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蘭
這段時間,同學(xué)們有沒有把《蔣勛細(xì)說紅樓夢》找來聽一聽?其實,在學(xué)習(xí)緊張的階段,要是實在安排不出看書的時間,聽書也未嘗不是一個好法子。很可能對于某些聽覺思維比較發(fā)達(dá)的同學(xué)來說,聽書的印象甚至?xí)瓤磿由羁獭6衣爼涂磿?,都必須?jīng)歷一個由大腦將感官信息轉(zhuǎn)換為圖像信息的過程。也就是說,聽書和看書一樣,都需要調(diào)動自己的想象力。這種信息處理的方式,會比直接看影視作品更加能夠鍛煉和調(diào)動人的創(chuàng)造力。其實過去很多老一輩的文學(xué)家,他們的文學(xué)啟蒙就是通過聽故事或者聽評書完成的。比如莫言就是在將說書人的故事轉(zhuǎn)述給母親的過程中,漸漸練就了編故事的能力。因此,他的小說故事感特別強(qiáng),具有傳奇色彩。
所以說,如果你們覺得《蔣勛細(xì)說紅樓夢》有意思、有深度,可以試著把里面的內(nèi)容轉(zhuǎn)述給你的朋友聽。如果你能把你所看到的東西原汁原味地說出來,其實就代表你真的看懂那本書了,甚至那個作者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立場乃至于思維方式,你也都完全感受到了。
閱讀和聽書都是輸入,而講述則是輸出,能夠?qū)⒅R信息從輸入轉(zhuǎn)為輸出,一定是需要經(jīng)過咀嚼消化的過程的。所以,不要小看聊天,有時候有質(zhì)量的聊天,其實是盤活自己知識存儲的過程。
另外,在緊張而充滿壓力感的中學(xué)生活里,咱們一定要學(xué)會利用零散的時間來閱讀,一方面要把閱讀當(dāng)成讓自己心靈休憩的消閑方式,另一方面也要把閱讀當(dāng)成鄭重的學(xué)習(xí)任務(wù),一定不能為了刷題放棄閱讀,不能讓自己在題海中喪失對語言之美、文學(xué)之美敏銳的感受力。
蘭姐平時也很忙,但為了保證閱讀量,不讓自己變成思想和語言貧乏的人,我會在做一些機(jī)械性工作(比如走路、整理房間等)的時候聽書。其實這段時間,我就在聽《蔣勛細(xì)說紅樓夢》。聽著聽著,竟然會覺得比看電視劇還過癮。因為看電視劇,是看不出蔣勛先生說的那些門道的。
我在上一期就曾經(jīng)跟大家提過,蔣勛先生講《紅樓夢》厲害的地方有很多,而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有兩點。
首先,他看《紅樓夢》的角度很特殊,他把《紅樓夢》定位為專寫青少年的一本書。他提出在小說里面,王熙鳳最開始出場的時候應(yīng)該是17 歲,林黛玉進(jìn)賈府時應(yīng)該是12 歲左右,賈寶玉比林黛玉大1 歲,寶釵大致是13 歲多,湘云與黛玉一般大。這樣說來,這些主人公放到今天來看,剛好全都是中學(xué)生。林黛玉愛哭、愛鬧別扭,總是會計較寶玉對誰更好一些,這些恰都是青春期的女孩可能會有的一些小心思。賈寶玉愛玩,對什么都好奇,有一股子呆勁,對身邊的女孩動不動就賭咒發(fā)誓,這也是青春期的男孩常有的狀態(tài)。像這樣一群男女生,都住在了大觀園里,所以蔣先生說,大觀園是一個“青春的王國”。蔣先生從《紅樓夢》的角度看青春,寫下了這樣一段話:
