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雅星
摘要:古箏是我國傳統(tǒng)音樂中的一種,而對于我國傳統(tǒng)音樂而言,它不但需演奏者有深厚的功底,還需要演奏者掌握足夠的技巧和技法,諸如在演奏中,演奏者需要對自我的氣息進行嚴格的把握和控制,從而將自身以及樂曲的真情流露出來,在配合以優(yōu)美的演奏動作,使得演奏的意境得以提升,讓聽者如身臨其境般的感受,從而很好的提升演奏的效果,而演奏者本身也能夠收獲一個更好的成功演奏。而古箏中對指法也有很高的要求,所以本文對古箏中的搖指技法進行探討,對其特點和流派進行全面的分析,讓更多古箏愛好者對古箏有更清晰的認識。
關(guān)鍵詞:古箏? ?搖指技法? ?特點? ?流派
中圖分類號:J632.32?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文章編號:1008-3359(2019)10-0042-02
中華民族是一個偉大的民族,其不屈的靈魂和民族精神令人敬佩,也正是因為不屈的民族精神使得中華民族在世界強國之林中穩(wěn)步前進。而讓世界感嘆的還有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文化,古箏在傳統(tǒng)的音樂文化中占據(jù)著絕對的地位,它因其優(yōu)美的樂曲、優(yōu)美的演奏姿勢以及優(yōu)美細膩的音效而深受歡迎。古箏的演繹總能夠帶給人一種身臨其境、高山流水的感受,讓聽眾的心情可以得到舒緩,讓人可以進行享受音樂的盛宴。而在這些成功的背后必然離不開努力,只有對古箏的指法等技法加以全面的認識和理解才能夠更好的學習古箏,才能更好的演奏古箏。
一、古箏搖指的分類
在古箏搖指中,首先從搖指的分類上有三個不同的分類方法,分別是從搖指的方法、搖指的手指以及搖指的技法和發(fā)展這三個層次來進行分類。
首先,從搖指的技法和發(fā)展來看,搖指有很多種分類,分別是點搖、長搖、急搖、掃搖等,當然在演奏的過程中,還需要根據(jù)具體樂曲來進行具體的指法控制,所以通常需要使用控制性的指法,而有時在創(chuàng)作的過程中需要用到特定的指法,這些指法的應(yīng)用可以增加作品的創(chuàng)造性和靈魂,而不同的指法應(yīng)用會賦予作品不一樣的生命,通常用到的創(chuàng)造性指法包括左手搖、大臂搖、右手搖、小臂搖等,而且不同的人對這些指法的叫法也不盡相同。
根據(jù)搖指的手指來進行分類,一般分為單指搖和多指搖。而在單指搖中最為常見的兩種為拇指搖和食指搖,因為古箏的彈奏中,這兩個手指的使用頻率是最高的,所以對這兩個手指的指搖進行特定的分類。而多指搖,通常是指多個手指同時搖動,也可分別搖動,具體的分類有拇指食指搖、拇指中指搖、中指食指搖、拇指中指食指搖等,這種按照搖指的手指進行的分類是最為簡單的一種分類,因此在對搖指進行分類中也通常采用這種分類方法。
第三類是根據(jù)搖指的方法來進行的分類,這一類分法主要將搖指氛圍三類。分別是懸腕搖、壓腕搖以及扎樁搖。而對于這三種搖指的理解可以通過字面意思來進行理解,首先,懸腕搖就是指在演奏古箏的過程中進行搖指,而搖指時手腕是懸空的,不能接觸任何的外界物體進行搖動,主要靠搖腕來實現(xiàn)搖指。而壓腕搖則是指將手腕放在一個支點上,這個支點通常為古箏的琴頭,在這個支點上進行手腕的搖動,從而實現(xiàn)搖指。而扎樁搖則指在搖指的過程中,除了彈奏的手指之外,將其他的手指置于琴頭上作為支點,進而對手腕進行搖動,實現(xiàn)搖指。
二、搖指的特點及分析
古箏是我國最古老的彈撥樂器之一,古箏彈奏最突出的特點就是以手指彈撥彈奏出多點相連的樂音,然后通過樂音流動延展音樂。在彈奏古箏時,單靠彈弦震動形成的音符根本無法保證聲音識字的連貫,必須靠搖指技術(shù)來保證聲音識字的充分與連貫。由此可見,搖指技術(shù)在古箏演奏技巧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古箏搖指技術(shù)探討和研究。
(一)扎樁搖的特點及分析
