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慧陽/Zhang Huiyang
編者按:1978年改革開放至今已有40個年頭,我國始終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文化建設方針。其基本含義是藝術上不同形式和風格能自由發(fā)展,科學上不同的學派能自由爭論。改革開放釋放出了巨大的思想能量,深深地影響著人們的生活和思想,同時也改變了中華民族的命運。作為藝術家——最具社會敏感性的群體——當然要為這個張開雙臂擁抱未來的時代繪出最亮麗的色彩。
展覽鏈接:
“新時代?新思想?新征程”天津美術學院紀念改革開放四十周年主題作品展(1978—2018)
展覽時間:2018年12月18日—2019年1月10日
展覽地點:天津美術學院美術館四層A/B廳、五層A/B廳
開幕式時間:2018年12月18日14:45
開幕式地點:天津美術學院美術館二樓序廳
主辦單位:天津美術學院
“新時代?新思想?新征程”天津美術學院紀念改革開放四十周年主題作品展于2018年12月18日下午在天津美術學院美術館隆重開幕,此次展覽的作品包含了多種藝術表現形式,作品主題鮮明,題材多樣,內容豐富。天津美術學院幾代藝術家和青年學子用他們的創(chuàng)作對天津40年美術事業(yè)發(fā)展演進作了階段性的成果展示與匯報。同時,以此次展覽為起點,進一步完善和深化對改革開放以來藝術事業(yè)的一次自我鞭策,謳歌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奮斗歷程,全面展示改革開放40年以來所取得的豐碩創(chuàng)作成果。
天津美術學院紀念改革開放四十周年主題作品展展出200余幅主題性作品,包括中國畫、油畫、版畫、雕塑、書法、藝術設計、攝影、新媒體……向全社會展示和匯報了天津美術學院40年來的發(fā)展演進成果。新時代的創(chuàng)作精神深深地影響著天津美院一代又一代的藝術家,他們對藝術做出了深入的思考和闡釋:改革開放初期天津美院用質樸的畫筆表現所處生活的美學;隨著改革開放的進程不斷加強,20世紀90年代以后,它展現出了全新的思想體驗,使越來越多的藝術家關注當代社會的可能性與主題性,增強了對藝術問題關注的敏銳度,更加注重個性的釋放;進入21世紀,天津美院呈現出新的創(chuàng)作面貌,無論是材料的運用,思想觀念的更新,還是跨界合作的創(chuàng)意融合,都已經是創(chuàng)造力的新代名詞。從老藝術家到中年藝術家再到青年學子,盡管所處時代不同,觀念不同,但在改革開放的春風中,他們自由地表現藝術思想,對藝術的追求是相同的。我們從不同角度謳歌和贊頌四十年的豐功偉績,更充分展示了我校師生“堅定文化自信,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的藝術理念和“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chuàng)作導向,堅守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中進行無愧于時代的文藝創(chuàng)造”的創(chuàng)作初心!
具有百余年辦學歷史的天津美術學院,四十年來幾代學者秉承“崇德尚藝、力學力行”的校訓,立足于深厚的歷史積淀,承繼著先賢的學術文脈,融匯著學術傳統(tǒng)與地域文化,形成了本土文化自覺、異域文化包容的學術取向和一而不一、多元和諧的學術氛圍。此次參展的作品實現了創(chuàng)新與傳承的完美結合,具有較高的藝術標準,每一件作品都代表著中國40年來的奮斗歷程,描繪著中國40年來的與時俱進,記錄著中國40年來的滄桑巨變。
在展覽中不乏天津美院幾代藝術家和青年學子具有代表性的經典作品:霍春陽的《高情大節(jié)》花鳥畫寄寓新時期的美好祝福;鄧國源的《在花園》:花園的意象是藝術思想和美學創(chuàng)造的集中體現,花園作為固化在中國文人心中的養(yǎng)息之所和濃縮傳統(tǒng)美學思想的空間象征,從中蘊含著當代中國藝術的精神寄托和審美情致;張世范的《爐前》、張京生和王元珍合作的《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張京生的《中國的紅花》:3幅油畫大體創(chuàng)作年代與中國改革開放同步,跨度為38年,其面貌的不同顯示了“藝術創(chuàng)作”的變化,由“兒時回憶”到“美的樣式”至“藝術的哲學思考”,體現了改革開放為藝術創(chuàng)作提供了廣闊的空間;還有王頌余的《柿葉翻紅霜》、蕭朗的《雄雞草蟲》、溥佐的《松鷹》、傅乃琳的《報春》、李家旭的《山城》、呂云所的《太行千嶂沖天掛》、白庚延的《秋雨初晴》、楊德樹的《瀾滄江畔》、鄧家駒的《寧園一角》等作品反映了歷史革命面貌和剛健精神。同步展出的“第四十三屆世乒賽”“第六屆東亞運動會”“第十三屆全運會”及“中國共產黨第十六次全國代表大會”“聯(lián)合國成立七十周年”“海南博鰲”“2002年世界杯足球賽”“亞太經合組織第九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等重要題材的視覺形象與郵票設計,展現了不同門類、不同視角、不同內涵的藝術創(chuàng)作水平,充分彰顯了天津美術學院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chuàng)作導向與創(chuàng)作實力。版畫、雕塑、綜合材料等門類作品亦體現出天津美院美術人強烈的現實關照和創(chuàng)造意識。
展覽現場
本次展覽從藝術的角度向人們展示出改革開放至今,中國共產黨把中國帶入了一個充滿希望的嶄新時代,并成就了舉世矚目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yè)。中國在中國共產黨的帶領下,實現各項事業(yè)全面進步,人民安居樂業(yè),城鄉(xiāng)面貌煥然一新。展覽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使觀者能直接感受改革開放四十年的變革,認識到改革開放的非凡歷史意義。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時,廣大人民群眾積極響應號召,努力繼承與創(chuàng)新文化。改革開放激發(fā)了無數美術家的創(chuàng)作熱情,廣大美術工作者紛紛用藝術的筆觸展現改革開放的新氣象、新面貌。我們應該認識到,任何藝術都必須有民族的根基,任何藝術都是文化精神的積累,并逐漸成熟走向高峰的。我們應對未來的藝術世界充滿信心,21世紀的中國年輕當代畫家活躍在藝術舞臺,標志著中國當代藝術在青年一代中的重要認同度,以及中國當代藝術具有向前發(fā)展所必需的后備力量。同時,也將進一步開展天津美術的60年、80年,乃至100年發(fā)展成果的研究與展示,不斷推動天津美術事業(yè)的學術建設和縱深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