朵龍
摘? ? 要: 英語是一門語言實踐課,學生要很好地掌握語言技能,必須積極參與課堂互動和反復實踐,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主動參與、全員參與、積極參與、探究學習,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學生的自主性、能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在學習過程中,學生是主體,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是學習的內因,決定了學生學習掌握科學知識的可能和限度。教師的教是外因,外因必須通過內因起作用。英語是一種實踐性很強的交流工具,英語教學的目的是使學生學懂會用。要培養(yǎng)他們實際應用語言的能力,必須切實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
關鍵詞: 高中英語? ? 復習課? ? 主體地位
現(xiàn)代教育區(qū)別于傳統(tǒng)教育的顯著特征是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注重喚醒學生的主體意識,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促使學生生動活潑、主動、和諧地發(fā)展。教師的教就是為了學生的學,他關注的是傳遞的過程和方式。學生的學是為了獲得英語學習的能力,他注重的是關于英語的信息。英語教學的成效主要在于學生的學,衡量課堂教師的質量,主要是看學生在課堂上是否全身心投入,看學生的手、腦、眼、耳、口等器官是否全部調動起來,看學生對所學知識掌握和提高的程度。教師的各種努力都是為這一目標服務的,教師的勞動只有轉化成學生的自覺行動,才能收到實效。新課堂要求在教學活動中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的互動活動,激發(fā)學生的主體意識。在課堂上,通過對課本知識的消化、吸收,把書中的巨型結構、體裁故事用自己的思維組織描述,進行知識遷徙,把書面內容生活化,通過學生的主動運用,通過自己的積極加工與創(chuàng)新,提高生成英語的能力。筆者對于新課程指導下的英語復習課教學做了一些反思,對英語復習課如何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提出了想法。
一、講解,讓學生自己參與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yè)解惑也”。自古以來課堂上都是以老師的講授為主,學生被動地靜聽。殊不知光老師講,學生始終處于被動地位、消極狀態(tài)。教學實踐證明,如果讓教于學生,讓學生做小先生,學生講老師聽,學生講學生聽,那么不僅能強化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還能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質量。在復習課中,適宜學生講的內容,嘗試讓學生模仿教師的講課方法,到講臺上講,讓學生講自己對知識的理解,表達自己的思維過程。如在評講試卷中的完形填空這一題型時,有時候筆者會請做得不錯的學生來講評,將他的做題思路講給別的同學聽,學生的思維和考慮角度往往更貼近學生的實際,因為他們的詞匯積累量、理解能力等都很相似,所以每一次小老師上臺講評時課堂氣氛都十分活躍,學生的互動意識非常強烈,而且能積極地提出疑問,這種嘗試體現(xiàn)了教學民主,最后教師再重點點撥,教學效果非常好。學生獨立思考、嘗試解釋的行為本身,對個體來說就是一種創(chuàng)新活動,加之學生主體作用的充分發(fā)揮,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語言表達能力。另外,學生有較強的表現(xiàn)欲,課堂上經(jīng)常發(fā)現(xiàn)學生積極舉手而教師未讓回答時非常失望的樣子,就是這種心理的外在表現(xiàn)。角色的轉換,使學生從被動走向主動,從機械學習變?yōu)閯?chuàng)造性學習,成功的講解會使學生更加自信,增強學習動力。
二、規(guī)律,讓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在教學時可引導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jīng)驗發(fā)現(xiàn)規(guī)律,構建新知識體系。以下是筆者在復習課練中常采用的一種教學模式。
如教八上“Whats the matter?”中的重點句型Its adj. to do sth.時,筆者不會直接告訴學生。P11出現(xiàn) Its easy to have a healthy lifestyle, and its important to eat a balanced diet.這兩個句型,筆者先讓學生畫出這兩句型,朗讀并盡可能地背出,然后通過拓展練習,學生很容易找出其中的規(guī)律,大大增強他們學英語的自信心。
在單元復習練習時,筆者會挑選一至兩個知識點,然后出一些拓展練習,讓學生思考、探討,鼓勵學生大膽尋找規(guī)律并說出規(guī)律。在學生認真思考熱烈討論之后,會請一些學生主動說出他們的看法,就算他們積極發(fā)言但理解錯了,筆者也會先表揚學生敢想敢說,然后請一些基礎比較好的學生,引導他們用所學知識進行分析,并準確得出規(guī)律,最后筆者循著學生的思路進行適當?shù)臍w納、總結。聯(lián)系教學實踐,筆者深深地感到,教師要善于創(chuàng)設探究情境,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規(guī)律,主動構建認知,真正提高教學效率。
三、問題,讓學生自己提出
以往的英語復習教學模式為老師問學生答,問題思路局限在教師的框框內,不能體現(xiàn)學生的主動性。久而久之學生會產生依賴順從思想,缺乏質疑問題的精神,思維將缺少主動性和積極性。在教學中,可以從學生的主體地位出發(fā),積極啟發(fā),鼓勵學生大膽質疑,使學生從不敢問到想問,從不會問到善問,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引入復習課教學中。
