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紅莉 周曉紅 唐再鳳
作為在線寫作自動批改平臺,批改網(wǎng)在英語寫作教學中得到廣泛應用。本文擬以班杜拉提出的自我效能感為理論依據(jù),通過針對東華大學非專業(yè)英語本科生的調查研究,從寫作興趣、寫作努力程度、寫作焦慮感和寫作成就感四個維度進行探討分析,研究表明批改網(wǎng)平臺對大學英語寫作自我效能感有一定的提高。
在學習英語的五項基本技能中,寫作是困擾許多大學生的難題。在寫作教學中,一方面,教師寫作課時緊張,工作量大,反饋信息慢,評價比較簡單,容易流于形式;另一方面,學生詞匯量不足、英語表達欠缺、中西思維文化的差異等原因造成學生對寫作有畏難情緒和對范文的依賴心理。這些消極心理現(xiàn)象更多地源于學生自信心不足,寫作自我效能感較低。
根據(jù)美國著名心理學家阿爾伯特﹒班杜拉1977年在社會學習理論中提出的自我效能感,寫作自我效能感是指個體對自身完成特定寫作任務能力的信心。國內外研究發(fā)現(xiàn),自我效能感在學生寫作過程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自我效能感與寫作成績呈正相關(Pajares&Johnson,1994; 唐芳、徐錦,2011)。因此,研究如何在教學中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寫作自我效能感具有重要的意義。
與傳統(tǒng)的人工批改相比,批改網(wǎng)具有人工批閱無可取代的特點。作為在線寫作自動批改平臺,批改網(wǎng)通過分析學生作文和標準語料庫之間的差異即時給出作文的分數(shù)和點評,并提出相應的修改建議,學生根據(jù)點評和反饋信息可以反復完善,多次提交,直到滿意為止。
3.1 研究問題
本研究基于批改網(wǎng)的在線英語寫作教學平臺,探究基于批改網(wǎng)的學生寫作自我效能感以及學生自我效能感在性別方面是否存在顯著差異。
3.2 研究對象
本研究主要針對2018-2019秋季學期本校大二學生的寫作實踐展開,學生整個學期共完成4篇寫作任務,全部提交批改網(wǎng)。問卷隨機對其中的42名學生發(fā)放并全部收回。
3.3 研究方法
調查問卷參考Harris &3 Wambeam(1996:353-371)設計,采用5級量表,從4個維度考察學生的寫作自我效能感高低水平,從"很不滿意" (得1分)到"非常滿意"(得5分),得分越高,滿意度越高,自我效能感越高。
3.4 結果與討論
表一可以看出學生在寫作興趣、寫作努力程度、寫作焦慮感和寫作成就感四個方面的滿意度均值都高于平均值2.5,其中,寫作努力程度和寫作成就感分別高達3.79和3.74。這些數(shù)據(jù)表明學生對基于批改網(wǎng)的寫作自我效能感總體水平比較高。通過批改網(wǎng)平臺,學生可以多次提交作文,與傳統(tǒng)上只能交一次作文相比,更能提高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寫作的興趣與熱情。另外, 相比老師簡單的評閱和一次確定下來的分數(shù),學生可以根據(jù)批改網(wǎng)評價建議反饋的問題比如單詞拼寫錯誤、詞匯的搭配錯誤、連詞使用錯誤等進行反復修改,不僅如此,批改網(wǎng)上還針對學生的問題會提示學生一些推薦表達,近義詞學習,拓展辨析等,讓學生學會地道的英語表達優(yōu)化自己的作文,在此整個過程中,學生的努力付出得到分數(shù)的相應提高,直到滿意的分數(shù)為止,這樣學生會感受到從未有過的滿足感和成就感,也會更加自信;并且與傳統(tǒng)批閱方式不同,批改網(wǎng)是智能批閱系統(tǒng),評閱者是毫無生命的機器,學生不必害怕因為作文中表達錯誤過多而在老師同學面前丟面子,很大程度上保護了學生的自尊心,更加專注寫作自身,從而使她們對寫作的畏懼心理和焦慮感有所減輕,提高寫作自我效能感。但同時也應看到,在四個維度方面,寫作焦慮感分值相對最低,說明批改網(wǎng)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學生的焦慮感,但學生對英語寫作的流暢表達和批判性思維還是不夠自信。
表二分析了性別與寫作興趣、寫作努力程度、寫作焦慮感和寫作成就感的相關度,可以看出男女生在寫作興趣和寫作努力程度上t檢驗的顯著性概率分別為0.008和0.040,均小于0.05, 說明男女在這兩方面存在明顯差異,男生的寫作興趣明顯低于女生,并且女生比男生更加努力;另一方面,男女生在寫作焦慮感和寫作成就感的t檢驗的顯著性概率分別為0.761和0.390,均大于0.05,不存在明顯差異。數(shù)據(jù)符合男女學生英語寫作的實際情況,在主觀意愿和積極性方面,女生明顯強于男生。
通過研究發(fā)現(xiàn),基于批改網(wǎng)的大學英語寫作對于提高學生的興趣、發(fā)揮寫作積極性、降低焦慮感和增強成就感等四個方面有一定幫助。因此,在大學英語寫作教學中,教師應充分發(fā)揮批改網(wǎng)平臺優(yōu)勢,結合批改網(wǎng)開展寫作教學,有效提高學生自我效能感。在具體教學實施環(huán)節(jié)中,教師對學生采取循序漸進、由淺入深的引導方式,可以讓學生自己在批改網(wǎng)上挑選感興趣的話題進行平時寫作訓練,讓學生做到有話想說,有理可講,而不是為了完成作文而被動地寫作;對于比較難的學生不熟悉的話題,老師可以借助網(wǎng)絡資源,幫助學生做好寫作前的準備工作,比如,搜集相關知識材料以及相關話題的語言表達,并組織學生進行充分的交流討論,當學生做好充分的寫作素材、寫作思路以及語言表達儲備的時候,學生的寫作焦慮情緒就會大大降低;此外,教師可以從批改網(wǎng)上挑選出優(yōu)秀的作文在課堂上進行點評,剖析,供同學參考借鑒和學習,其他同學受到自我效能感理論中替代經(jīng)驗或模仿因素的影響,也會努力付出期望獲得成功,從而增強自己寫作的信心。同時針對女生比男生更積極更努力的特點,教師可以指定分配男女生一組,進行互評,相互學習,以此激發(fā)男生寫作的熱情和興趣。
(作者單位:東華大學外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