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懿 鐘濱
[摘?要]中央銀行作為一國貨幣政策的制定者和執(zhí)行者,其相關政策關系到整個國民經濟能否順利運行。中央銀行的獨立性問題是各國金融理論的熱點之一。文章論述了關于中央銀行獨立性的意義,介紹了我國中央銀行獨立性的發(fā)展現(xiàn)狀及分析,以及對我國中央銀行進行獨立性趨勢分析。
[關鍵詞]中央銀行;獨立性;貨幣政策
[中圖分類號]F832.31
1?中央銀行獨立程度
“中央銀行獨立性”是指中央銀行在履行有關職責時,其實際所擁有的相關權力、決策與行動的程度。中央銀行的獨立性大都反映在中央銀行與政府之間的關系上。中央銀行獨立程度主要取決于以下兩個方面。
一方面,有關工業(yè)化國家中央銀行獨立性的四種測度方法,其中包括格力利、馬德哈羅的GMT分析方法、庫克的CK分析方法、阿哈西納和薩萊默斯的L-AS分析方法以及費雪的DF分析方法。
和其他國家相比,中央銀行的相對獨立性可以分為以下三種類型:第一種是獨立性較強的中央銀行,中行獨立性大的國家,一般多設單一的監(jiān)管機構。在實行聯(lián)邦制的國家,如美國、德國、瑞典等,這些國家通貨膨脹率相對較低且平穩(wěn);第二種則是獨立性相對較弱的中央銀行,隸屬政府有關機構,獨立性相對來說較為弱一些,中央銀行通常無法律的獨立性,其所有的行為基本上都是由政府進行安排,如日本、意大利、法國等;第三種便是獨立性居中的中央銀行,在名義上是隸屬于政府機構或財政部,卻具有相對較大的獨立性。我國通常屬于最后一種。中央銀行雖不是企業(yè)性質,但它存在盈利業(yè)務,它可以滿足自身經營所需成本,還能有部分收入,剩余收入全部上繳,這是中央銀行的特點。貨幣政策的效果取決于多種因素,僅有中央銀行的努力是不夠的。
另一方面,中國人民銀行是在1948年12月1日在三個銀行的基礎上合并組成的。1993年提出人民銀行貨幣政策終極目標是保持貨幣的穩(wěn)定,明確中央銀行關于獨立性的一些有關問題。1995年提高中國人民銀行在法律上所具有的獨立性。1994年中國人民銀行啟動外匯的相關操作,在1996年開始啟動有關人民幣業(yè)務,這都體現(xiàn)了中央銀行的工具獨立性的增強。2003年金融監(jiān)管職能不再存在于中央銀行當中而是新成立的銀監(jiān)會等,都說明中央銀行獨立性增強是一個循序漸進的歷史過程,并很好地起到反通貨膨脹的作用。同時,明確有關界定:“中央銀行是在國務院領導下,去制定和執(zhí)行金融業(yè)方面的貨幣政策?!边@種職能的變化集中呈現(xiàn)為“強化獨立性、增加穩(wěn)定性”。
通過對比得出,雖然我國央行的獨立性正在不斷地提高中,但是與世界一些主要經濟體相對比,我國央行獨立性還處在中等的水平,隨著我國在世界相關經濟活動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我國的貨幣政策對世界其他國家的影響力日益加強。在這種情況下,我國中央銀行獨立性有望進一步提高,更好地去實施貨幣政策,使金融業(yè)發(fā)展更加穩(wěn)定。
2?我國中央銀行獨立性的發(fā)展現(xiàn)狀及分析
隨著建行、工行、交行等銀行的順利股份制度改革后,我國關于金融體系在許多方面已經發(fā)生了巨大變革。股改后的銀行將要面臨金融監(jiān)管機構的有關約束和監(jiān)督:政策約束和相關效益約束。對于手中的政策性工具如何使用,以及利用經濟逆周期等手段來進行調控,這是當前央行所面臨的一個最棘手、最核心的問題,也就是我國中央銀行的主要定位問題。目前雖然央行手中掌握著調控性有關工具,較多的問題是集中體現(xiàn)在經濟總量相關方面,與經濟結構性相關的調控工具相對較少。雖然近期我國金融業(yè)發(fā)生了定向票據的懲罰性等事件,突顯出了我國央行對于政策性工具正在日漸高效化、多元化,且不再需由國務院對其進行批準,但是相關的政策成本也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在進行改革、深化金融體制的過程中,央行作為金融行業(yè)的保護者和最后貸款人,通過銀行注資、銀行再貸款、相關票據發(fā)行等手段解決巨額的金融系統(tǒng)性不良資產。在金融行業(yè)的相關體制改革的進程中,雖然我國在嚴格的“一行三會”分業(yè)監(jiān)管的制度下,使不良資產等棘手問題得到了明顯的改善,但是各類金融機構將許多不良資產轉移到央行。這造成了央行不僅需要支付大量的改革成本,增加央行負擔,同時從不同環(huán)節(jié)、不同渠道對沖了央行的政策,不知不覺中減弱了央行的政策獨立性、主動性和時效性,造成了央行貨幣政策職能、財政政策職能和金融穩(wěn)定職能之間的背離。
現(xiàn)下,我國在健全貨幣政策框架方面,在進一步疏浚貨幣政策傳導渠道方面,再次面臨著兩大長久存在的融資體系結構性矛盾的阻礙。一方面是直接融資尤其是股權融資占比略低的矛盾;另一方面是融資狀況與其在國民經濟當中的占比匹配問題。往小的地方看,央行的地位確實開始從其他部門意見的接受者慢慢地轉變?yōu)闆Q策方案的制訂者的其中之一。正是由于種種原因,使得中國在2019年金融體系改革取得了巨大的進步。同時,央行能夠表明自身獨立的態(tài)度,來確立自己的貨幣政策立場。
3?中央銀行獨立性趨勢分析
1984年年初,中國人民銀行開始了行使中央銀行的職能,對金融的宏觀決策開展了全面、深刻的研究,加強對信貸總量方面的整體把控程度,以保持貨幣能夠穩(wěn)定進行;在部分地區(qū)新設中國工商銀行,人民銀行在過去一直都擔負著工商信貸的重任;直接對人民銀行分支行的有關業(yè)務實行領導;正式設立中國人民銀行理事會,執(zhí)行協(xié)調決策的作用;建立存款準備金等有關制度,基本上確定了中央銀行制度的大致框架。
(1)目標的獨立性。貨幣政策和匯率政策之間相互存在著內在沖突,出現(xiàn)一些輕微的市場沖擊,貨幣政策將會遭受到多方面的影響。因此我們必須保持中央銀行的經濟目標的獨立性,確保目標效果達到理想狀態(tài)。
(2)政治的獨立性。在決策權政策上,給予了中央銀行貨幣政策獨立性的權利,這可以較為獨立地根據我國實際情況制定貨幣政策目標。貨幣政策目標是不僅要保持本國貨幣的穩(wěn)定,并且還要用此目標使得經濟穩(wěn)步上升。為了實現(xiàn)這一目標,中央銀行對市場經濟采取了一系列相關的強有力的措施。1996年我國成功地達成經濟方面的“軟著陸”。隨后中央銀行緊接著對金融市場運用強度適中的利率等相關手段,調整了政策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