什么是“青春”?青春是不知天高地厚的,它有一種浪漫,剛剛發(fā)育,生理起了變化,對生死愛恨懵懵懂懂,充滿夢幻、憂傷、不確定,充滿性的欲望和愛的渴望,也開始嘗到人生的失落與幻滅之苦。
而蔣勛先生說:“我有一個很大的愿望,希望《紅樓夢》能在年輕人的世界里重新活過來?!?/p>
當(dāng)我們卸下《紅樓夢》正襟危坐的“經(jīng)典”面孔,當(dāng)我們不被《紅樓夢》里的詩詞歌賦給嚇唬到,我們就會發(fā)現(xiàn),這本書其實就是在寫青少年眼里的大千世界。
這些少年,有了一些經(jīng)歷,但又沒有經(jīng)歷太多,沒有被世俗紅塵的煙火氣沾染過,并且對世俗紅塵充滿著好奇的熱望;有一些思索,但又想不太透,很多東西沒辦法弄清楚,也沒有能力去改變。我想,黛玉葬花、寶釵撲蝶、湘云醉臥……這些場景的主人公,倘若是二十多歲,那畫面固然也是美的,但美得會有些裝,藝術(shù)味太濃,有點擺拍的味道??蛇@樣的一些事情若是十五歲左右的少女來做,就會覺得一派自然天真,似乎在人人身上都可以發(fā)生。誰小時候沒有做一些癡傻頑皮的事情?仔細(xì)想想,在成為麻木的大人之前,我們是不是都曾經(jīng)悲傷地埋葬過什么?在成為無聊的大人之前,我們是不是也曾在幻想國度里擔(dān)綱過主角?
誠如蔣勛先生所說:
我一直覺得,這本書今天不能被青少年閱讀是非常可惜的事。這本書絕對是最好的青少年讀物,甚至西方寫青少年的書,我都覺得沒有像《紅樓夢》寫得這么好。它完完全全是用小孩子的口吻在寫。如果你以為寶玉是已經(jīng)長大的男孩,會覺得他講這種話不倫不類,可是如果回到十三歲,當(dāng)他被爸爸打的時候,他姐姐妹妹地亂叫,你完全覺得是合理的,因為那就是一個小孩子的狀態(tài)。
《紅樓夢》原文第二回,作者借冷子興的口說寶玉:“如今長了十來歲,雖然淘氣異常,但聰明乖覺,百個不及他一個;說起孩子話來也奇,他說:‘女兒是水做的骨肉,男子是泥做的骨肉。我見了女兒便清爽,見了男子便覺濁臭逼人。’”這樣分明的愛憎情感,這樣情緒化的語言方式,分明就是個活脫脫的孩子。
而后賈政說起另一個“甄寶玉”(賈寶玉的鏡像人物。其實他倆是同一個人,作者故意分成兩個人來寫,兩人的稟賦、性情、經(jīng)歷、命運無一不同),也說他:
其暴虐頑劣,種種異常;只放了學(xué)進(jìn)去,見了那些女兒們,其溫厚和平、聰敏文雅,竟變了一個樣子。因此他令尊也曾下死笞楚過幾次,竟不能改。每打的吃疼不過時,他便“姐姐”“妹妹”的亂叫起來。后來聽得里面女兒們拿他取笑:“因何打急了只管叫姐妹作什么?莫不叫姐妹們?nèi)ビ懬橛戰(zhàn)??你豈不愧些!”他回答的最妙,他說:“急痛之時,只叫姐姐妹妹字樣,或可解疼也未可知,因叫了一聲,果覺疼得好些。遂得了秘法,每疼痛之極,便連叫姐妹起來了?!?/p>
誠然,同學(xué)們不會像寶玉那樣,放學(xué)之后看到女孩子就變了個人。但總有些特別的事物,會讓你忘卻那些壓力山大的事情,讓你即使為之被打,也心甘情愿。寶玉被打時姐姐妹妹地亂叫固然會讓你覺得好笑,但是不是也會讓你聯(lián)想起你班上某個搞怪的淘氣包?
