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良桃,宋揚逸
(湖南大學 土木工程學院,湖南 長沙 410082)
活性粉末混凝土(簡稱RPC)是一種超高強度的水泥復合基材料[1].較之傳統的高強混凝土,RPC剔除了其中的粗骨料,添加了硅粉、礦灰等活性粉末,具有強度高、韌性好、自重輕、耐久性極佳等優(yōu)點[2].由于RPC具有優(yōu)異的物理力學性能和耐久性能,自問世以來該材料越來越受到各國工程界的青睞,并逐漸應用于高聳建筑、大跨橋梁、綜合管網、國防設施等領域[3-4].
雖然現今RPC的應用愈發(fā)廣泛,但是對其現場檢測方法的研究目前還很少,故選擇一種有效的RPC強度現場檢測方法成為了亟需解決的問題.因此,筆者嘗試將普通混凝土的無損檢測技術運用于RPC強度的現場檢測.目前,我國工程界常用的普通混凝土無損檢測方法有5種[5],拔出法是其中的一種,即通過拔出儀檢測混凝土中錨固件拔出力來推定混凝土強度的方法.較之回彈法、鉆芯法等等其余幾種檢測技術,該法具有費用低廉、測試方便、對結構損傷低等優(yōu)點;較之預留立方體抗壓試塊,此法是針對結構本身進行檢測,被測之處與結構處于完全相同的環(huán)境和受荷狀況,更加合理.大量試驗研究證明,此法誤差小,可靠度較高[6].故本文采取先裝拔出法對RPC的強度檢測進行試驗研究,探索此法對RPC的適用性及其規(guī)律.
國家既有拔出法規(guī)范適用范圍只涵蓋抗壓強度80 MPa以下的素混凝土[7],在超高強度混凝土領域還缺乏進一步的研究.過去的拔出法研究為了追求準確性,一般都選擇遠離鋼筋.然而實際工程中很多構件的配筋都是很密集的,無法簡單地回避.因此,筆者選用超高強度配筋RPC試件為試驗對象,力求與實際工程更吻合,在探究拔出法對RPC適用性的同時,考慮構件中縱筋間距對拔出力的影響.
試驗材料:木模板、模板夾、直徑25 mm的HRB335級鋼筋(試件縱筋用)、直徑10 mm的HRB335級鋼筋(試件箍筋用)、RPC干混料(湖南固力工程新材料有限責任公司提供)、自來水.(不同強度等級的RPC干混料與水的質量比分別為:RPC120:9.5%;RPC150:8.5%;RPC180:8.0%)
試驗儀器和設備:強制式混凝土攪拌機、壓力試驗機、ZH-60型多功能后錨固拔出儀(圓環(huán)支撐式,拉桿直徑14 mm,錨盤直徑25 mm,反力支承內徑55 mm)、電錘及直徑為15 mm的鉆頭、錨固件(8.8級外六角型高強螺栓,如圖1所示)、三角固定架[8].(RPC試件的保護層厚度取25 mm,錨固件的埋深30 mm)
圖1 錨固件(單位:mm)Fig.1 The anchor/mm
制作的試驗試件分為RPC180、RPC150、RPC120三組強度等級.每組由5個尺寸為300 mm×300 mm×700 mm的RPC試件及3個100 mm×100 mm×100 mm的標準立方體抗壓試塊組成.每組中4個試件的縱筋間距(鋼筋凈間距)分別設為25 mm、50 mm、75 mm、100 mm,另外一個試件為無配筋的空白對照.所有測點之間箍筋間距一致,取100 mm.
綁扎鋼筋籠,將木模板鉆孔并支好模板(鉆孔位置見圖2布置點),用三角固定架將錨固件固定在模板上,然后將RPC干混料與自來水按配比混合,使用強制式混凝土攪拌機攪拌并澆筑RPC.澆筑完成后用塑料薄膜覆蓋于試件表面靜置24 h,再轉移至90℃的恒溫水槽中進行熱水養(yǎng)護72 h[9].養(yǎng)護結束后拆除模板,將試件靜置于自然條件下28 d,期間定期撒水保持試件表面濕潤[10].
