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撰稿人 羅書平
“一石激起千層浪!”無論是福建高院的做法還是晉城中院的經驗,有關“律師列席審委會”的“司改舉措”問世后,立即引起轟動效應。當然,褒貶不一,毀譽參半。筆者發(fā)現(xiàn),在鋪天蓋地的網評中,主要形成了“支持”和“反對”兩大陣營。
>>媒體采訪代理“張扣扣”案件的鄧學平律師 東方IC供圖
支持者的觀點以京衡(上海)律師事務所律師鄧學平(前資深檢察官)為代表率先提出,可謂旗幟鮮明,針鋒相對,對“律師參加審委會是否違法”的質疑直截了當?shù)亟o予回應!
鄧學平在“律師列席法院審委會,福建高院開了個好頭”一文中認為:“人民法院組織法的確沒有規(guī)定辯護律師可以參加審委會,但也沒有規(guī)定律師不能參加審委會?!薄驗椤爱斘覀冋f某一行為違法的時候,多數(shù)時候是說這一行為違反了法律的強制性規(guī)定。很顯然,律師參加審委會沒有違反任何強制性規(guī)定”。
筆者發(fā)現(xiàn),在眾多為晉城中院的司改舉措“點贊”的歡呼聲中,有一種聲音異常特別,不僅一片叫好聲,而且還“建議全國法院推行此項舉措,期待將來人民法院召開審判委員會聽證會時能實現(xiàn)互聯(lián)網直播,讓司法更加陽光”!
北京大學教授陳瑞華顯然也支持晉城中院的做法。他認為:讓審委會委員直接聽取相關當事人的陳述,既貫徹了審判親歷原則,又推進了司法公開。隨著審委會聽證制度在全市法院的推廣,會有越來越多的當事人及律師走進晉城法院的審委會,促進案件審判更公開、更透明、更公正。
學者斯偉江的觀點更是獨到!他從分析“批評福建高院的做法沒有法律依據(jù)”入手,稱“這點批評如果用在檢察長列席上,其實也成立!”——因為檢察長基本不辦案,法律規(guī)定只有檢察長列席,但檢察長往往帶上了承辦人列席,請問:檢察院的承辦人列席,有法律依據(jù)嗎?顯然也沒有。
緊接著,斯偉江的話鋒一轉:“檢察長應該知道,真正檢察院指控犯罪,功夫在法庭上,律師也一樣。當法院閉庭之后,剩下的就是法院獨立審判的事情。雖然對審委會制度也有意見,但這是現(xiàn)實。在目前沒有改變的情況下,我們要想辦法盡力做到天花板下的公正。因此,在目前情況下,福建高院的選擇,是合乎司法公正的實質的。兩造平等,還原法官的位置,中立裁判。如果說違法,那么檢察長帶承辦人也違法;如果說不違法,審委會的成員,大多數(shù)是不參加庭審,但確實在現(xiàn)有制度下,是決定性的大法官。因此,他們聽取兩造意見之后,得出的結論,會更公正。這點恐怕是我們的反對者也不能反對的?!?/p>
>>北京大學教授陳瑞華 資料圖
>>學者斯偉江 視覺中國供圖
反對者(微信公眾號:CU檢說法)在“邀請辯護律師到審委會陳述意見是對審委會制度本身的破壞!”一文中,有一句比較經典的評論:“這看上去很美好的創(chuàng)新,其實是對審委會制度本身的沖擊和破壞!”CU檢說法提出三條論據(jù)。
首先,這樣的“創(chuàng)新”,違反了人民法院組織法關于審判委員會會議參會人員的規(guī)定。法律規(guī)定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舉行會議時,在場的只能有法院的院長、副院長、若干資深法官以及同級人民檢察院的檢察長或者受檢察長委托的副檢察長。而辯護律師,并不在這些人員之中。
CU檢說法針對“人民法院組織法只是規(guī)定了檢察長可以列席”而沒有說“辯護律師不可以到審委會會議上發(fā)表意見”的觀點進行了點評,認為這種說法“顯然就屬于強詞奪理了”!因為對于司法機關來說,“法無明文不可為”,“福建高院不應該不知道”。而檢察長列席審判委員會會議,不僅是由人民法院組織法確定的,“兩高”還專門出臺了《關于人民檢察院檢察長列席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會議的實施意見》的司法解釋。如果法院可以邀請“辯護律師”到審判委員會會議上發(fā)表意見,那“被害人”能不能也去一下,“刑事附帶民事的代理人”能不能也說兩句?“被告人”是不是也可以去發(fā)表一下意見呢?
