去羅道爾夫遙遠的家與他幽會。羅道爾夫對愛瑪的誘惑與勾引,使愛瑪心智迷離,走向墮落。
擁有詩意氣質的萊昂正好符合愛瑪心中對激情和風雅的向往,他們志同道合,且彼此欣賞。但是膽小的萊昂經過長時間的糾結后,仍然沒有膽量表達心中的愛情,離開了永維,這使愛瑪十分失落。后來又相遇時,雖然兩人走在了一起,但愛瑪沒有面對萊昂沒有錢的殘酷現(xiàn)實的勇氣,她不停欺騙自己萊昂可以給她想要的生活,沉溺情色,用短暫的歡愉來麻痹神經,忘卻現(xiàn)實煩惱。
可以說愛瑪的感情經歷,是愛瑪最后走向崩潰的主要原因。她的兩段婚外情都沒有好結果,對渴望愛情的愛瑪造成了致命打擊。
(四)愛瑪所處的社會?!栋ɡ蛉恕饭适掳l(fā)生在19世紀中期的法國外省,1848年資產階級革命取得了全面的勝利。資產階級引以為豪的英雄年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革命的風暴也已平息,隨之而來的是一個相對穩(wěn)定的平庸時代。小說描述的是十九世紀中葉法國巴黎農村小資產階級生活,當時法國社會資產階級和地主階級爾虞我詐,農民麻木不仁,人際關系充滿銅臭味。
同時,消極頹廢的浪漫主義盛行,一些看似平靜的家庭孕育著矛盾,婦女很容易滑入腐化、墮落的歧途。由于受宗教毒害和貴族教育影響,愛瑪的周圍充斥著自私、怯懦、貪婪、庸俗的人士,從而在對腐朽奢靡的生活追求中逐漸墮落。愛瑪的悲劇是整個社會的悲劇。
二、愛瑪悲劇的啟示
(一)對當今女性的啟示。愛瑪的悲劇應該成為每一名讀到《包法利夫人》一書的女性的一把明鏡,時刻提醒著我們在愛情中要保持理智,不能喪失自我,不管什么時候都要存有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這個故事還可以給當今中國"愛瑪式"的女性帶來一定的思考與警示,引導她們正確認識愛情與婚姻?!鞍ɡ蛉思炔皇菈呐艘膊皇鞘嵉呐?,而是一個現(xiàn)實生活中的女人”。[4] 作為女人,有對愛情的向往與幻想是正常的,但我們應該保證對愛情的態(tài)度在合理范疇內,不能逾越邊界。福樓拜也承認:“這是一個有些變壞了的性格,一個屬于虛偽的情感的女人。 大家都認為我喜歡這樣的現(xiàn)實,其實我厭惡這種現(xiàn)實。正因為我討厭它才寫了這部小說。 ”[5]愛瑪一步步走向墮落,性格慢慢變壞,走入歧途,都對當今受到誘惑良多的女性們起到警示作用。
愛瑪盲目地買許多奢侈品,卻沒有機會好好的展現(xiàn)自己的魅力,那些漂亮的衣物,沒有機會穿出去,只能放在柜子里欣賞,最終過時,然后再買最流行的東西,花掉丈夫的大量積蓄,她卻樂此不彼。愛瑪的柜子里放著許多鞋子, 穿一雙扔一雙,隨意糟蹋。她肆意浪費著錢財,卻不知悔改,最終債臺高筑,從而走投無路,選擇自殺。愛瑪的悲劇也提醒著當今女性不要過分追求物質的享受,要切合自身的實際情況來合理消費。今天我們的消費水平大大提高,市場是各式各樣的商品到處都是,對女性具有很大的吸引力。我們應該提倡理性消費,不購買超出經濟承受能力之外的商品。雖然提高生活水平很有必要,但是也應該適度消費、有計劃性。
(二)對當今社會的啟示。當今社會經濟飛速發(fā)展,開始出現(xiàn)物欲橫流的傾向。但我們決不能在浪潮中埋沒自我,成為物質的奴隸。社會要引導人們具有合理的消費觀念,追求物質以外的精神滿足。
愛瑪的悲劇還啟示社會要樹立群眾正確的愛情觀與婚姻觀。實際上當一個人將自我異在于他人身上的時候,實現(xiàn)自我的主動權也會由此受外物所左右。[6]只有追求具有一定理性的愛情,才能獲得真正的幸福。
參考文獻
[1] [法]福樓拜.包法利夫人[M].合肥:安徽文藝出版社,2005.
[2] 魏少華.平庸中的絕望與自毀———愛瑪悲劇分析[J].華北水利水電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4):57-58.
[3] 羅蘭·巴特.戀人絮語[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4] 李云峰.福樓拜的藝術視覺與道德氣質 [C] 邊國恩.外國文學論文集.北京:文藝出版社 ,1985.
[5] 李健吾.福樓拜評傳[M].長沙:湖南人民出版,1980.
[6] 游品嵐.自我的想象與破裂———論包法利夫人的人格悲劇[J].科教文匯旬刊,2015(23):141-142.
作者簡介: 曾欣怡 1996,女,福建人,22歲,學生,西華大學,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區(qū)土橋金周路99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