放手讓學生提問題,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積極思考的良好品質。比如在一些簡單的語法填空的句子練習后,讓學生自己去理解、去分析、去討論,然后讓學生提出“為什么這里要加ing?為什么名詞在這里要用復數(shù)形式”等一連串問題,學生提出的問題自己分析,自主學習,互相討論,在教師的點播下自行解決,用自己的思維方式進行開放性、創(chuàng)造性的思維活動,獲得自主學習成功的情感體驗?!疤岢鲆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如果問題由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疑問由學生自己提出,更能貼近學生的思維實際,符合學生的認知要求,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欲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自始至終鼓勵學生提問,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四、錯誤,讓學生自己分析
學生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對新知的學習有正遷移也有副遷移,教師在教學中所要做的是:促進正遷移,防止負遷移。但是,“負遷移”往往是防不勝防的。教師一再強調學生不要出錯,學生卻反復出錯。在英語單元自測中,學生出錯最多的題目是寫作。經(jīng)常出現(xiàn)中文式的句子,動詞原型作主語,句子中不管第幾人稱什么時候動詞老是沒有時態(tài)的情況,這是讓一些英語老師最疼痛的地方。怎么才能讓學生在寫作過程中盡量減少“一錯再錯”呢?筆者主要采用的是將學生的錯誤分類,從學生的習作中挑選一些典型的錯例,讓學生自己去分析、去討論、去辨析、去更正、去體會。以下是一些典型錯例:
1.Last weekend he go to the aquarium.
2.My father do exercise once a week.
3.Lucy never eat junk food because it is unhealthy.
4.Eat too much not good.
5.On his way off Yao Ming like look book at home.
學生通過自己獨立思考和小組討論之后,很快就將六個問題分類并準確改正,這比老師分析學生“沙沙沙”拼命地記筆記的效果要好得多。因為學生自己去分析,進行多角度思考,自己產生疑問并分析導致錯誤的原因,這樣不僅能加深對知識的理解,使學生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更重要的是通過學生的辨析及對自己寫作過程的反思,有利于學生加深對英語句子的理解,有利于學生樹立對常見寫作錯誤的警惕意識。
五、分數(shù),讓學生自己評定
《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實施評價,應注意教師的評價,學生的自我評價和學生間互相評價相結合?!弊栽u是讓學生自己評價自己。學生想象力豐富,有很強的創(chuàng)意性,教師應該要求學生對他們的行為或作業(yè)做出自我評價。在英語聽說訓練及寫作訓練課上,筆者經(jīng)常嘗試讓學生自己評價自己或對他人做出評價。筆者設計了一些評價表,一方面讓學生了解評分標準是什么,另一方面讓學生發(fā)現(xiàn)在各個環(huán)節(jié)中的優(yōu)點和不足。
學生個體存在差異,讓每一個個體都清楚地認識到自己在群體中的優(yōu)劣狀況,有利于評價對象的競爭意識。此外,在教學中可以嘗試鼓勵學生相互評價,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增進學生間的多項交流,以利于取長補短,讓學生進一步在與同伴學習的比較中認識自己。在教學中筆者經(jīng)常開展同桌互評、小組互評及在全班范圍內對學生進行評價。既讓更多的學生有發(fā)展自己見解的機會,發(fā)揮學生互補的作用,又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使學生在團結、和諧的氛圍中得到發(fā)展。
新課程實施以來,較少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都發(fā)生變化,但陳舊的教學模式仍然存在。只有轉變師生的角色,使教師變?yōu)榻M織者、引導者、合作者,使學生成為探索者、實踐者,才能打破沉悶的學習氣氛,激發(fā)學生的主體意識,真正給課堂帶來活力。教師活了,學生活了,學習不再是枯燥無味的過程,而是一種生命的體驗,是一種潛能的開發(fā),是一種藝術的享受,是一種充滿著創(chuàng)造激情和人性光輝的互動和交流。英語課堂教學是教師和學生共同參與的雙邊活動,學生參與的程度如何,對提高教學質量是至關重要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通過創(chuàng)造寬容、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采取各種靈活有效的方式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yǎng)學生的主體意識,調動他們學習英語的積極性、主動性,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總之,英語課程教學是教師和學生共同參與的雙邊活動,學生參與程度如何,對提高教學質量是至關重要的。學習動機在英語教學活動中起著重要作用。在教學中只有正確對待學生,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參與性”,才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更好地處理好“教”與“學”的矛盾統(tǒng)一。最終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學習能力即“教是為了不教”,不僅使學生學會,而且使學生會學,進而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參考文獻:
[1]李庭芬.英語教學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3.
[2]張正東.中國外語教學法理論與流派[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0.
[3]章兼中,俞紅珍.中小學英語學習策略的研究[J].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199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