其實在中國,似乎沒有哪一個時代的孩子真正活得輕松過。古代的孩子,從小就要學(xué)“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背誦的都是“四書”“五經(jīng)”那些老氣橫秋的東西,天性很難得到舒展和伸張。而“寶玉其實是在這樣的環(huán)境里長大的,而他一直想要背叛這個東西,一直想逃開。在跟這些姐姐妹妹在一起胡鬧胡玩的時候,他會覺得人生比較輕松”。這種想要逃離的情緒,想要背叛他人給你劃定格式的沖動,正在看這篇文章的你是不是也曾有過?
《紅樓夢》里,賈寶玉永遠(yuǎn)最愛林黛玉,哪怕林妹妹老愛耍小性子,老愛跟他生氣斗嘴,哪怕薛寶釵再周到再聰慧,在大觀園里再如何得人心。這種愛并非網(wǎng)絡(luò)小說里那種不由分說、毫無根底的愛,甚至這種愛除了是因為他與林黛玉自小就同在一間房子里(賈母的屋子)長大之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在小說第三十二回中,作者揭示了出來——
賈雨村上賈府做客,提出想見一見寶玉,寶玉渾身不自在,特別不想去。湘云就勸寶玉,說你將來總還是要學(xué)會跟這些人打交道的,你不學(xué)一些“仕途經(jīng)濟(jì)”的事情,成天跟我們這些女孩子打混,也不是個事。
寶玉聽了,大覺逆耳,便道:“姑娘請別的屋里坐坐罷,我這里仔細(xì)腌臜了你這樣知經(jīng)濟(jì)的人!”襲人連忙解說道:“姑娘快別說他。上回也是寶姑娘說過一回,他也不管人臉上過不去,咳了一聲,拿起腳來就走了。寶姑娘的話也沒說完,見他走了,登時羞的臉通紅,說不是,不說又不是。幸而是寶姑娘,那要是林姑娘,不知又鬧的怎么樣,哭的怎么樣呢。提起這些話來,寶姑娘叫人敬重,自己過了一會子去了。我倒過不去,只當(dāng)他惱了,誰知過后還是照舊一樣,真真是有涵養(yǎng)、心地寬大的。誰知這一位反倒和他生分了。那林姑娘見他賭氣不理,他后來不知賠多少不是呢。”寶玉道:“林姑娘從來說過這些混賬話嗎?要是他也說過這些混賬話,我早和他生分了?!?/p>
所以,寶玉愛黛玉,是因為黛玉是他的知己,是因為黛玉從來不用“仕途經(jīng)濟(jì)”來要求和衡量他,是真正能夠接納他的天性并懂得尊重他天性的人。按蔣勛先生的話來說,寶玉“最不喜歡的就是在現(xiàn)世里攀緣附會的人。他喜歡和林黛玉在一起,因為林黛玉完全是在自我世界里面完成自我”。
拒絕世俗的綁架,追求“真我”,是不是“少年”最重要的一個標(biāo)簽?
