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楊 王欣佶
摘要:現(xiàn)如今社會對于人才的需求層次逐步提升,更加關注人才綜合素質的發(fā)展,這就要求學校在教育教學當中立足素質教育要求,關注學生多元素養(yǎng)的培育,提高學生適應社會的能力。在培養(yǎng)高師美術學生的過程中,需要把德育素質培養(yǎng)放在重要位置,通過提升學生的美術作品鑒賞能力,以及美術實踐能力等滲透道德價值思想,進行德育教育熏陶,以便將學生培養(yǎng)成德智體美綜合進步的全面型人才。高師美術教師要認識到提升學生德育素質的重要性,在此基礎上通過完善教學方法達到教學目的。
關鍵詞:高師 美術學生 德育 重要性
高師美術專業(yè)學生受其錄取方法、個性特征、學習經歷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存在很多特殊性,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德育教育的難度,也進一步體現(xiàn)出對高師美術學生進行德育培養(yǎng)的重要性。高師美術專業(yè)教師一定要從學生實際出發(fā),考慮學生德育培養(yǎng)的實際要求,有針對性地提出德育工作方法,拓寬德育培養(yǎng)路徑。
一、高師美術學生德育培養(yǎng)的重要性
高師教育的教學宗旨是培育學生專業(yè)技能和綜合素質,進而把學生培養(yǎng)成綜合素質過硬的全面型人才。成才的首要標準是擁有極高的道德素養(yǎng)以及良好的德育素質,只有滿足這樣的標準才能用正確的價值觀與思想觀引領人生發(fā)展,規(guī)范人生發(fā)展的方向,進而為社會進步與國家發(fā)展貢獻力量。所以,在高師美術學生的教育培養(yǎng)當中,要把德育培養(yǎng)放在首要位置,做好德育教育滲透工作,力求從根本上提升學生的德育素養(yǎng)。高師美術教育利用指導學生感知藝術品美感的方法,促使學生主動追求美,進而培育學生良好的審美觀和健康態(tài)度,鍛煉學生鑒賞美和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德育教育可以通過對學生思想道德的引導,培育學生高尚情操和完善品格。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德育和高師美術教育存在著密不可分的關聯(lián),美術教育能夠培育學生正確的審美觀,提高德育教育效果。德育可以培育學生高尚的情操以及完善的人格,有助于增強學生的藝術欣賞能力,保證美術教育實踐效果。所以培養(yǎng)高師美術人才,必須把德育教育與美術教育進行整合。
二、高師美術學生德育培養(yǎng)的方法
(一)利用實物賞析,培育民族精神
通過對當前高師美術學生的思想狀況以及價值理念進行深入了解和分析,發(fā)現(xiàn)學生受西方價值觀影響非常明顯,特別是在多元文化沖擊的背景下,很多學生的民族認同感、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都有日趨薄弱的表現(xiàn)。如果不能夠及時糾正學生的錯誤思想,提高他們對民族美術藝術的正確認識,將會影響到學生整體德育素質的進步。對此,教師要抓住美術教育的有利契機,有意識地進行德育滲透,引導學生鑒賞綜合了豐富傳統(tǒng)文化精髓的藝術作品,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培育學生民族精神。例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欣賞我國擁有悠久歷史的瓷器,并告知學生大寫的China是中國的意思,而小寫則是瓷器的意思,所以說瓷器是中國象征。利用這樣的方式加深學生對瓷器的認識,同時提升學生的文化敬畏感和民族感。
(二)融入繪畫歷史,滲透人文精神
培育學生人文精神也是德育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引導高師美術學生學習美術知識和實踐技能的過程中,不能一味關注技能技巧的掌握,而是要做好人文精神的滲透和德育引導工作,培養(yǎng)學生人文精神。以繪畫賞析課為例,教師除了要引導學生從美術技巧的方面進行作品欣賞之外,還要鼓勵學生從人文方面進行挖掘,也就是站在歷史的角度理解作品的形成過程,品味作品反映出來的歷史與時代背景,從精神和情感上領略作品精華。例如《格爾尼卡》這部繪畫作品產生在二戰(zhàn)時,為了表現(xiàn)當時人們流離失所和隨時可能變成戰(zhàn)爭犧牲品,用非??鋸埮c扭曲的線條拼接方法來表現(xiàn)人們的高度緊張與恐慌。其中不僅包括精妙的美術創(chuàng)作技巧,也有對和平精神的呼吁。
(三)重視美術實踐,培育良好品德
對高師美術學生進行德育培養(yǎng)不能夠僅僅限于課堂上,這樣過度束縛和限制學生的思維。為了讓學生進行主動的德育實踐,學會在實際生活當中接受和領悟德育教師可以結合美術教育的要求組織實踐活動。例如為深化學生對愛國的認識,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參觀烈士陵園,在真實的體驗當中感受革命先烈的英勇無畏。回到課堂當中,教師鼓勵學生將自己參觀烈士陵園的感受用繪畫的方式表現(xiàn)出來,激勵學生將思想以及情感融入繪畫作品,提高學生愛國精神的同時,提升學生的繪畫水平與美術素養(yǎng)。
總之,德育培養(yǎng)是高師美術人才培養(yǎng)的重中之重,要求教師認識到培育學生德育素質的重要性,在此基礎之上積極尋求美術教育和德育教育相整合的方法,讓學生在受到美的熏陶的同時,得到思想上和行為上的道德熏陶,成為一個擁有完善人格以及高尚道德情操的美術人才。
參考文獻:
[1]錢錚.中專美術教學中如何滲透德育教育[J].學周刊,2015(33).
[2]齊樂.藝術教育在德育中的創(chuàng)新應用研究——評《藝術教育視域中德育創(chuàng)新探索》[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7(03).
★基金項目:本文系吉林省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研究課題“基于規(guī)范倫理學維度的高師美術課程設計研究”的階段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李楊,女,通化師范學院美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美術教育;王欣佶,男,通化師范學院美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美術教育)(責任編輯 葛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