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語韜
我母親的老家在廣西田陽縣西部一個壯族鄉(xiāng)村,我雖然沒有生于斯長于斯,但從老家來的親友口中,尤其是曾幾次踏進那片親切的土地,我對當?shù)氐娘L土人情還是有所感觸的。其中,最不能忘記的是那一首古老的山歌:
五色糯飯三月三,家家戶戶拜祖先;
拜完祖先山歌起,又香又美連三天。
“三月三”吃五色糯飯的故事很感人,在母親老家也流傳著這么一個版本。傳說這個村的始祖曾鄭重交代:“凡我族逝者,當安葬在有紅藍草、楓樹、黃花樹和開有白花的坡地,其靈魂方可再團聚,得以安寧?!钡珜嶋H情況有時卻偏偏難以如愿,有的地方雖是風水寶地,適宜修墓,可就是不容易都有這幾種草木。為了彌補這些不足,而又不違反始祖的遺訓,每到農歷三月初三掃墓時節(jié),聰明的前輩們便想出了將紅藍草(分有兩個品種)的藤葉、楓樹葉、黃花樹的花枝分別用水煮,得到紅色汁液、紫色汁液、黑色汁液、黃色汁液,然后將糯米分成五份,取四份分別浸泡在這四種汁液中,另一份則浸泡在清水中以保持原白色。約七八個小時后就可以瀝干,并一起放在木桶里(按五種不同顏色放好)蒸煮,便得出紅、紫、黑、黃、白五色清香撲鼻的糯米飯,再拿到墓前供祭,以代表紅藍草、楓樹、黃花樹和白花,絲毫沒有淡化活著的人對去世親人的緬懷和敬重。
五色糯飯在“三月三”互動中,最為精彩的還是與山歌的結緣。農歷三月初三這一天,在母親老家的山野中,到處都回蕩著那凄美的山歌:
五色糯飯五色鮮,五色糯飯敬拜山;
九泉親人請慢用,吃得飽飽好安眠。
紫紅黑白又帶黃,五色糯飯五里香;
父母在世讓兒女,今日務請慢慢嘗。
香燭紙錢墓前燒,五色糯飯香氣飄;
在天之靈請保佑,兒孫生活節(jié)節(jié)高。
白色糯米顆粒長,紅藍楓葉黃花香;
五色糯飯一碗碗,但愿先人也小康。
父母生前好辛苦,五色糯飯未飽嘗;
今日兒女來告慰,當年漏屋變洋房。
為蒸五色糯飯香,不怕辛苦一夜忙;
養(yǎng)育深恩未曾報,今日墓前淚盈眶。
句句發(fā)自肺腑,深含對逝者的懷念,祈求天上先靈的庇佑。同時,每一首也無不散發(fā)出五色糯飯的清香和深情。
令人流連的情景和陶醉的風情當推那里的人們帶著五色糯飯去趕歌坡。在母親老家那里,“三月三”節(jié)日還包括三月初四、初五,活動足足三天。初三是上山掃墓日,后兩日則是走坡活動。2015年農歷三月初四,我有幸親臨了那里的走坡現(xiàn)場。那是在村西六里處,在一條小溪兩邊坡度較為平緩的草坪上,清碧的溪水歡快地歌唱著,五顏六色的野花在徐徐春風中爭嬌吐艷,各種鳥兒并沒有因為人們的到來而遠飛,反而嘰嘰喳喳地在一旁湊熱鬧。參差有致的綠樹分明在準備為人們遮陰送涼,四周的群峰想必是先人的化身,他們在興致勃勃地坐看子孫們的對歌表演。九時許,附近各村屯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穿著節(jié)日盛裝,手拎裝有五色糯飯、染紅的熟雞蛋和各種果品等美食的籃子、袋子紛至沓來。走坡會沒有橫幅彩旗,沒有主持人,更沒有領導講話,有的是民族服裝與時裝的相映成趣,有的是地方特色美食和各種水果的誘人香氣,有的是壯話、桂柳話和普通話互相招呼問候的笑語聲。相識的,或不相識的人們,都在點頭招呼致意,都在互相品嘗對方的美食。那親熱,那氣氛,在城里是很難找到的。
“幾年不見了,你身材還是原來那樣好?!?/p>
“姑媽好,姑媽越來越年輕了。這位美女是你的——”
令我驚訝的是,什么“美女呀,漂亮呀”的熱詞居然也出現(xiàn)在偏僻山村人的口語中。不知是外婆的人氣高還是我身上的奇裝惹眼,我和外婆的到來一下就招引來不少人的簇擁。
“好久沒有嘗到表姐的五色糯飯了,真香!”
