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 吉(武漢音樂學院中樂系)
近年來,隨著音樂形式的多元化發(fā)展,越來越多的二胡重奏作品走入大家的視野,并活躍于二胡教學及各類舞臺實踐中。《隨想曲三號-炫動》(以下簡稱《炫動》)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在廣大高等音樂院校二胡演奏者及愛好者間傳播非常廣泛。
《炫動》原為二胡獨奏曲,由高韶青先生于2009年受“王永德二胡工作室”委約創(chuàng)作,后經(jīng)作曲家進一步改編成為雙二胡重奏版本。重奏版本保留了獨奏版本中的曲式結構、演奏技法等核心內(nèi)容,刪減了鋼琴伴奏部分,并改編為雙二胡重奏室內(nèi)樂版本,為作品注入了新的獨特韻味。本文將從曲式結構、雙聲部關系特點和重奏能力訓練等3個方面,試對《炫動》的二胡重奏版本進行解讀和賞析,希望能夠幫助大家加深對這首作品的理解。
《炫動》是一部復三部曲式結構,作品共分為四個部分:
(一)引子(1~22小節(jié)):自由有力
節(jié)奏較自由,整段運用大跳、快速琶音、大量的雙弦、撥弦等演奏形式,將情緒慢慢向上推進,雙二胡以“齊奏”“對奏”的演奏方式突顯出樂段的張力和戲劇沖突性。
(二)呈示部A(23~87小節(jié)):Allegro(快板),再現(xiàn)單三部旋律
此樂段共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a段,聲部一連續(xù)的短促跳音奏出主旋律動機,復雜的節(jié)奏富有動感,聲部二則是規(guī)律的四分音符似節(jié)奏器般穩(wěn)重有力;兩個聲部之間不同的節(jié)奏律動,彰顯“穩(wěn)中帶俏”的靈動。第二部分b段,聲部一由完全一樣的兩句樂句組成,持續(xù)的雙弦演奏加富有規(guī)律的重音,形成帶入感極強的節(jié)奏型,聲部二通過不斷移調的mi-so-la-do-re和變化的節(jié)奏型來演奏主旋律;第三部分a1段重復了a段的主旋律,聲部一運用整段的人工泛音,提高了演奏的難度,并配合聲部二四分音符穩(wěn)定有力的撥弦,讓人耳目一新。
譜例1:
(三)展開部B(87~130小節(jié)):抒情慢板,旋律優(yōu)美
音色、音響和情感,與之前的快板形成了完全不同的色彩對比,整段共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c段呈現(xiàn)的是一段復調形式,力量感十足,音色飽滿,雙聲部之間形成此起彼伏的關系;第二部分d段共分為三段樂句,第一樂句為典型的同度卡農(nóng)樂句,聲部一的旋律先出,聲部二緊隨其后,兩個聲部之間形成樂句追逐感;第二樂句聲部二突顯主旋律,聲部一分解和弦形成連綿不斷的十六分音符來烘托聲部二的主旋律;第三樂句恢復同度卡農(nóng),雙聲部互相追逐,將此段逐漸推向高潮。
譜例2:
(四)再現(xiàn)部A1(130~181小節(jié)):Allegro(快板),節(jié)奏活躍,情緒激昂
此段為呈示部A段的再現(xiàn),共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a段與呈示部A中的a段略有不同,速度略快,情緒更飽滿,且旋律進行了縮略;第二部分b段與呈示部B中的b段則完全相同;第三部分a1段,即樂曲的尾聲,雙聲部的音樂旋律連貫、活潑、有生氣的,在情緒高潮熱情沸騰中結束全曲。
(一)精妙的卡農(nóng)
卡農(nóng)Canon是復調音樂的一種,原意為“規(guī)律”。最先出現(xiàn)的旋律是導句,以后模仿的為答句。在卡農(nóng)中,一個聲部的曲調自始至終追逐著另一聲部,幾段相同的旋律在時間上逐次展開,又在具體的時刻上互相配合,產(chǎn)生新的聽覺效果。
根據(jù)各聲部高度不同的音程差,卡農(nóng)可分為同度卡農(nóng)、五度卡農(nóng)、四度卡農(nóng)等。在《炫動》的展開部B,雙二胡聲部之間運用了大篇幅的同度卡農(nóng)。借助于卡農(nóng)織體的貫穿,雙二胡聲部之間交相輝映,將抒情段的情感表達逐步推向高潮。獨特的演奏形式,不僅讓音樂織體更加豐富立體,音響效果更加流暢開闊,而且給原有的主題旋律賦予了新的連綿不斷的愉悅感,和盤旋回轉的優(yōu)雅感。