所以說,讀《紅樓夢》其實就是在讀你們自己的故事。
寶玉的煩惱,比方說被嚴(yán)厲的父親管束的煩惱——看到老爸就像是老鼠見了貓,話不敢多說,氣都不敢喘;比方說孤獨的煩惱——一方面被各個親戚溺愛著,一方面又被孤立著;比方說自卑的煩惱——當(dāng)看到秦鐘的時候,一下子就覺得自己被比下去了;比方說被兄弟忌恨陷害的煩惱——同父異母的兄弟賈環(huán)故意用燭油燙傷他的臉……你們有沒有發(fā)現(xiàn),寶玉的煩惱其實是我們大多數(shù)人在年少時會遇到的煩惱。
大觀園里的每一個姑娘——多愁善感、才華橫溢卻自卑多疑的黛玉;在乎自己在別人眼里的形象,不敢輕易吐露真心,事事都想照顧周全的寶釵;豪爽率真、俠氣任情、口無遮攔的湘云;利落干練、潑辣果決、眼里揉不得沙子的熙鳳……我們是不是都可以在她們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
除了寶玉之外,《紅樓夢》里還有一個長不大的孩子,那就是逼死過人命的薛蟠。在蔣勛先生眼里,薛蟠事實上就是一個被權(quán)力寵壞的小男孩,因為不管闖出任何禍?zhǔn)露加虚L輩們幫他圓場,故而他根本就沒有意識到自己是他人眼中的“惡霸”(或者說,他只是得意于自己的“霸”,卻沒有意識到自己的“惡”),因此《紅樓夢》里他有一個很貼切的諢號,叫“呆霸王”。這個呆霸王跟著他媽媽和妹妹一起到京城來,一開始很不想住在姨媽和舅舅家,因為他很怕這些人管束了他,他想住在自己家在京城的別院,這樣就可以為所欲為。但是被他媽識破了詭計,只得跟著一起入住了梨香院。卻沒想到,梨香院內(nèi)有一個小門可以直通大街,他幾乎每天都從這里跑出去瞎玩。而且薛蟠手頭闊綽,出去都是他花錢,“凡是那些紈袴氣習(xí)者,莫不喜與他來往,今日會酒,明日觀花,甚至聚賭嫖娼,漸漸無所不至”。他本來還沒有這么野的,可是因為有一大堆玩伴,“引誘的薛蟠,比當(dāng)日更壞了十倍”。所以,我們看到,所謂的“不良少年”,其實也并非生下來就是壞孩子,不過是因為家庭的關(guān)系,再加上玩伴的影響,他才越走越遠(yuǎn)。
事實上,在《紅樓夢》里,我們不只是看到了“少年”,而且是看到了各式各樣的少年。最可貴的是,這些少年形象作者寫來并不是用以教育我們的,而是讓我們用少年的眼光來打量真實的各色的人,真實的各色的生命。少年的眼光,因為單純,所以真摯。
蔣勛先生還提起,《紅樓夢》特別善于寫少年時候的閑愁:
你如果把青春期的日記拿出來看,會發(fā)現(xiàn)從頭到尾都是閑愁。可是這對青春期的人來講很重要。閑愁是大人覺得無聊到極點的話,孩子們卻會傳來傳去。青春期本來就是閑愁,絕對不是什么偉大重要的事情,因為他的生命剛剛發(fā)育,剛剛感覺到自己的存在。
閑愁本來就是一種淡淡的東西。青春期喜歡讀的書,也都不是特別沉重的東西,都是一些跟自己的情感發(fā)育相關(guān)的內(nèi)容,有一點感傷,又有一點渴望愛的那種精神狀態(tài)的東西。
青春期時,會思考生命的意義,會懷疑自己的價值,會糾結(jié)朋友間的小矛盾,會后悔自己傷害了親近的人,會擔(dān)心自己考試不及格挨爸媽的罵……這些淡淡的無所不在的閑愁,在《紅樓夢》里面流轉(zhuǎn),會不會也在當(dāng)下的你心里流轉(zhuǎn)?
