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時代,司法人權保障的使命不僅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重要內(nèi)容,也是法律援助制度縱深發(fā)展的重要目標。刑事法律援助是為司法人權保障制度保駕護航的中堅力量。2018年刑訴法修正案,使值班律師制度進法典,它有力地推進了法律援助制度的完善與發(fā)展,也是司法人權保障制度發(fā)展和完善的重大舉措。
值班律師的發(fā)展歷程宏觀地看,刑事速裁程序及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相繼試點,催生了我國值班律師制度的建立。值班律師制度是舶來品,值班律師在我國經(jīng)歷了從無到有的相對漫長的孕育期。
在新形勢下,值班律師制度發(fā)展迎來前所未有的契機,簡言之:(1)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奠基立制。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國家安全部、司法部《關于推進以審判為中心的刑事訴訟制度改革的意見》(2016年7月)第20條與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全面推進以審判為中心的刑事訴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2017年2月)先后規(guī)定了值班律師制度。這場自上而下地開啟繁簡分流、庭審實質(zhì)化、提高訴訟效率等刑事司法改革活動,進一步推動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予以落地。(2)刑事速裁程序的有益探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司法部頒布《關于在部分地區(qū)開展刑事案件速裁程序試點工作的辦法》(2014年8月)第4條、《刑事案件速裁程序試點工作座談會紀要(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司法部,2015年12月)等均作出明確規(guī)定。而且,從《關于刑事案件速裁程序試點情況的中期報告》(2015年10月)看,在試點工作開展期間,法律援助值班律師制度取得了非常顯著的成效。但仍有不少問題。例如,杭州市在試點期間發(fā)現(xiàn)“值班律師”混同于“律師值班”、法律咨詢和辯護的及時性不足、值班律師補貼偏低等棘手問題??傮w看,今后需著力完善各地公安司法行政機關的協(xié)同工作機制,值班律師選任條件應更精準與嚴格,值班律師的內(nèi)部管理制度有待健全,特別是值班律師的工作職責仍需明確。在刑事速裁程序試點的適用中,值班律師的主要工作顯然不是刑事辯護,值班律師與當事人委托的辯護人也不同,無法出庭辯護,直接影響值班律師的工作質(zhì)量。刑事速裁程序的試點對值班律師的發(fā)展起到了顯著的貢獻作用,同時也為認罪認罰從寬制度與值班律師的試點奠定良好的基礎。(3)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的集中推進。2016年7月,《關于認罪認罰從寬制度改革試點方案》(以下簡稱《試點方案》)要求完善法律援助制度,發(fā)揮好律師作用。2016年9月,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授權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在部分地區(qū)開展刑事案件認罪認罰從寬制度試點工作的決定》明確規(guī)定,要保障犯罪嫌疑人、刑事被告人的辯護權和其他的訴訟權利。2016年11月,《關于在部分地區(qū)開展刑事案件認罪認罰從寬制度試點工作的辦法》(以下簡稱《試點辦法》),更具體地規(guī)定律師參與問題,如第5條等。隨后,2016年11月,最高人民檢察院召開“檢察機關刑事案件認罪認罰從寬試點工作部署會議”;2017年9月,最高人民檢察院召開檢察機關刑事案件認罪認罰從寬制度試點工作推進會;2017年11月,最高人民法院召開“刑事案件認罪認罰從寬制度試點工作推進會”,均對律師參與和刑事辯護問題作出更進一步的規(guī)定,從《關于在部分地區(qū)開展刑事案件認罪認罰從寬制度試點工作情況的中期報告》(2017年12月)看,開展刑事案件認罪認罰從寬制度試點期間,及時研究解決出現(xiàn)的值班律師制度等新情況新問題,切實保障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的辯護權以及其他訴訟權利,落實值班律師制度,并在各方面都取得非常顯著的成績。隨后,一些試點城市全面推進這項工作。例如,杭州市余杭區(qū)、武漢市漢陽區(qū)、福州市等,通過認罪認罰從寬制度試點的推進,值班律師的組織機構建設、協(xié)同推進機制、律師配置、辦公場所等方面趨于健全;但也存在同題不少,主要集中在身份定位、職能范圍、經(jīng)費支持、司法管理等。(4)法律援助制度發(fā)展的縱深共筑。2014年,“在法院、看守所設置法律援助值班律師辦公室”作為一項改革議程,正式被中央深化體制改革領導小組列為我國司法體制改革的重要內(nèi)容。《關于完善法律援助制度的意見》首次規(guī)定,法律援助機構要建立值班律師制度,并在法院、看守所派駐法律援助值班律師。2017年8月,為貫徹和落實《關于完善法律援助制度的意見》,要求切實激活法律援助值班律師制度在以審判為中心的刑事訴訟制度改革和認罪認罰從寬制度改革試點中的職能作用。2017年8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國家安全部、司法部《關于開展法律援值班律師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法律援助值班律師意見》)順勢而出,為值班律師的進一步實施和發(fā)展,提供了新的動力。
在此基礎上,《刑事訴訟法》(2018年修訂)通過修正案的方式,將值班律師制度正式入法。第36條規(guī)定,法律援助機構可以在人民法院、看守所等場所派駐值班律師。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沒有委托辯護人,法律援助機構沒有指派律師為其提供辯護的,由值班律師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供法律咨詢、程序選擇建議、申請變更強制措施、對案件處理提出意見等法律幫助。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看守所應當告知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權約見值班律師,并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約見值班律師提供便利。第36條對值班律師制度作出了正式的規(guī)定,不僅是對已有試點探索經(jīng)驗的立法固化,也使值班律師制度迎來新的發(fā)展。
我國的值班律師制度是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改革的背景下展開的,有別于域外值班律師生成的特殊制度背景與實踐進路。從制度功能和規(guī)范解釋上看,我國語境下的值班律師有強大的制度發(fā)展空間,與法律援助制度存在極其密切的關系,特別是對刑事法律援助的進一步發(fā)展具有非常直接的意義。
值班律師制度與法律援助制度置于同一軌道,凸顯我國人權司法保障的終極歸宿。我國值班律師制度載入刑事訴訟法典,它使我國刑事法律援助制度更加完善,是刑事辯護制度全覆蓋的一項重要舉措,它對于那些不懂得請律師為其辯護、請不起律師為其辯護或者沒有律師為其辯護的當事人提供了法律幫助。這一制度不僅對提高法律援助率有著積極的意義,而且對刑事訴訟中辯護率的提高更有直接意義。不言而喻,它對司法人權保障的實現(xiàn)更是意義深遠。司法人權保障制度的建構和完善是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的一項重要決策,是全面依法治國的一項不可或缺的內(nèi)容。顯而易見,從律師值班制度到刑事法律援助,即在刑事司法領域可實現(xiàn)尊重和保障人權的基本國策。
樊崇義中國政法大學訴訟法學研究院名譽院長、博士生導師北京師范大學“京師首席專家”、刑事法律科學院特聘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