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艷 圖/鄒勤
用人單位解除勞動關系應慎之又慎,不僅要熟悉勞動法律法規(guī),在用工管理中對相關的證據進行固定;還要在解除時注意程序要求,更應注意對勞動者的個人關懷,做到解除依法、有理有據,讓勞動者心服口服。
2000年8月,曹先生入職上海某信息產業(yè)股份有限公司,雙方之后簽有多份勞動合同,最后一份為自2011年11月1日起的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2018年7月3日,公司單方解除了與曹先生的勞動合同,但在送達的解除勞動合同通知書上并未載明解除理由,只載明合同解除時間、經濟補償、代通金的金額等。曹先生對公司的解除行為不服,向區(qū)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主張公司支付違法解除勞動合同賠償金。
庭審中,公司表示,此次單方解除勞動合同是因為曹先生在工作期間存在嚴重違反規(guī)章制度的情形。念及他是老員工,出于人性化的考量以及為照顧其日后職業(yè)發(fā)展,故未在解除通知中載明解除理由。而曹先生則認為,自己在工作中確實曾存在一定失誤,但不足以達到解除勞動合同的程度,且公司未告知解除理由就是違法解除,應當支付賠償金。
最終,仲裁委員會認為,我國勞動法律法規(guī)要求用人單位單方解除與勞動者的勞動合同時,應當對解除的理由進行充分的舉證和說明。用人單位雖以書面形式向勞動者寄送解除勞動合同通知書,卻未告知解除理由,該解除行為屬違法解除,應支付賠償金。
建立勞動關系的標志應當是勞動者接受用人單位的用工管理,除具有以勞動換取報酬的特征外,還有勞動者對用人單位的人格從屬性,即勞動者必須將其對勞動力的支配權讓渡于用人單位,接受用人單位的管理、支配?;谶@種用工管理關系,勞動者應當遵循職業(yè)準則以及用人單位制定的規(guī)章制度。當勞動者確實存在嚴重違反規(guī)章制度的情形時,用人單位有權依據規(guī)章制度以及勞動合同法的規(guī)定與勞動者解除勞動合同。
當然,在強調用人單位有權對勞動者進行支配和管理的同時,也應提示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時應持有更謹慎的態(tài)度。因為解除勞動合同不僅涉及勞動者的基本生存權利,而且還涉及其名譽以及日后的就業(yè)。《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guī)定》第6條規(guī)定:“在勞動爭議糾紛案件中,因用人單位作出開除、除名、辭退、解除勞動合同、減少勞動報酬、計算勞動者工作年限等決定而發(fā)生勞動爭議的,由用人單位負舉證責任。”根據該規(guī)定,在勞動關系解除爭議中,用人單位既需證明其解除勞動關系理由,又需證明其解除理由的合法性,即解除理由和解除依據應具有一致性,有一項欠缺都可能導致用人單位敗訴的風險。
本案就是一個非常典型的例子。即使曹先生存在嚴重違反規(guī)章制度的情形,公司并未在解除時告知而是在庭審中以此予以抗辯陳述,就屬于事后更變或補充解除理由,無法作為評判本案解除合法性的考量因素。
單方解除勞動合同是用人單位對勞動者最嚴厲的懲戒手段。為防止用人單位濫用解雇權,侵犯勞動者合法權益,勞動合同法分別對解雇理由和相應的解雇保護作了較為嚴格的規(guī)定。無論是仲裁部門,還是法院,都會對用人單位單方解除勞動合同的合法性、合理性、程序性以及解除事實進行全面的審查。所以,一旦實施解雇權,用人單位要慎之又慎。基于此,建議用人單位在用工管理以及解除勞動關系時,特別需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解除時應明確解除理由,讓解除行為“明明白白”。本案的用人單位在解除時沒有說明理由的解除行為就缺少合法性,同時解除理由也不應進行事后變更、擴大或補充解釋。例如,明明是以勞動者嚴重失職、營私舞弊,給用人單位造成重大損害為由解除勞動合同,庭審中用人單位又稱解除理由是嚴重違反用人單位規(guī)章制度,這就屬于事后變更解除理由。建議用人單位向勞動者明確告知解除原因、解除事實并保持兩者的一致性。
事實上,這對于勞動者來說也同樣如此。如勞動者先以個人原因向用人單位提出辭職,事后又主張以勞動合同法第38條的情形解除勞動關系要求經濟補償,基于誠實信用原則以及禁止反言原則,仲裁部門在裁決時只會以勞動者第一次作出解除勞動關系的意思表示為準。
第二,寄送規(guī)范的書面解除通知,讓解除行為“有據可查”。解除權是典型意義上的形成權,在用人單位解除權的行使過程中,當解除條件成就時,無論勞動者是否同意、是否配合,只要用人單位解除意思表示送達勞動者即生效。為防止雙方因解除送達與否發(fā)生糾紛,建議用人單位在對勞動者做出解除勞動關系的決定時,要重視對解除勞動合同通知進行書面化的送達程序。實踐中,用人單位通??梢圆扇〉乃瓦_方式為當面送達、郵寄送達、公告送達等方式。有條件可以當面送達的可采用當面送達、當面簽收的方式;無條件當面送達或者勞動者拒絕當面簽收的,可以采取郵寄送達的方式,注意在快遞單上寫明“解除通知”字樣;無法郵寄送達的,也可以公告送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