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婧嘉
(德陽市人民醫(yī)院,四川 德陽 618000)
產婦產后出血屬于常見的產后并發(fā)癥,在分娩后,產婦陰道都會出血,出血量大的極易出現失血性休克,威脅產婦生命和健康安全。究其原因,和產婦生產完后子宮收縮和凝血困難有較大的關系,醫(yī)護人員應根據產婦實際出血原因,進行有效防控,以降低產婦產后出血率[1-2]。為提高止血的有效性,醫(yī)護人員還應積極防控產后出血,實施系統(tǒng)、全面的護理干預,讓產婦能盡快恢復。此次研究將2017年3 月至2018 年5 月在本院婦產科接受治療的120例產后出血患者設為研究對象,研究階段性護理干預對產后出血、產后恢復的影響,具體報告如下。
將2017 年3 月至2018 年5 月在本院婦產科接受治療的120 例產后出血患者設為研究對象,并將這120 例患者隨機均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60例患者。其中,對照組患者年齡為25-40 歲,平均(28.6±2.6)歲,孕周為37-40 周,平均(38.5±1.5)周,38 例自然分娩,22 例剖宮產;觀察組患者年齡為24-37 歲,平均(28.3±2.8)歲,孕周為38-40 周,平均(38.9±1.3)周,40 例自然分娩,20 例剖宮產。對比這兩組患者的基本資料,結果相仿(P>0.05),此次研究可行性較強。
為對照組患者選用縮宮素、米索前列醇或者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等宮縮劑,對子宮收縮進行調節(jié)從而達到止血的目的,如果產婦產后出血比較嚴重,那么要對患者行經導管動脈栓塞術或者予以 B-Lynch 縫合來治療,在手術過程中實施宮腔填塞、子宮按摩等配套護理措施。對于觀察組患者,則基于同于對照組患者治療方法的基礎進行階段性護理干預,詳情如下:
(1)診斷病因:要對分娩后24 小時內產婦的失血速度、陰道出血量和機體代償功能進行密切關注,密切關注產婦的血壓、脈率等是不是比正常水平高。因為無法預測到產婦產后出血情況,因此,醫(yī)療工作者應事先做好止血準備?;诖?,看看產婦有沒有尿潴留現象,裝好導尿管,密切監(jiān)測患者的排尿情況和尿量。讓患者做血常規(guī)檢查,檢查其凝血功能指標,然后探查患者引導,診斷評估患者的凝血異常、軟產道創(chuàng)生、宮縮乏力以及胎盤殘留情況。如果患者產后出血,則要及時做好止血工作。在準備階段,護理人員要加強對產婦進行心理健康指導教育,了解患者心理感受。在與患者交流時,要時刻注意自己的態(tài)度,把患者當成自己的親人去溝通、關懷,安撫患者情緒、降低患者心理壓力。護理人員要時刻關注產婦的顧慮與擔憂問題,耐心向患者解答其關注的問題。進行護理時,要全程陪伴,讓患者身心都感受到放松,從而提高止血質量。
(2)止血處理:利用抗感染治療、補充血容量、引導宮縮的方式,對患者進行止血。在止血過程中,要密切關注產婦的實時體征,關注產婦的精神情況,防止出現異?,F象,實現做好應急準備方案,在產婦舒適的前提下,擺放好其體位,從而提高止血質量。如果在治療過程中,產婦情緒躁動,那么要對其進行固定,引導產婦放松,緩解心理壓力,進而順利完成治療。
(3)康復護理:止血處理雖然有效控制了患者的陰道出血狀況,但是產婦還沒有脫離危險,因此,還要密切觀察。做好陰道消毒工作,保持患者會陰位置的干燥、清潔。在護理時,要進行無菌操作,防止細菌入侵,合理選用抗菌藥物,防止出現感染。護理人員要保持和產婦的有效溝通,實時掌握患者實際情況,是否存在疼痛、不適情況。對患者做好熱敷、按摩工作,與此同時,加強對患者心理疏導與健康教育,并引導患者改正不健康的生活習慣,確保營養(yǎng)均衡,告誡患者要多下床進行適當運動。詳細告訴其日常生活中的注意事項,要求患者按照醫(yī)生要求,加強自我管理,從而早日康復。一旦發(fā)生異?,F象,呀及時就診[3]。
利用SPSS 19.0 軟件分析處理相關數據,利用(χ±s)和%來計量、計數,利用t 與χ2來檢驗,當P<0.05 時,存在統(tǒng)計學差異。
表1 對比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n(%)]
表2 對比兩組患者的產后恢復情況與護理效果)
表2 對比兩組患者的產后恢復情況與護理效果)
組別 住院時間/天 產后出血量/ mL HAMD 評分/分對照組(n=60) 14.27±2.38 729.53±38.83 15.77±3.07觀察組(n=60) 8.53±1.36 574.27±20.48 9.43±1.55 P<0.05 t 4.752 4.973 4.385
產婦一旦出現產后出血,會大大提高其恢復的安全危險系數,死亡風險也會加大,因此,要進行有效、及時的治療處理[4]。一般來說,產婦接受剖宮手術或者自然分娩以后,會出現凝血功能異常、軟產道損傷以及宮縮乏力等情況,從而出現持續(xù)性、間歇性的陰道出血,出血量過大,也會嚴重威脅產婦生命健康,所以,利用手術、藥物手段,幫助產婦止血。醫(yī)療人員在治療出血產婦過程中,護理人員要加強干預。針對不同的止血階段,提供行之有針對性的護理服務。在止血前,全面掌握患者出現產后出血的原因等實際情況,并基于此,制定行之有效的治療方案。在實施方案之前,對患者進行心理輔導,引導患者積極配合治療。在止血過程中,護理人員的操作要合情合理性。有效避免意外事故的發(fā)生,注意防止相關并發(fā)癥的出現,加強對患者日常注意事項的指導,引導患者養(yǎng)成良好、規(guī)律、健康的生活習慣,保持良好的身心狀態(tài),實現早日康復[5-6]。
綜上所述,對產后出血患者實施階段性護理干預,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止血效果,降低患者在恢復階段的危險系數,幫助患者早日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