圖2 RPC試件先裝拔出測點布置Fig.2 The arrangement of RPC column’s cast-in-place pullout points
(1)各試拔出測點的布置見圖2(保證相鄰兩測點的間距不小于250 mm且測點距構件邊沿距離不小于100 mm[7]),錨固件的錨入深度為30 mm;
(2)逆時針旋轉拔出儀把手,使其退到最遠.將拔出儀拉桿上的螺帽與錨固件上的螺紋桿連接、擰緊,安裝拔出儀,調節(jié)固定螺栓使拔出儀的支撐環(huán)與RPC表面貼緊;
(3)將拔出儀與讀數表連接,打開數據記錄開關并清零;
(4)緩慢、均勻地搖動遙桿,使拔出儀給錨固件增加拔出力(如圖3所示),速度控制在0.5~1.0 kN/s,待讀數表顯示的拔出力不再增大時停止搖動,記錄此時的數據即極限拔出力;
(5)用壓力機對預留試塊進行立方體抗壓強度試驗[11],并記錄抗壓強度值.
圖3 先裝拔出試驗Fig.3 Experiment of cast-in-place pullout method
拔出試驗的破壞形態(tài)與普通混凝土類似,均為近似椎體的喇叭狀[12],故可認為RPC的破壞機理與普通混凝土破壞機理相同.在達到極限拔出力后,人為地繼續(xù)施加拉拔力,大部分的測點錨固部分能與原試件分離.小部分的測點錨固部分難以或無法與原試件分離,且此情況多發(fā)生于拔出力位于75~95 kN之間.試驗表明,隨著試件的強度等級的提高以及縱筋間距的減小,極限拔出力提高,錨固部分與原試件分離的難度越來越大.試件部分破壞形態(tài)見圖4.
圖4 先裝拔出法的破壞形態(tài)Fig.4 Failure mode of cast-in-place pullout method
與普通混凝土的拔出試驗相比,RPC拔出試件的測點多為規(guī)則破壞(截面不完整破壞、錨固件變形或拉斷的現象很少),試驗效果理想.這是因為RPC材料的主要成分是粒徑很細的活性粉末混凝土,不含對拔出力測定影響很大的粗骨料成分[13].
根據規(guī)范[7]計算可得各組試件的拔出力代表值F和立方體抗壓強度代表值f,匯總后的數據如表1所示.
參照相關規(guī)范[7]使用最小二乘法將RPC試件的立方體抗壓強度與拔出力進行線性擬合,回歸方程式如下:
(1)
表1 無筋素RPC試件試驗數據
(2)
(3)
將試驗所得的立方體抗壓強度與拔出力數據代入式(2)~(3)得:A=2.766,B=-44.031.回歸分析得到的無筋素RPC試件的擬合直線見圖5.
圖5 無筋素RPC試件擬合直線Fig.5 Plain RPC column’s fitting line
回歸方程精度的評價指標包括:相關系數R2、相對標準差eR、平均相對誤差δ、變異系數Cv等,相關評價指標的計算方法參照文獻[13].
相對標準差eR是衡量回歸方程的規(guī)律性強弱的參數,計算可得:eR=4.11%,小于規(guī)范[7]規(guī)定的12%,符合要求.
平均相對誤差δ是反映方程值偏離實際值范圍的參數,將數據代入相關計算公式可得:δ=3.23%,相對誤差值很小,說明擬合公式的精確度很高.
變異系數Cv是揭示數據離散程度的參數,通過計算可得Cv=3.77%,這說明變異系數很小,數據的離散程度不高.
擬合回歸方程各指標分析可表明:無筋素RPC試件的抗壓強度推定值和拔出力F之間線性相關性顯著,先裝拔出法適用于RPC的強度檢測.
配筋RPC試件相關拔出力數據如表2.
測強方程式及精度評價參數如表3所示.四組數據的平均相對誤差小于10%,相對標準差均小于12%,符合規(guī)范[7]的要求,說明該組擬合直線方程的誤差在允許范圍之內.