在古箏練習中,扎樁搖是最常用的一種搖指指法,扎樁搖因為有一個支點,所以其具備良好的穩(wěn)定性,在彈奏的過程中能夠更加的穩(wěn)定,而且扎樁搖的動作也很優(yōu)美,能夠給人帶來視覺上的美感,而且在扎樁搖更加的適應(yīng)于拇指搖,即將其他的手指作為支點,用拇指來進行彈奏,這個指法非常適合于初學者,用來打造古箏學習的基礎(chǔ)最適合不過。而且扎樁搖因為有支點的存在,可以收獲更好的顆粒性,能夠使學習者更好地掌控彈奏力度。但是任何一行都沒有成功的捷徑,這需要不斷地練習才能夠熟練地應(yīng)用,同時在練習扎樁搖的過程中,很容易出現(xiàn)手腕酸痛、僵硬的現(xiàn)象出現(xiàn),從使扎樁搖可能會變成搖手臂,從而變成一個錯誤的姿勢。因此在練習扎樁搖的過程中,切忌不要操之過急,需要心平氣靜的慢慢練習,而且還需要注意的是搖動的過程中搖的是手腕而不是手臂,要盡可能的將手腕的重心放低,在搖動的過程中盡量保證速度和力度的均勻,這樣才能夠更熟練的掌握扎樁搖。另外扎樁搖這一搖指技法比較適合于長音符的彈奏中,正因為音符長,所以采用扎樁搖將會收獲更加穩(wěn)定的彈奏效果,同時也能夠更好地適應(yīng)節(jié)奏上的變化,保證演奏的質(zhì)量。
(二)食指搖的特點及分析
在古箏演奏中食指搖比拇指搖的使用要少很多,因此,很多人對食指搖不加重視,但是在很多時候,食指搖對于一些特定曲目而言能夠發(fā)揮極大的作用。采用食指搖時進行彈奏時,拇指要在食指指甲底部的第一個關(guān)節(jié)處擠壓,以穩(wěn)定食指并增加其搖動的輔助力,其他三個手指自然放松即可,無需扎樁或者做其他輔助。彈奏中,手掌可放在琴頭上,也可采用懸臂式手腕晃動法,用手臂的力量帶動手腕的搖動,在這個過程中,食指主要是為了控制琴弦,并不需要其使用過多的力量。而食指搖的指法可以使用于需要食指法彈奏的古箏曲目中,比如“瑤族舞曲”中,用食指搖的方式可以將該曲目中瑤族姑娘的喜悅之情表現(xiàn)出來,同時也能夠很好地將瑤族姑娘輕盈的舞姿表現(xiàn)出來。
(三)懸腕搖的特點及分析
在扎樁搖中,食指、中指、無名指等幾乎沒起到什么作用,他們在很大程度上被限制了,所以在一些時候為了更好地發(fā)揮這三指的作用就會選擇懸腕搖,而懸腕搖能夠賦予這三指更多的自由度,同時也給古箏的演奏帶來了更多的活動空間。而在演奏中使用懸腕搖必須要有一個十分放松的狀態(tài),即整個手臂感覺沒有任何的壓力,又需要能夠賦予其力量,更重要的是需要將力量傳輸?shù)绞滞笊?,手腕處用力,而手臂毫無力量的感覺,同時在將腕部保持水平的前提下,將更多的力量傳送到指尖,以更好地實現(xiàn)搖指的動作。以一種輕松的懸腕方式進行搖指,就可以在古箏演奏中將靈活性表現(xiàn)出來,能夠以一種靈動的感受傳達出來,讓欣賞著觀看到優(yōu)美的彈奏動作,更重要的是能夠?qū)㈤L段的搖指更加靈動多姿的彈奏完。
(四)力度與搖指音色
在彈奏古箏時,不同的發(fā)源力、不同的用力幅度,所成音色也各不相同。其中,在演奏柔和優(yōu)美的旋律時,多用手腕動作帶動搖指,因為該動作幅度小,力度柔和,搖指彈奏音色表現(xiàn)也較弱。小臂動作帶動搖指的力度較大,在演奏氣勢磅礴的聲樂作品時,會用到這種搖指技法。大臂動作帶動搖指時,力量慣性較大,搖指音頭發(fā)音音響也較大。當需要突出搖指音頭時,人們常常會用到這種搖指技法。身體動作帶動的搖指力度,在搖指演奏中,身體帶動的搖指力度,主要借助的是腰部、腹部力量,搖指力度通常要與演奏動作大小成正比,無論是身體動作帶動還是小關(guān)節(jié)動作帶動,肢體運動始終是音色變化、情感表達的基礎(chǔ)和前提。如在演奏《春到湘江》這首曲子時,在搖指段落中,隨著旋律變化,演奏者的身體動作也會有所變化,在樂曲旋律與外在表現(xiàn)美高度統(tǒng)一的基礎(chǔ)上,樂曲的可欣賞性也大大增強。
三、結(jié)語
古箏這中國傳統(tǒng)的音樂演奏,對演奏者有非常高的要求,首先需要演奏者要具備扎實的基礎(chǔ)知識,同時在演奏的過程中還需要演奏者表現(xiàn)出優(yōu)美的演奏姿勢。而在古箏的演奏中,彈奏的技法也十分關(guān)鍵,合理的演奏技法能夠?qū)⑶康囊饩潮憩F(xiàn)得淋漓盡致,所以在演奏過程中需要依據(jù)曲目的不同而選擇不一樣的搖指技法,這需要演奏者在平時的練習中多加練習。
參考文獻:
[1]許春梅.淺談古箏搖指技法在樂曲中的運用[J].北方音樂,2018,(15):60.
[2]吳夏桐.論古箏搖指技法的發(fā)展與創(chuàng)新——以《將軍令》、《戰(zhàn)臺風》為例[J].黃河之聲,2017,(23):136.
[3]高百堅.箏文四問——評《中國古箏搖指技法傳承之研究》[J].中國音樂,2015,(03):231-233.
[4]任艷柳.淺析古箏教學中的基本手型及彈奏技法問題[J].文藝生活·中旬刊,2017,(09):213.
[5]田冰潔.古箏右手懸腕大指搖在作品中的運用[J].大眾文藝,2016,(15):136.
[6]姚盛俊.淺談古箏演奏技法的發(fā)展——以“托劈”“搖指”“輪指”的發(fā)展為例[J].大眾文藝,2010,(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