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京 陳偉利 陳亮 佘夢媛 趙筱卿
【摘要】通過固定型RFID技術和移動的GPS芯片進行定位,將數據傳送至數據庫進行存儲和處理,在服務器相關軟件上顯示車輛的實時位置。并對于獲取的數據擬建立模型,進一步實現公交到站時間的預測。
【關鍵詞】RFID技術 GPS定位 狀態(tài)空間模型
0引言
由于互聯網的快速發(fā)展,大數據技術已在智能交通領域廣泛應用,本論文通過固定型RFID技術和移動的GPS芯片進行公交位置定位,將海量大數據傳送至數據庫進行存儲和處理,在服務器相關軟件上顯示車輛的實時位置,實現預測實時到站。
1數據采集方式
公交的地點定位就是要定位它當前所處的位置,同時在電子地圖上顯示出來,可以通過公交車中的GPS定位芯片實現。GPS定位是通過芯片與GPS全球定位衛(wèi)星的通訊,經過相應計算得到當前位置的經緯度信息。公交車GPS技術采集的數據類型包括數據間隔和坐標數據,在GPS采集數據的時間間隔內,需要采集不同線路公交車在路段上的坐標數據。需要對原始GPS數據要預先進行處理,其中包括對采集到殘缺數據的處理,對數據穩(wěn)健性方面的處理。在定位信號較弱,干擾源較多時采集的數據可信度不高,會影響正常的定位。
所以我們增加了固定型RFID定位的方式,用于輔助定位。RFID由三部分組成:應答器(RFD電子標簽),閱讀器和應用層軟件。公交車進站時,車載RFID閱讀器模塊通過射頻技術與公交站臺的RFID電子標簽建立連接,讀取RFID標簽內的站牌信息,進行預處理后傳送到數據庫,進行數據存儲和應用。通過固定型RFID技術和移動的GPS芯片進行定位,將數據傳送至數據庫進行存儲和處理,在服務器相關軟件上顯示車輛的實時位置。
為了更好的服務市民,我們對于獲取的數據擬建立模型,進一步實現公交到站時間的預測。前期在使用虛擬設備進行開發(fā)測試時,由于虛擬設備沒有GPS模塊,我們需要通過DDMS調試工具(提供端口傳輸服務,在當前連接的調試設備上可以模擬虛擬地理坐標位置數據)將模擬的地址信息發(fā)送給設備。真機測試不需要該步驟。對于我們獲取的數據,我們通過建立數學模型對公交到站時間的預測。
2公交到站時間的預測模型的選取及簡述
通過相關文獻的綜述研究,狀態(tài)空間模型在動態(tài)變量的特性描述應用廣泛,狀態(tài)空間模型最初由卡爾曼在現代控制理論中提出,該模型建立了可觀測量與系統內部狀態(tài)的關系,從而可以通過估計各種不同的狀態(tài)向量分析和觀測的系統內部狀態(tài)的變化趨勢。空間狀態(tài)模型常用于在時間變量的預測,所以本文將此模型應用于公交線路客流的短時預測中,構建公交客流短時預測的狀態(tài)空間模型和遞推關系式,在模型構建過程中選取卡爾曼濾波狀態(tài)空間模型根據對公交線路和時間分析,預測公交到站時間的規(guī)律。利用狀態(tài)空間形式表示動態(tài)系統主要有兩個優(yōu)點:
第一,狀態(tài)空間模型將不可觀測的變量(狀態(tài)變量)并入可觀測模型并與其一起得到估計結果;
第二,狀態(tài)空間模型是利用強有效的遞歸算法一一卡爾曼濾波來估計的。卡爾曼濾波可以用來估計單變量和多變量的ARMA模型、MIMIc(多指標和多因果)模型、馬爾可夫轉換模型以及變參數模型。
狀態(tài)空間模型表述
模型的狀態(tài)方程定義如下:
若使上面的狀態(tài)空間模型成立,還需滿足下面兩個假定:
(1)初始狀態(tài)向量的均值為,協方差矩陣為,即
(2)在所有的時間區(qū)間上,擾動項ut和相互獨立,而且他們和初始狀態(tài)也不相關,即
3公交到站時間的預測狀態(tài)空間模型的構建
用于單程路公交動態(tài)調度到站預測基本步驟如下:
第一步:通過歷史公交客流數據的分析得到一個初始的載客量,以初始載客量為依據確定前兩班公交車輛發(fā)車計劃;
第二步:根據GPS和RFID技術定位分析公交的實時客流和交通狀況,對觀測向量及系統的狀態(tài)向量進行更新,根據前面時段的數據分析結合狀態(tài)空間模型預測公交到站時間;
第三步,對預測得到的到站時間與實際到站時間進行數據處理,重復進行第二步,不斷進行迭代操作直到完成整個公交運行時段的車輛到站短時預測。
基于上述步驟,構建公交客流短時預測的狀態(tài)空間模型和遞推關系式:
4結語
用戶通過我們的小助手可獲得相關線路的精準實時信息,包括公交車的實時定位和提示公交車進站,通知乘客做好上車準備。幫助用戶節(jié)約時間、合理規(guī)劃出行。同時系統后臺將各種數據進行統計分析,在降低運營成本的同時,更有效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數據的準確性,進而達到科學管理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