譜例3:
(二)有力的齊奏
樂曲的第10小節(jié),雙二胡聲部運用“齊奏”和雙弦將此樂句由慢漸快、由弱至強逐漸推向高潮,并在最強的部分聲音戛然而止。
譜例4:
(三)和諧的對奏
在樂曲的第12小節(jié),雙二胡聲部互相交替拉奏,使雙聲部之間的關系更加的密切,聲部二以此曲旋律動機mi-so-la-do-re引出聲部一來作為演奏填充,通過聲部間的互相交替和對話,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對奏”。
譜例5:
(四)激昂的競奏
在樂曲的尾聲部分第166小節(jié),作曲家在兩個聲部都運用了快速的十六音符,速度也較之前的有了明顯的提升,聲部一運用每一拍中第三個十六分音符的節(jié)奏重音,聲部二則用每一拍中第四個十六分音符的節(jié)奏重音,且運用五度雙音演奏。這樣的節(jié)奏律動,讓聽眾更容易感受緊張和激烈的氛圍,營造競爭和較量的畫面感,襯托出尾聲部分熱烈高昂的音樂情緒,最終在激昂的音樂中結束整首樂曲。
譜例6:
(一)節(jié)奏訓練
節(jié)奏是音樂表現(xiàn)的基本組成要素。重奏演出,既不同于獨奏演出中個性化的揮灑自如,又不同于協(xié)奏演出中跟隨指揮的整齊劃一。重奏中的不同聲部,需要扮演不同角色,承載不同功能,運用不同技法,建立高度默契,在沒有指揮的條件下自主完成演奏。重奏舞臺實踐的這些獨特性,要求演奏者高度自律,維持統(tǒng)一的節(jié)奏標準,在本聲部和其他聲部間建立起動態(tài)平衡。
譜例7:
在重奏的節(jié)奏教學訓練中,筆者注重從以下兩個方面雙管齊下:首先,分聲部單獨訓練,這部分著重訓練的能力為:不同節(jié)奏型時值演奏的“精確性”,按樂曲規(guī)定速度演奏的“準確性”,樂句、樂段及全曲行進節(jié)奏的“整體性”。其次,各聲部配合訓練,在這部分訓練中,演奏者不僅需要掌握“高度自治 ”的橫向旋律發(fā)展和演奏能力,而且需要掌握“追隨呼應”的縱向協(xié)作能力,在樂曲行進到起承轉合等不同階段時,默契配合對方聲部做好交替、轉換、呼應和銜接等工作,完成作品中“齊奏”“對奏”“競奏”等具有鮮明雙聲部特點的樂段,最終實現(xiàn)演奏技法和情感表達的統(tǒng)一。
(二)和聲訓練
由于傳統(tǒng)二胡獨奏曲多為橫向創(chuàng)作思維模式,強調旋律的發(fā)展,長期以來的二胡教學也是以單旋律橫向為主,較少涉及多聲部音樂結構的內(nèi)容。在這方面,特別是涉及越來越多重奏作品的教學時,筆者認為“和聲聽覺訓練”是一個很好的輔助和補充。
和聲聽覺的訓練,能夠訓練二胡演奏者從傳統(tǒng)的“單旋律橫向學習”模式,轉變?yōu)椤岸嗦暡靠v向學習”思維,一方面提高演奏技能以完善升華本聲部的演奏,另一方面多層次理解本聲部和其他聲部的關系。和聲聽覺的訓練,能夠幫助二胡演奏者更好地掌握和管理“聲部獨立感”與“整體結構感”之間的動態(tài)平衡,恰如其分地拿捏“退”與“進”“讓”與“合”“虛”和“實”“動”和“靜”的分寸和尺度,加強演奏者自身對作品空間感和表達內(nèi)容的體會,并深刻刻畫不同聲部與整體音樂結構間密不可分的關系,領悟藝術家蘊含在作品中的終極審美訴求。
綜上所述,作曲家高韶青先生通過復雜節(jié)奏型的變化及雙聲部間的精妙配合,將這首具有強烈爵士音樂風格元素的作品,改編而成特色鮮明的雙聲部二胡重奏版《炫動》。作為二胡演奏者,我們不僅需要充分理解作品的曲式結構,完成“引子”“呈示部”“展開部”“再現(xiàn)部”不同段落中各類節(jié)奏型的精準演奏;而且需要學會管理和平衡雙方聲部關系,演繹出“精妙的卡農(nóng)”“有力的齊奏”“和諧的對奏”和“激昂的競奏”等二胡雙聲部重奏的獨特蘊味;不斷練習和強化“節(jié)奏訓練”和“和聲訓練”,最終形成演奏默契,向聽眾更完整地傳遞出作品中所韻含的豐富藝術生命。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