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麗云
紅藍飯飄香
甘麗云
三月三,紅藍香。每年農(nóng)歷的這天,家家戶戶,裊裊飯香,飄過屋梁,繚繞在嘴饞孩子的鼻孔里。這天,不管我身在何處,那鮮艷的紅藍飯,就會從記憶的深處飄來香味。
我是天生的糯米蟲,愛吃糯米做的東西,特別是紅藍飯。家里做的紅藍飯,在我的眼里,那是世上獨一無二的美味佳肴。
每年的三月三,媽媽大清早就會從菜園里把紅藍葉摘回來,洗干凈、晾干,然后放在鑊里炒一下,再用溫水搓,直到水變成紫紅紫紅的。接著把洗好的糯米放進盆里,倒上紅藍水泡浸。到了下午兩三點鐘,糯米就被染成紫紅色的了。倒掉多余的水,就可以放進鑊里煮了。爸爸早就準備好一堆干柴,整齊地放在灶爐邊。煮飯的火不能過小也不能過大,不然飯容易燒糊。煮飯就是爺爺?shù)氖铝?,他的耐性特別好,在米里放上油、鹽攪拌均勻,放進合適的清水,就守在灶邊慢慢生火。
黃昏時分,鑊內的紅藍飯開始散發(fā)出縷縷香氣,我們幾姐妹早就守候在灶爐邊,不知問了多少遍爺爺:“熟了嗎?”“能吃了嗎?”這種等待,惹得我們喉嚨發(fā)癢,滋味真不好受。
等到紅藍飯熟時,媽媽也把菜煮好了。配紅藍飯最好的菜是蝦米或咸魚——小時候家里窮,能買的也只能是這些了。但那時對我們來說,那簡直是山珍海味。
盛一碗紅藍飯,夾上幾塊咸魚,一群小孩子就集中到地坪上,不斷地對比誰家的紅藍飯最紅,誰家的紅藍飯最香,看得小狗流口水,貓兒瞪眼睛。
紅藍飯最理想的炊具是鐵鑊,用文火慢煮,這樣不僅飯最香,而且鍋巴特別香噴有味?,F(xiàn)在很多人用電飯煲、高壓鍋煮,那味道大失水準。
三月三煮紅藍飯,是寒食節(jié)的習俗,傳說最早可以追溯到晉文公與介子推,帶有感恩的意味。但是別的地方的寒食飯,所采用的調色材料,是介子推被燒死時抱著的那種樹——楓樹的葉子,而我們家鄉(xiāng)采用的則是紅藍的葉子。家鄉(xiāng)人覺得,用楓葉一是太傷感,二是香味沒有那么濃郁,三是紅藍葉有吉祥的寓意。每年煮紅藍飯的時候,媽媽總要對我們說:吃了紅藍飯,就能身體健康,無災無病,樣樣順利。
紅藍是一種草,家鄉(xiāng)的向陽山坡、草地隨處可見,據(jù)說三月三當日種的,到來年三月三采葉做出來的紅藍飯,才最紫紅鮮艷。這是否是事實,我沒有考究過。但是,在家鄉(xiāng),誰家做的紅藍飯不鮮艷,總會被人說,你用的不是三月三種的紅藍葉。
紅藍飯最好吃還是涼了的時候。小時候,我總是一起床就抓一團紅藍飯,邊吃邊上學,一直走到山頂上的學校時,才舍得把那最后的一點紅藍飯吃完。一看手指,還沾著一些米膠,就把五根手指放進嘴里吮一遍,甘甘的,香香的,再把手放衣襟上一搓,讀書啰!
兩年前,我爺爺去世了。每年三月三,家婆也煮紅藍飯,是用電飯煲煮的,配菜有雞肉、豆腐釀等等。但我再也吃不出以前的味道。那年月,那味道,伴著對爺爺?shù)膽涯?,在記憶里,越覺思念。
責任編輯 吳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