“多待幾天呵,這回一定要留下學你那制作五色糯飯的好手藝?!?/p>
外婆是一位生活巧手,特別是做五色糯飯等小吃,在老家可稱得是一把好手。要做出色香味俱佳的五色糯飯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其中大有奧妙。外婆選的原料都是上乘的,糯米選冷水田生長周期長的,顆粒飽滿,晶瑩剔透,清香誘人。楓樹葉和黃花樹的花枝則是采自遠離房舍道路的山上,香氣襲人。楓葉一定要鮮嫩,一掐就有黑汁的那種。在取汁、浸泡、蒸煮過程中,也是別有講究。濾網(wǎng)一定用白布,蒸煮一定用木桶,墊層一定是專用的老絲瓜瓤,火候也要精準。每次外婆要做五色糯飯時,總是事先告知我,而我只要得空,一定回去等待揭開蒸桶蓋子的激動時刻:隨著蒸氣的飄散,滿屋頓時彌漫著讓人垂涎的特有清香,簸箕上紅、紫、黑、黃、白五色鮮亮,互相媲美,又相映成趣,盡顯生活氣息,充滿著詩情畫意。如果我不在家,外婆一定要母親想方設法將剛做好的五色糯飯及時送到我那里去,色彩斑斕、味道獨特的五色糯飯總是載著濃濃的親情和縷縷鄉(xiāng)愁往來于時空。
在對外婆的一片贊美聲中,我籃中的五色糯飯也隨之被大家搶了個精光。
此時,各種音色的山歌此起彼伏。我發(fā)現(xiàn),現(xiàn)場對歌并沒有什么特別要求,形式比較自由松散,有同齡對唱,也有老少對唱;有男女對唱,也有同性對唱;既有壯話山歌,也有桂柳話山歌,內容上更是五花八門,人人是聽眾,人人也是歌手。當然,山歌的題材中也少不了壯族傳統(tǒng)美食五色糯飯。
(外婆表妹):
表姐五色糯飯香,表姐今日巧樣妝;
表姐手藝誰能比,表姐八十像姑娘。
(外婆):
幾年不見表妹身,今日表妹越發(fā)勻;
表妹愛摘紅藍草,染出糯飯美如春。
(外婆表妹):
五色糯飯顆顆金,姐妹重逢句句親;
昨日樹上喜鵲叫,今天頭頂飛彩云。
(外婆):
表妹自小長得乖,表妹自小有口才;
黃花楓葉藍花草,隨手一摘山歌來。
嗬,想不到,我外婆和她的表妹也是山歌好手,一見面就對歌,真有趣,真逗人。
這時,兩男兩女站在小溪南北兩岸對唱正酣,對歌中借用五色糯飯來表達情愛更是讓人賞心悅目。
(男):
百里匆匆來趕坡,只因這里美女多;
多謝妹妹雙相會,五色糯飯送秋波。
(女):
三月春風坡連坡,不知哪來兩哥哥;
五色糯飯雖香美,只有春色無秋波。
(男):
妹妹春色送哥美,誰說春色無秋波;
五色糯飯晶晶亮,五色糯飯內容多。
(女):
可笑哥哥太癡心,可笑哥哥是呆人:
不要因為肚子餓,五色糯飯虎狼吞。
(男):
五色糯飯妹手巧,五色糯飯味香甜;
五色糯飯好可愛,黏得哥哥口難言。
(女):
雖知哥哥嘴賣乖,妹妹聽了也心開;
五色糯飯若粘口,礦泉溪水任你篩。
(男):
頭頂飛來云兩片,兩枝紅藍立亭亭;
想扯彩云頭上戴,想與紅藍來交心。
(女):
彩云飛來是送蔭,紅藍清香只能聞;
若是真心來結對,先吃糯飯兩三斤。
他們你來我往,開口即唱,真是棋逢對手、旗鼓相當,不時博得聽眾的陣陣喝彩??催@架勢,就是對唱三天三夜也難分伯仲。好一場原汁原味的走坡活動,讓我大開眼界。
轉眼間己幾年過去,可我每每回想那次在母親老家的走坡情景,依然歷歷在目、韻味無窮。
“三月三”,這充盈廣西各民族習俗元素和文化符號的民俗節(jié)日,成為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法定節(jié)假日后,得以發(fā)揚光大,而深含壯族等少數(shù)民族孝義美德和代表其傳統(tǒng)美食經(jīng)典的五色糯飯更是越發(fā)香飄八桂,譽滿九州。
好一個充滿民族特色的“三月三”,好一個舌尖美味的五色糯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