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鴻儒
內容摘要:課堂教學改革,是一項長期復雜的系統(tǒng)工程,這項工程不僅涉及教學內容、教學方式、方法和手段等技術層面上的改革,更重要的是還包括課堂教學規(guī)范、行為準則、思想觀念和價值取向等深層次的課堂文化變革。
關鍵詞:高效課堂 建設 策略
用歷史的眼光看,我國的課堂教學改革,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活躍,也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多元;從來沒有像今天這么繁榮,也從來沒有像今天這么無常。面對當下“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課堂教學改革局面,我們需要保持清醒的頭腦,需要保持基本的定力,切忌跟風起哄,當下流行什么,我們就引進什么,一定要審慎擬定高效課堂建設策略。
1.確立新型的課堂教學改革目標。課堂教學改革的目標就是最終實現(xiàn)由“重負擔,低效率,低質量”的課堂教學轉向“輕負擔,高效率,高質量”的課堂教學,而我們目前的所謂“高質量”,依靠的是“時間+汗水”這種“重負擔低效率”“精神力量有余技術含量很低”的教學模式苦干出來的。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化,我們的這種教學模式的競爭優(yōu)勢正在受到越來越嚴峻的挑戰(zhàn),為此,強力推進教育轉型升級,最終實現(xiàn)“輕負擔,高效率,高質量”的課堂教學改革,事關教育核心競爭力的重新打造,是大勢所趨,刻不容緩。
2.課堂教學改革必須體現(xiàn)“以生為本” 的理念?!秶抑虚L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提出“要把育人為本作為根本要求,要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把學生健康成長作為學校一切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促進學生的發(fā)展,為每個學生提供適合的教育?!睘榇?,我們的課堂教學改革,應該把“學生永遠是目的”作為我們全部改革活動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
3.在體現(xiàn)“自主、合作、探究”的前提下,倡導課堂教學模式的多樣性。首先我們要清醒認識,教學模式,說到底,是一種教學工具。任何一種模式都是為一定的價值觀服務的,而任何一種模式都是有優(yōu)勢和弊端的,沒有任何一種模式可以適合推廣到所有的教學領域里去。因此,在轉變教學方式,構建新型課堂教學模式的過程中,不能剛性規(guī)定用一種模式“包打天下”,而應該在充分體現(xiàn)“自主、合作、探究”的前提下,大力倡導教師探索多樣性的課堂教學模式。
我們認為,課堂教學改革工程的實施,應當從教育局、學校、教師三個層面分層推進。
1.教育局層面上要堅持“四個策略”,著力整體推進。一是典型示范。按照“學校實驗、典型示范、區(qū)域推廣”的策略,穩(wěn)步構建具有區(qū)域特征的新型課堂教學模式,并以此作為基本范式,在全縣范圍內同一層次的學校中推廣。二是專業(yè)引領。組建和打造自己的專家組,充分發(fā)揮專家組的引領作用,形成研究課堂、創(chuàng)新教學的濃厚氛圍。三是兩“導”結合。教研室加強視導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及時總結、推廣先進典型的經(jīng)驗;督導室對課堂教學改革情況進行專項督導,推動區(qū)域整體提升。四是評價激勵。將課堂教學改革成效作為學校發(fā)展性評價和校長年度考核的重點內容,發(fā)揮評價的導向與激勵作用。
2.學校層面上要充分發(fā)揮校長的領軍作用。校長在課堂教學改革中的引領示范作用至關重要,應該按照“四步走”的策略,創(chuàng)建各具特色的教學模式。一是學習借鑒,即學習借鑒國內先進學校的經(jīng)驗;二是強力推進,即以學校行政的力量強力主導、推進全校教師在各自的學科教學中實踐;三是大膽突破,即反思實踐中的問題,大膽突破外地經(jīng)驗的束縛和制約;四是自主創(chuàng)新,即自主創(chuàng)新形成自己的課堂教學模式。
3.教師層面上要踐行教師是課堂教學改革的具體執(zhí)行者角色。教師課堂教學改革的執(zhí)行力直接關系到我們的課堂教學改 革能否真正落地,要把握“四個環(huán)節(jié)”,促進課堂教學行為的轉變。一是轉變觀念:過集中培訓、專家講座、專題研究、教育考察、現(xiàn)場觀摩等有效途徑,轉變教師傳統(tǒng)教學觀念,確立“以學為本、問題導學”的基本理念。二是落實行動:鼓勵教師根據(jù)學科和學生特點,探索教學變式;鼓勵教師個人開展“草根式”小課題研究,深入推進課堂教學改革。三是合作互助:在傳統(tǒng)的年級組、備課組、學科組等校本教研基礎上,借助QQ、飛信、微博、博客等平臺,交流各自實驗的心得體會、經(jīng)驗與反思、路徑與方法等,解決改革難題,提升教師實施課堂教學改革的能力水平。四是反思提升:各學校建立以理論學習、案例分析、經(jīng)驗交流、問題解決、教學咨詢、教學指導、教師論壇等為基本形式的教學反思管理制度,并通過教學觀摩、教學開放、優(yōu)質公開課等活動,為教師參與教學反思創(chuàng)設平臺、創(chuàng)造條件。
(作者單位:甘肅省會寧縣河畔鎮(zhèn)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