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淑娟
(四平婦嬰醫(yī)院,吉林 四平 136000)
新生兒呼吸暫停的常見癥狀為呼吸停止、心跳減慢等,對于新生兒的生命安全,具有嚴重的威脅[1]。根據對呼吸暫停的分析,發(fā)現其多發(fā)病于早產兒。近年來,人們逐漸提高對早產兒呼吸暫停治療方法的重視。為了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臨床醫(yī)療需求,各醫(yī)療機構逐漸加強對早產兒呼吸暫停治療方法的研究。多項臨床實踐研究證實,枸櫞酸咖啡因能夠提高早產兒呼吸暫停治療效果[2]。為了明確枸櫞酸咖啡因對早產兒呼吸暫停的具體療效,本研究選取了86例早產兒進行研究,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隨機抽取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出生的86例早產兒,將其作為本次的研究對象。經過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由臨床主治醫(yī)師依據患兒家屬的意愿,將其按照治療方法的不同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患兒43例。觀察組43例患兒中包括男性23例,女性20例,胎齡為27~32周,平均胎齡(30.05±0.24)周。對照組43例患兒中包括男性24例,女性19例,胎齡28~33周,平均胎齡為(30.16±0.59)周。納入標準:所有患兒均為早產兒;所有患兒均出現呼吸暫停的現象;所有患兒家屬均知曉本次研究并簽署同意書。排除標準:缺氧缺血性腦病的患兒;顱內出血或是敗血癥的患兒;窒息或是嚴重腎臟疾病的患兒。根據對觀察組和對照組患兒資料的對比,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1.2.1 對照組為氨茶堿治療。氨茶堿(上?,F代哈森藥業(yè)有限公司)為注射劑,國藥準字號是H11412909,規(guī)格為2 mL∶0.25 g。用藥時要根據患兒的體質量適當給藥,初始劑量為5 mg/kg,治療12 h后給予患兒維持藥物治療,維持劑量為2 mg/(kg·次),采用靜脈滴注的方式,2次/天。若治療后患兒仍有暫停呼吸現象,則維持量的時間應改為8 h,連續(xù)治療1周時間后患兒未出現呼吸暫停,則說明藥物治療有效,反之無效。
1.2.2 觀察組為枸櫞酸咖啡因治療。枸櫞酸咖啡因(意大利凱西制藥公司)為注射劑,進口藥品注冊證為H20130109,進口藥品注冊標準為JX20120001,規(guī)格是1 mL∶20 mg。用藥時要根據患兒的體質量適當給藥,初始劑量為20 mg/kg,治療24 h后給予患兒維持藥物治療,維持劑量為5 mg/(kg·d),采用靜脈滴注的方式,1次/天。若治療后患兒仍有暫停呼吸現象,則維持量改為10 mg/(kg·d),連續(xù)治療1周時間后患兒未出現呼吸暫停,則說明藥物治療有效,反之無效。在兩組患兒給藥治療期間,均對患兒的整體狀況加以檢查。依據患兒的自身實際情況,給予患兒暖箱保溫、腸道外營養(yǎng)等。同時,為患兒建立24 h心電監(jiān)測,觀察患兒的血壓、脈搏等生命體征,并給予患兒實施常規(guī)血氣和早期微量喂養(yǎng)等。
1.3 療效判定:依據《臨床醫(yī)藥實踐》制定療效判定標準:①顯效:治療后無不良反應現象,患兒生活質量提高;②有效:治療后不良反應較少,患兒生活質量改善;③無效:治療后不良反應增多并加重,患兒生活質量下降。總有效=(顯效+有效)例數/總例數×100%。不良反應的觀察指標主要包括:心率增快、喂養(yǎng)不耐受、胃潴留等。其中,心率過快主要是指患兒的心跳超過160次/分;喂養(yǎng)不耐受主要是指在喂養(yǎng)后,其嘔吐超過3次/天,同時奶量不增加或是不減少,至少持續(xù)3 d及以上;胃潴留主要是指其胃潴留量超過上一次喂養(yǎng)量的三分之一。
1.4 統(tǒng)計學方法:本次研究當中的所有數據均采用SPSS17.0統(tǒng)計軟件進行處理,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以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兒治療后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根據表1中相關數據的分析,觀察組患兒治療后心率增快發(fā)生率2.33%,對照組患兒治療后心率增快發(fā)生率9.3%。觀察組與對照組在治療后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的對比,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1 兩組患兒治療后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對比[n(%)]
2.2 兩組患兒治療后總有效率比較:根據表2中相關數據的分析,觀察組患兒治療總有效率97.67%,對照組患兒治療總有效率83.72%。觀察組與對照組在治療后總有效率的對比,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2 兩組患兒治療后總有效率比較[n(%)]
早產兒呼吸暫停是臨床兒科常見病癥,病發(fā)原因相對較多[3]。通常情況下,缺氧、感染、呼吸中樞發(fā)育不全等,均是誘發(fā)早產兒呼吸暫停的重要因素。近年來,隨著生活質量的普遍提高,人們逐漸加強對醫(yī)療的關注。尤其在早產兒呼吸暫?,F象頻發(fā)的基礎上,人們逐漸提高對早產兒呼吸暫停治療的關注。目前,臨床中常用的早產兒呼吸暫停治療方法為藥物治療[4]。氨茶堿是常用藥物之一,但受諸多因素的影響,該藥物的治療效果不是十分顯著,且不良反應明顯。在醫(yī)學技術日益更新的新形勢下,不少醫(yī)療機構逐漸采用枸櫞酸咖啡因治療呼吸暫停。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不良反應總發(fā)生率2.33%,明顯低于對照組的16.28%;且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分析其成果產生的原因,對照組為氨茶堿治療,觀察組為枸櫞酸咖啡因治療。氨茶堿屬于茶堿與二乙胺復鹽,化學成分包括二氫、二酮、二甲基等[5]。藥理作用為,藥物進入血液后能夠實現對支氣管平滑肌的松弛,通過緩解支氣管黏膜的充血和水腫,改善患兒的肌收縮力。但由于患兒是早產兒,其各方面發(fā)育尚未完全,長時間使用該藥物將會引發(fā)心率增快、喂養(yǎng)不耐受等不良反應。枸櫞酸咖啡因與甲基黃嘌呤類藥物的作用類似,其多數的作用與拮抗腺苷受體有關。其化學成分包括三甲基、二氫、嘌呤等[6]。藥理作用為,通過與患兒的血液結合,作用于中樞神經系統(tǒng),刺激呼吸中樞并增加每分通氣量,從而增加代謝率。該藥物的不良反應相對較少,醫(yī)護人員在使用該藥物時需要定期觀察患兒的用藥后反應情況,并適當調整藥物劑量[7]。所以,在對呼吸暫停的早產兒實施治療時,通常采用枸櫞酸咖啡因治療。
綜上所述,對呼吸暫停的早產兒實施枸櫞酸咖啡因治療,能夠充分降低患兒治療后不良反應的發(fā)生率,改善患兒生活質量的同時提高治療效果。因此,在早產兒呼吸暫停治療中,可以廣泛的采用枸櫞酸咖啡因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