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桂雯
(山東省棗莊市皮膚病性病防治院,山東 棗莊 277599)
糖尿病作為一種慢性代謝性疾病,長期的高血糖將會影響血管內(nèi)皮功能,加速冠狀動脈硬化程度,對慢性心功能不全的發(fā)生發(fā)展有直接的促進作用,二者常同時發(fā)生,形成惡性循環(huán),給患者的生命安全及生存質(zhì)量造成極大的威脅[1]。有研究表明,在治療期間對慢性心功能不全合并糖尿病患者實施有效的護理干預對改善心功能及血糖水平、提高生活質(zhì)量具有促進作用[2]。為此,本研究選取我院40例慢性心功能不全合并糖尿病患者進行分析,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對我院在2013年10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40例慢性心功能不全合并糖尿病患者,其確診為2型糖尿病,伴有慢性心功能不全,自愿參與本次研究,且排除精神病史、急性心力衰竭、認知障礙、伴有嚴重的并發(fā)癥及臨床資料不全者。其中男22例,女18例,年齡53~82歲,平均(67.85±7.35)歲;病程4~16年,平均(10.15±3.42)年;體質(zhì)量47~78 kg,平均(63.47+3.35)kg。根據(jù)隨機抽簽原則將入選者分為對照組(20例)和研究組(20例),兩組資料比較差異不顯著(P>0.05)。
表1 干預前后血糖水平及心功能指標變化比較(
表1 干預前后血糖水平及心功能指標變化比較(
注:與干預前及對照組相比,*P<0.05,@P<0.05
images/BZ_212_175_324_2300_366.png研究組(n=20) 干預前 9.35±2.18 13.92±2.11 37.03±6.12 300.53±48.42干預后 6.27±1.23*@ 8.16±1.42*@ 46.14±4.68*@ 379.58±57.46*@對照組(n=20) 干預前 9.48±2.22 13.88±2.03 37.11±5.89 301.22±50.27干預后 7.87±1.34* 10.96±1.57* 41.76±4.32* 326.45±60.16*
表2 兩組ADL評分及Barthel指數(shù)變化比較(
表2 兩組ADL評分及Barthel指數(shù)變化比較(
注:與干預前及對照組相比,*P<0.05,@P<0.05
images/BZ_212_175_658_2300_704.png研究組(n=20) 干預前 56.87±4.35 61.52±3.57干預后 90.56±4.78*@ 91.27±3.26*@對照組(n=20) 干預前 57.12±4.29 60.85±3.44干預后 72.41±3.35* 76.58±2.36*
表3 兩組護理滿意率比較[n(%)]
1.2 方法:對照組接受常規(guī)的病情護理,研究組接受針對性護理,具體為:①護理評估:全面詳細的評估患者的病情、疾病知識認知情況、飲食及營養(yǎng)狀況、糖尿病的治療情況及臨床用藥情況等,監(jiān)測患者的血糖水平及心功能指標,制定針對性的干預措施。②用藥護理: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指導患者合理使用胰島素制劑,遵醫(yī)囑用藥,保證血糖處于合理范圍。每日稱重,預防長期使用利尿劑而誘發(fā)血栓,一旦發(fā)現(xiàn)患者出現(xiàn)短暫腦缺血,應及時上報并遵醫(yī)囑給予抗血小板治療。對于采用諾和靈控制血糖者,應囑家屬嚴密監(jiān)測患者的臨床表現(xiàn),警惕低血糖反應,必要時進食糖類食物[3]。③飲食指導:為患者制定科學的飲食方案,指導患者低脂低糖飲食,保證每日熱量及糖分的攝入量,指導患者多食用維生素、纖維素含量高的新鮮水果、蔬菜及雜糧,保持營養(yǎng)均衡,預防心律失常[4]。④心理護理:慢性心功能不全合并糖尿病患者因長期飽受疾病折磨而伴有各種負面情緒,護理時應通過側(cè)面觀察、溝通等了解患者的情緒變化,給予針對性的心理疏導,同時指導家屬給予患者更多的陪伴及關(guān)愛,以親情感化患者,改善其負面情緒[5]。
1.3 觀察指標:比較干預前后兩組患者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hPBG)、左室射血分數(shù)(LVEF)及6 min步行距離,采用日常生活活動能力量表(ADL)及Barthel 指數(shù)評價患者干預前后的生活質(zhì)量,滿分100分,分值越高表明自理能力越好[6]。患者出院時對其進行問卷調(diào)查,比較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率。
1.4 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19.0,計量資料和計數(shù)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xs)、%表示,行t檢驗及χ2檢驗,P<0.05為差異顯著。
2.1 兩組血糖水平及心功能指標變化比較:干預后兩組患者各血糖指標水平較干預前均顯著降低,LVEF及6 min步行距離較干預前均顯著升高,且研究組各指標改善程度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 兩組ADL評分及Barthel指數(shù)變化比較:干預后,研究組ADL評分及Barthel指數(shù)優(yōu)于對照組(P<0.05),見表2。
2.3 兩組的護理滿意率比較:研究組護理滿意率為95.00%,顯著高于對照組的80.00%(P<0.05),見表3。
慢性心功能不全合并糖尿病具有病程長、并發(fā)癥多、殘死率高的特點,盡管隨著醫(yī)療技術(shù)水平的提高使得病死率得到有效控制,但中重度患者的病死率仍呈增長趨勢。臨床護理研究發(fā)現(xiàn),在治療期間給予患者心理護理、飲食護理、用藥護理等有利于改善患者的心功能不全癥狀,有效控制血糖水平[7]。針對性護理是在生理-心理-社會的醫(yī)學模式下衍生出來的一種護理模式,其核心為“以患者為中心”,主要是根據(jù)患者的具體病情而開展的一系列具有針對性、合理性及科學性的干預措施,使患者在最佳的狀態(tài)下積極配合治療,促進病情康復[8]。本研究結(jié)果表明,干預后兩組患者各血糖指標水平較干預前均顯著降低,LVEF及6 min步行距離較干預前均顯著升高,且研究組各指標改善程度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P<0.05),干預后,研究組ADL評分及Barthel指數(shù)優(yōu)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護理滿意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梢?,針對性護理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血糖及心功能指標,對提高慢性心功能不全合并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及護理滿意度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