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素
舉步維艱的“脫歐”進展增加了外國投資者對英國市場未來前景不確定性的擔憂,如果英國最后“硬脫歐”,那么它將面臨歐盟對其與第三國地位相同的待遇。一旦歐盟法對英國失效,英國商品將無法自由進入歐盟市場,意味著從英國出口至歐盟的商品需要交納關稅?!懊摎W”正在讓英國失去吸引力,許多投資者考慮將企業(yè)遷移到歐盟其他國家,德國成熱門之選。與此同時,投資以德國為代表的歐盟市場面臨的管控日趨嚴格。德國豪金律師事務所律師龍翔就英國“脫歐”背景下德國和歐盟更多的外國管控及其對投資的影響,向本刊記者做了詳細解讀。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本文所涉及的投資管控只針對并購行為,對綠地投資并有沒影響。
2016~2018年10月期間,德國聯邦經濟部共審查了171項投資。其中約有40%的案例涉及中國買家(171項投資中的68項),對中國投資者產生了比較大的影響。德國的投資管控主要分為特別法、特定行業(yè)投資控制和跨行業(yè)投資控制3種管控類型。
特別法
特別法主要包括針對收購地球遙感系統(tǒng)運營商的《衛(wèi)星數據安全法》、收購航空企業(yè)的《航空合規(guī)性文檔法案》以及收購能源運輸網絡運營商的《能源經濟法》。
特定行業(yè)的投資控制
特定行業(yè)的投資控制適用軍火工業(yè),主要包括生產或開發(fā)列于戰(zhàn)爭武器或出口清單中的商品;生產或開發(fā)特定的用于軍用飛機的發(fā)動機或驅動器;生產或曾經生產用于國家機密的IT安全產品。
有意收購或參股以上領域企業(yè)的外國投資者被要求強制登記,即買方必須書面登記收購業(yè)務。同時,德國對投資權力有嚴格的限制,即如果獲取的投票權超過10%,或基本安全利益受到威脅,德國聯邦經濟部可以禁止收購。
如果德國聯邦經濟部在收到通知后3個月內未開啟審查程序,則投資被視為已批準;如果開啟審查程序,則收購企業(yè)必須提交某些文件;德國聯邦經濟部可在收到全部文件后3個月內禁止或限制收購。
跨行業(yè)的投資控制
跨行業(yè)的投資控制適用歐盟以外投資者(如中國公司)收購屬于德國特別敏感企業(yè)的超過10%的投票權,包括能源、水、營養(yǎng)、信息技術和電信、健康、金融和保險、運輸等關鍵基礎設施,電信監(jiān)控、云計算服務、遠程信息處理基礎設施,以及傳媒企業(yè)。
投資者參股特別敏感企業(yè),必須向德國聯邦經濟部登記。為了保護自己,每個投資者都應盡早登記。而參股其他公司則沒有強制登記要求。
該類型的投資管控程序分為兩個階段。
第一階段為3個月的考慮期,德國聯邦經濟部必須在得知投資后3個月內決定是否啟動審查程序。如果聯邦經濟部未在3個月內啟動審查程序,則該投資被視為已批準,無法再進行審查。
第二階段為兩個月的禁止期限,如果聯邦經濟部啟動了審查程序,它可能會在收到全部文件后4個月內禁止或限制投資;如果聯邦經濟和能源部認為可能對公共秩序和安全造成威脅,則需要投資者進行無疑問證明。投資者可以在投資前向德國聯邦經濟和能源部獲取無疑問證明,以保證交易安全、暢達。如果德國聯邦經濟和能源部在收到申請后兩個月內未開啟審查程序,則視為許可證已簽發(fā),允許進行交易。
2019年3月19日,歐盟委員會通過了一項新法規(guī),為歐盟的外國直接投資審查制定了框架。新規(guī)于2019年4月18日生效。這是歐盟首度全面制定的外資審查法規(guī)。
該法規(guī)規(guī)定了歐盟各成員國對投資管控的最低要求,列出了成員國在投資管控中可以考慮的因素,并且引入了歐盟成員國之間的合作機制。歐盟成員國必須在2019年5月10日之前通知歐盟委員會其現有的投資管控制度,歐盟委員會在收到通知后3個月內公布所有歐盟成員國的現有投資管控清單。
新法規(guī)規(guī)定,各成員國對投資管控的最低要求方面,所有非歐盟體國待遇要相同,有透明度,對投資者有法律保護,對機密信息要有保護。
各成員國在投資管控中可以考慮的合法審查清單,主要包括能源、運輸、通信、信息保存和金融等敏感基礎設施;人工智能、機器人、半導體、軍民兩用、網絡安全、宇航和核能源等敏感的科技;敏感的供應領域;對敏感信息的得到和控制;媒體的多元性;歐盟體外的投資商受外國政府控制(直接或間接)。
歐盟各成員國之間合作系統(tǒng)涉及三大方面:一是需向歐盟委員會和所有成員國通報啟動投資控管程序;二是成員國和歐盟委員會有信息知情權,可以在35天內發(fā)表意見;三是每個成員國有對應的聯絡處。
歐盟的管控措施預計未來將進一步收緊,特別是在高新技術和關鍵基礎設施等敏感領域。盡管歐盟投資控制更加嚴格,但在“貿易戰(zhàn)”背景下,歐洲將繼續(xù)成為吸引中國投資者的目的地,而不是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