其次,這樣的“創(chuàng)新”是對刑事案件審理程序的破壞。CU檢說法的論據(jù)是,一起刑事案件的審理,絕大部分的環(huán)節(jié)應當在法庭上完成,至于合議庭評議和審判委員會的討論表決,則屬于法院內部的工作流程,并不能對外公開。而讓辯護律師到審判委員會陳述意見,其實質上是把本應在法庭上完成的程序(工作)搬到了審判委員會上再進行一次。那么問題來了,之前已經在法庭上走了一遍的審理,到底算什么呢?為什么審判委員會會覺得自己本院的合議庭不能對案件進行全面的匯報,還得讓辯護律師到會來陳述意見,才能“確保依法作出公正裁判”?這是對本院法官的能力不放心嗎?
第三,這樣的“創(chuàng)新”,是在試圖矮化(弱化)檢察機關的法律監(jiān)督職能。CU檢說法特別提醒:“請注意福建高院在這則新聞中的用語,他們說的是在聽取檢察機關意見的同時,聽取辯護律師的意見”。由此,CU檢說法的推理是:這樣的表述,實際上是將列席審判委員會會議的檢察長看作案件的承辦檢察官。他們忘記了首席大法官周強所強調的:檢察長列席同級法院審判委員會,是法律賦予檢察院的一項重要法律監(jiān)督職能。因為“檢察長列席同級法院審委會是去履行監(jiān)督職能的,而不是去發(fā)表公訴意見的”!
除此之外,也有比較溫和的聲音。曾經在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任職并參與多部刑事司法解釋起草的學者黃應生在他的“法治應生”中明確表示:“邀請辯護律師到審委會陳述意見是當前的不得已之舉?!薄耙驗闄z察長要列席審委會并發(fā)表意見,為了充分聽取控辯雙方意見,確保作出公正裁判,才邀請辯護律師到審委會陳述意見。”
黃應生還透露,他“對辯護律師到審委會陳述意見是持肯定意見的”!據(jù)他介紹,早在今年5月14日晉城中院官微發(fā)出《律師來法院參加審委會了?》的消息后,他就立即轉發(fā)至朋友圈,并評論道:“在檢察長列席審委會的情況下,邀請律師參加審委會陳述辯護意見,雖無法律依據(jù),但因體現(xiàn)了程序正義,也更容易做到公正裁判,不失為當前一個好的改革舉措,值得點贊,其他法院也可以效仿。”——果然,一個月不到,福建高院就借鑒效仿了。
車浩教授則是從另一個角度進行分析:“如果不能將檢察長列席時的監(jiān)督權,與再次代表公訴機關強化個案公訴意見,明晰地、實質地區(qū)別和切割開來,那么,法院又將律師拉進來,作為在審委會層面制約檢察院的平衡力量,審委會被異化為二度庭審的做法,恐怕就難以避免?!?/p>
為此,車浩教授預言:“從一個更大的視野中來觀察,類似的改革措施都難以避免,注定早晚會出現(xiàn)。無論它由哪個法院啟動,無論它以什么樣的名義,甚至它對法院內部的潛在影響也會被忽略——因為它契合了外部權力博弈游戲的普遍性規(guī)律?!?/p>
>>車浩教授 資料圖
同時,車浩教授認為,審委會是司法行政化的產物,是中國司法制度的特色?,F(xiàn)行審委會制度盡管有種種弊端,但起碼二三十年內,審委會不可能取消,只能改良。在中基層法院,審委會除了統(tǒng)一法律適用的功能外,還起到了保護法官,幫助法官排除外界干擾,減輕法官決策壓力的作用。在檢察長強勢出席審委會并足以影響審委會決定的情況下,邀請律師參加審委會,并由律師出面對檢察長的意見進行針鋒相對的反駁,可以大大減輕審委會的壓力,既是無奈之舉也是聰明之舉。
因此,對于各地的改革探索,只要看來更加公平了一點,感覺更加合理了一點,或者能夠解決點現(xiàn)實問題,緩解些矛盾沖突,甚至能夠在一定時期內掩蓋問題、轉移問題,有利于維護社會穩(wěn)定、促進經濟發(fā)展,就是可取的,值得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