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麗冰
摘要:在課改這一浪潮中,我有收獲,也有所失;有喜悅,也有悲憂;想施展手腳,又怕為此付出代價。然而,我堅信,隨著課改理念的不斷深入,隨著自己的認識不斷成熟,今后一定會走出一片屬于自己的新天地。本文就結(jié)合筆者的親身教學經(jīng)歷簡要論述自己在課程改革過程中的成長足跡及相關思考。
關鍵詞:課程改革;地理教學;成長
中圖分類號:G633.5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9)03-0077
“教學有法,法無定法,但有定規(guī)。”這幾年聽得最多的是這句話,也為了這句話而苦苦追索。
身為一線地理教師的我,這幾年參加了不少的培訓學習,新的理念逐漸清晰。
在課堂實踐中,我也曾努力實踐所謂領悟了的“課改精神”。在小組合作交流、自主學習、探究學習方面,曾嘗試了多種手段,也曾為設計了自以為是全方位的體現(xiàn)課改理念的課堂“精品”而沾沾自喜??墒潞罂傆X得是重了形式而丟了神髓,有東施效顰之嫌。課堂討論的形式化,小組合作的浮華,“信天游”式的信馬由韁。把“面向一切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理解成和稀泥而沒有因材施教。多種教學模式都嘗試運用,一切只為了標新立異。
剛開始,我的筆記本上寫滿了各種先進的理論與經(jīng)驗,我的書架上也擺滿了各式各樣最新的課改書籍。我躍躍欲試地想實踐一下,但當自己帶著貧乏的知識和經(jīng)驗真正置身于課改大潮,覺得一切都新鮮,同時又是無知得措手不及。記得那是自己精心準備的一堂公開課,想把學到的課改理念運用到自己的課堂上,想得到同事和領導們的肯定,可是事與愿違。課堂上學生極其“不配合”,學生活動不積極,我只得啟發(fā)再啟發(fā),講解再講解……還是沒能把“課堂交給學生”,還是“穿新鞋走老路”。我雖然明白那么多先進的理論,但真正屬于我的又有多少呢?我苦苦地反思著、探索著,試圖在課改的天平上尋找理想與現(xiàn)實間那最恰當、最完美的一點。于是我很快調(diào)整了自己的心態(tài),全心全意投身于課改中。
我不斷地反思著,與此同時,我也從未停止過參加一些培訓,或是聽一些講座,或是閱讀一些書籍來充實自己。但這時的我再也不迷惑地接收各種理論,而是在更多的懷疑與實踐中不斷地提高自己。
過去我們常說:“要給學生一杯水,教師就要有一桶水?!钡抡n程理念告訴我們:學生不是裝載知識的容器,不是知識的收購站,他們需要的不是一杯水、一桶水,而是一種能力,一種去探究、去尋找整個知識海洋的能力。與其讓教師有一桶水往學生的杯里倒,不如教學生如何去挖掘水源,如何變“杯中水”為“長流水”。
我在上《中國的行政區(qū)劃》這一內(nèi)容的時候,往往要問學生,我們國家的輪廓像什么?總有幾個人說像山羊或別的什么的?!澳銈冊倏纯聪袷裁??”班里有幾個人依然有不同的回答。于是再問:“你們再看看?”把再字說得震天響。直到學生膽怯地說:“像公雞?!痹賳柸嘁淮危骸爸袊貓D像什么?”全部齊聲回答:“像公雞。”我滿意地笑了。
校長從杜朗口中學取經(jīng)回來,其中一點便是要求我們把課堂還給學生。那段時間,我一直在琢磨怎樣把課堂還給學生并不斷地嘗試。這期間柳州市送教下鄉(xiāng)到我們學校,并要求我上一節(jié)地理課,我決定把我的嘗試運用下,我找來幾個同學把公開課的內(nèi)容給他們,告訴他們重難點。給他們參考書,讓他們自由發(fā)揮來上這節(jié)公開課。上課那天,下面坐滿了來自各鄉(xiāng)鎮(zhèn)的教師還有柳州市的專家,我站在教室里心里忐忑不安,那時沒有多媒體,教具只有兩幅地圖,在講臺上課的同學指著地圖也問到,我們國家的輪廓像什么?答案依舊,“公雞”“山羊”“老鷹”……我心里更緊張了,答案不統(tǒng)一,生怕臺上的學生很難收場。但是在講臺上的學生沒有像我那樣要求學生一定要回答像“公雞”,而是肯定了學生的答案。臺下的學生歡欣鼓舞,接下來臺上臺下互動更活躍了。這次我也驚訝地發(fā)現(xiàn),真的,中國地圖更像一只有胡子的山羊而不是公雞。
這次的公開課很成功,評課教師給予了好評。但卻讓我陷入深深的反思,這不是給我的好評,而是給學生的,這次給我和我以往的教學——統(tǒng)一學生的思想,統(tǒng)一給學生洗腦的“教學模式”以重重的打擊,同時它也讓我開始轉(zhuǎn)變教學觀念。我驚喜地發(fā)現(xiàn),改造我們的課堂,是我們每一個教育者的責任。我們需要對諸多習以為常的傳統(tǒng)校規(guī)進行反思,更需要對一些不科學、不合理、不符合孩子天性、不利于下一代長遠發(fā)展的傳統(tǒng)觀念和規(guī)章制度進行改革。只有給學生相當?shù)淖杂?、充分解放個性,才能營造寬松文明的氛圍;才能使學生的生命完滿、充盈地展開,做一個完整意義上的人;讓學生真正地把握人生、創(chuàng)造人生,達到全面發(fā)展的境界。
記得一位教育家曾經(jīng)這樣呼吁過,讓課堂煥發(fā)出生命的活力,讓課堂成為孩子們展示自己生命活力的舞臺。在我的課堂上,我也漸漸朝著這一目標前進。課改的實施,迫使我改變以往的課堂教學方法,把課堂真正還給學生。新課改的課堂不再是教師的獨奏,而是師生的合奏,演奏主旋律的是學生,教師只是伴奏者!有句話說得好,“學生未必不如師”。在新課改課堂上,作為教師的我應不以權威自居,不以學生惟命是從為榮,與學生建立起民主、平等的新型師生關系。要從高高在上的指揮者中走出來,蹲下身子來欣賞我的學生,傾聽我的學生,向我的學生學習,和我的學生一同成長。
課改因不同的聲音而艱難,也因不同的聲音而精彩。我相信這股新課改之風會讓我如愿以償,讓我盡我所能變枯燥為有趣,變呆板為靈活,讓我的課堂更加豐富多彩,煥發(fā)出生命的活力。
的確,在課改這一浪潮中,我有收獲,也有所失;有喜悅,也有悲憂;想施展手腳,又怕為此付出代價。然而我堅信,隨著課改理念的不斷深入,隨著自己的認識不斷成熟,今后一定會走出一片屬于自己的新天地。因為“不經(jīng)歷風雨,怎能見彩虹”。
(作者單位:廣西柳州市鹿寨縣鹿寨中學初中部 ?545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