總之,《紅樓夢》幾乎就是一部青春期生活實錄。當(dāng)你把大觀園看成一個青春學(xué)園,你或許就能明白蔣勛先生所說的,這真的是一本特別適合青少年閱讀的作品了。
蔣勛先生很厲害的另一個點在于他對人物的深入品讀,他分析禿頭和尚給薛寶釵開的那個藥方:“要春天開的白牡丹花蕊十二兩,夏天開的白荷花蕊十二兩,秋天的白芙蓉花蕊十二兩,冬天開的白梅花蕊十二兩?!蔽覀兛吹竭@個藥方的時候,或許會驚嘆古人用藥的麻煩,或者是富貴人家追求雅致的細(xì)節(jié),但卻沒有想到這個藥方背后有什么深層次的涵義。而蔣先生說,這藥方里“白”被反復(fù)提及,為什么不是“紅”?因為曹雪芹——
一直在用色彩、季節(jié)暗示很多東西??吹搅主煊裎覀兿氲降氖前咨颓锾?,她是干凈的、素色的?!八亍笔菦]有艷麗的色彩??墒菍氣O是很豐潤的,身上有色彩?!墒前妆旧砭褪且环N素凈,它是退讓的,是雪的顏色,是月光的顏色。作者的用字不知不覺就把信息透露出來。寶釵的熱毒恰好要靜下來、素一點。而寶釵不夠素,個性也比較強(qiáng),她要的東西是一定要得到的,可是她不讓你看出來她想要。作者此時有意識地諷刺她的熱毒需要花來治療。林黛玉是非常愛花的,可林黛玉的花不是春天和夏天的花。有一回寫林黛玉魁奪菊花詩,她在所有女孩子里寫菊花寫得最好,因為菊花就是她。菊花是在秋涼以后才開花的,她從來不跟別的花去爭春天與夏天的熱鬧。寶釵是熱鬧的,黛玉是孤獨的。所以,這個禿頭和尚的藥方是春天的白牡丹花、夏天的白荷花、秋天的白芙蓉花、冬天的白梅花各十二兩的花蕊,很精彩。科學(xué)上說都是花蕊,可是文學(xué)當(dāng)然并不完全是科學(xué),文學(xué)有一部分是用文字、詞匯暗示一個生命的狀態(tài)。所以這里的白牡丹花、白荷花、白芙蓉花、白梅花絕對有它的象征意義。
而且這藥丸非但是用料麻煩,藥引也很麻煩:
將這四樣花蕊于次年春分這一天曬干,和在末藥一處,一齊研好;又要雨水這日的雨水十二錢……還要白露這日的露水十二錢,霜降這日的霜十二錢,小雪這日的雪十二錢。
也就是說,如果雨水這天不下雨,白露這天不降露,這藥丸還制不成。蔣先生分析說:“這里的雨露霜雪都有一點讓人感覺到冷,而不是熱。包括春分的陽光,不似立夏的陽光溫暖、溫和,而是比較寒涼的,因為是治她的熱毒?!?/p>
吃藥的過程也不簡單:
把這四樣水調(diào)勻了,和了龍眼大的丸子,盛在舊磁壇里,埋在花根底下。若發(fā)了病的時候兒,拿出來吃一丸,用一錢二分黃柏煎湯送下。
蔣先生又說:
黃柏是一種很苦的東西。這個熱毒不光要用冷來治,還要用苦來治。從味覺上來講,寶釵的生命其實是甜的,因為她追求生命里的成功與順利。味覺很奇怪,有人喜歡吃甜食,因為甜食帶來幸福感;可是有人會喜歡茶里面帶一點苦,甚至紅酒里面帶一點苦。生命里其實有苦味。黛玉好像一直在品嘗生命的苦味,她的哭泣,她的還淚,都代表了一個比較苦的生命形態(tài)??墒菍氣O永遠(yuǎn)追求富貴、順利、成功,她是比較甜的,在生活當(dāng)中,所有人都喜歡她。用黃柏十二分,大概就是這個原因。
你看看,如果是我們自己讀,恐怕讀到藥方這一段就會帶過,或者即便覺得有趣,也只是停留在花意象上的有趣。但是被蔣先生這樣一解讀,我們才發(fā)現(xiàn)這里面有如此深廣的乾坤,才會發(fā)現(xiàn)“平衡”“和諧”的哲學(xué)觀念在古人的生活細(xì)節(jié)里有這樣細(xì)致的傳遞和體現(xiàn),才能讀出有文化韻味的趣致來。
與此類似的地方,在《蔣勛細(xì)說紅樓夢》里可謂比比皆是,所以如果有了蔣先生帶著你讀《紅樓夢》,可以說你就找到了一個學(xué)問淵博、見識廣博的向?qū)В宦穾愦┗▽?,抵達(dá)文字背后的勝景。能有這樣一位熟悉青少年視角、懂得青少年心理的向?qū)?,助你打開經(jīng)典,豈不快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