表2 不同縱筋間距配筋RPC試件試驗數據
表3 不同縱筋間距配筋RPC試件的測強曲線及回歸分析評價參數
對比無筋素RPC試件和配筋RPC試件,得到擬合直線如圖6.由圖6可以看出,在一定范圍內,RPC試件的拔出力在受到其抗壓強度影響的同時,還受到縱筋間距的影響.當縱筋間距為100 mm的時候,試件的拔出力幾乎與無筋素RPC試件相當,其擬合直線非常接近;隨著縱筋間距的減小,拔出力有一定程度的提高.當縱筋間距分別為25 mm、50 mm、75 mm時,其提高幅度的平均值為:14.9%、8.0%、2.9%.從試驗數據可以看出,當縱筋間距小于50 mm時,其對拔出力的影響是比較顯著的;當縱筋間距大于75 mm時,其對拔出力的影響已經很微弱了.
從試驗結果來看,鋼筋間距對拔出力的影響應該與其破壞機理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現階段國內學者們普遍認為混凝土的破壞是由拉應力(或壓應力)與剪應力組合而成的復合應力所導致的[15].混凝土在拔出荷載的作用下,始終處于一個三向應力狀態(tài),混凝土的拔出破壞主要由剪應力t與壓應力s共同作用下形成的拉應力作用造成的.拔出過程中,錨頭圓盤頂面外緣混凝土由于應力集中受到很大的豎向壓應力,壓應力沿錨固部分高度的變化改變,引起了剪應力集中,在剪應力集中的作用下,錨頭圓盤外圍邊緣最先產生環(huán)向的豎向裂縫,裂縫發(fā)展到一定范圍,混凝土開始在壓應力和剪應力形成的主拉應力下產生斜裂縫,伴隨著拔出力的增大斜裂縫逐漸發(fā)展并最終導致破壞.為了便于表述,把錨固件的端部邊緣至反力支承圓環(huán)內緣的錐面定義為拔出區(qū)域.考慮到破壞形態(tài)不是嚴格的椎體,而是邊界有一定弧度的喇叭狀,故拔出區(qū)域的邊界線應該是弧線而不是直線,如圖7所示.當縱筋間距為100 mm時,其已經遠大于圓環(huán)支撐的內徑,離拔出區(qū)域的位置很遠,故縱筋對拔出力的影響消失,此時試件拔出力與素RPC試件相當.
圖6 RPC試件各擬合直線的對比 Fig.6 Comparison between all RPC columns’ fitting line
圖7 拔出區(qū)域Fig.7 The pull out area
由于先裝拔出法得到的RPC試件的拔出力與其抗壓強度之間存在良好的線性關系,故采用此方法檢測RPC構件的抗壓強度是可行的.但當RPC構件中存在鋼筋時,應綜合考慮構件中鋼筋的位置、錨固件的錨入深度、以及拔出儀的圓環(huán)支撐內徑對拔出力的影響.在進行拔出試驗時,確保鋼筋遠離拔出區(qū)域,能提高試驗的準確度.如若鋼筋落在拔出區(qū)域內或附近,極限拔出力會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則應排除鋼筋對拔出力的影響.詳細具體的影響效應,還有待后人進一步的研究和發(fā)掘.
(1)本次試驗先裝拔出法得到的RPC試件的抗壓強度與拔出力之間存在良好的線性關系.
(2)本次試驗先裝拔出法得到的RPC試件的破壞形態(tài)均與普通混凝土的破壞形態(tài)相似,說明RPC的破壞機理與普通混凝土的破壞機理相同.
(3)RPC試件中的縱筋間距對拔出力的大小有影響,在同等強度條件下,當縱筋的間距小于50 mm時,拔出力隨著縱筋間距的減小而增大,縱筋對拔出力的影響顯著;當縱筋的間距大于75 mm時,縱筋對拔出力的影響逐漸減弱;當縱筋的間距為100 mm時,縱筋對拔出力大小沒有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