曉春
眾多資深老師提醒,學習興趣下降是導致孩子學習成績下滑的關鍵因素,家長應避免以下四大失誤,保護孩子的學習興趣:
1.把成績與自己對孩子的愛掛鉤
研究表明,孩子從幼年時期開始,就是在好奇心和興趣的驅(qū)動下了解外部世界的。不少家長的問題在于,他們不注重激發(fā)孩子的好奇心和興趣,卻主觀地向孩子提出各種成績要求,甚至不斷強調(diào)自己對孩子的付出和犧牲,要求孩子拿成績來回報。言者無心,聽者有意。在外部壓力下,孩子不得不關注考試成績,漸漸把學習當成了給父母“打工”,主動學習變成了被動學習,成績自然無法保證。很多孩子上了大學以后,脫離了家長的要求,就荒廢了學業(yè),這就是被動學習造成的惡果。
智慧家長善于向孩子提出問題,激發(fā)孩子的好奇心,鼓勵孩子主動探究,熱愛學習。這樣的孩子,上大學以后依然是學霸。
2.把成績與孩子的智力畫等號
孩子學習成績的好壞,不僅與智力發(fā)展的程度有關,更與教學效果、學習環(huán)境、學習態(tài)度和學習方法有著直接關系。單次考試的成績,更是離不開偶然因素的影響。如果家長對孩子某次考試的成績不滿意,可以與孩子共同分析,總結(jié)復盤,找出學習過程中做得不好的地方,孩子知道了問題在哪兒,付出努力改善,下次考試自然會有進步。
家長千萬不要指責孩子笨,把學習成績不好與孩子的智力畫等號。孩子的分辨能力差,家長的說法會讓孩子誤認為自己的成績不好就是因為笨,再努力也沒用,喪失了學習興趣和提高成績的信心。
3.把學習與孩子的興趣愛好對立起來
每個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都會形成一些興趣愛好,這些興趣愛好未必與學業(yè)直接相關。但有的家長唯成績論,認為凡是和考試成績無關的事情都是不務正業(yè)、玩物喪志,干預孩子興趣的發(fā)展,甚至把孩子的愛好和學習成績對立了起來,認為學習成績下降就是因為把時間花在了興趣上。這種對立,不僅對孩子的長遠發(fā)展十分不利,而且讓學習這件事情在孩子心中變得可恨,孩子也就不會再有主動學習的意識了。
孩子主動去學習,與孩子被家長逼著去學習,完全是兩碼事。這不僅會造成學習成績的差異,更會對孩子一生的學習能力和意愿造成極大影響。家長應該尊重孩子的個人興趣,幫助孩子平衡愛好與學習的關系,全面成長,這將使孩子受益一生。
4.把物質(zhì)獎懲作為激勵孩子學習的主要手段
孩子有通過學習滿足自己興趣和好奇心的內(nèi)在動力,但很多家長長期把成績和對孩子的物質(zhì)獎懲掛鉤,導致孩子的學習動機發(fā)生了轉(zhuǎn)移。在孩子為了求知而主動學習的情況下,優(yōu)異的學習成績本身就是對孩子的獎賞,如果學習成績不好,孩子自己就會感到沮喪。而家長的獎罰,表面上是為了激勵孩子努力學習,其實卻強化了對孩子的心理暗示:你不是為自己學習,你是為了得到獎勵、避免懲罰而學習。漸漸,孩子學習越來越依賴于父母的管理,而隨著孩子獨立自主意識的提高,這種管理的效果只會越來越差,導致孩子成績下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