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國的四大名著中,《水滸傳》與《三國演義》的時間較為相近,題材也較為相似,都通過英雄豪義宣揚了男性的魅力,并在其中穿插了部分女性角色,展示了不同性格的女性形象,其中女性形象大體可分為貞潔烈女、巾幗英雄、年長老婦、傾城美人以及反面女性五類。筆者結(jié)合多年工作經(jīng)驗,通過本文具體分析了《水滸傳》與《三國演義》中的女性形象,從而總結(jié)兩部著作中女性形象的不同。
關(guān)鍵詞:《水滸傳》《三國演義》女性形象
作為我國四大名著中題材較為相似的著作,《水滸傳》與《三國演義》通常被用來展現(xiàn)男性魅力,二者的創(chuàng)作時間相近,同時背景都是在戰(zhàn)亂年代,都以男性為主,但二者又不盡相同。其中《水滸傳》描述的是北宋末年由于統(tǒng)治階級腐朽,奸臣當?shù)溃癫涣纳?,宋江無奈帶領(lǐng)108位好漢在梁山泊上進行農(nóng)民起義,后被朝廷招安,在投降朝廷后受到迫害最終起義失敗,通過描述起義的發(fā)生、發(fā)展至失敗的過程展現(xiàn)了綠林好漢的英雄氣概。而《三國演義》則描述的是東漢末年黃巾起義、董卓之亂,各路諸侯紛紛參與割據(jù)混戰(zhàn),之后魏、蜀、吳三國鼎立,并為爭奪城池進行了政治以及軍事戰(zhàn)斗,最終司馬炎一統(tǒng)三國,建立晉朝,通過戰(zhàn)爭展現(xiàn)了各國文臣武將的謀略。二者雖以男性為主,但中間仍穿插著部分女性形象,如《水滸傳》中的孫二娘、扈三娘等,《三國演義》中的貂蟬、蔡文姬等。本文通過對比《水滸傳》以及《三國演義》中的女性形象,以期為文學(xué)研究提供參考。
一、《水滸傳》與《三國演義》中女性形象的整體分析
近年來,隨著四大名著的熱播,《水滸傳》與《三國演義》中的女性形象引起了人們的注意,通過二者的對比發(fā)現(xiàn),《水滸傳》中的女性形象多為反面的,如臭名昭著的潘金蓮,而《三國演義》中的女性形象多為正面的,如貂蟬。
通過分析發(fā)現(xiàn),《水滸傳》中出現(xiàn)的女性有70多名,且大都是市井小民,其中反面人物多為蕩婦,如潘金蓮、王婆、閻惜嬌等,她們是男性落草為寇的主要原因,部分女性還造成自己的丈夫喪命,同時著作中還有部分正面的女性形象,如林沖妻子、顧大嫂、孫二娘、扈三娘等,她們多善良正直?!端疂G傳》中的女性形象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北宋末年統(tǒng)治階級的腐敗以及階級之間的矛盾,同時通過市井人物刻畫出當時的社會生活。
《三國演義》中的女性形象多為正面的,她們勇敢剛烈,但是由于長期接受儒家思想的教育形成三從四德、相夫教子的思想,使得她們在戰(zhàn)火紛飛的年代甘愿淪為男性進行政治斗爭以及統(tǒng)治的工具,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徐庶的母親以及貂蟬,她們在面對權(quán)勢時毫不畏懼,甚至為了國家大義犧牲了自己的幸福。同時《三國演義》中的女性形象也展現(xiàn)了中國女性的多才多藝和聰明賢惠,如諸葛亮的夫人黃月英,其自幼熟讀經(jīng)史,同時精于制造木牛流馬。
二、《水滸傳》與《三國演義》中女性形象的具體分析
(一)貞潔烈女
《水滸傳》與《三國演義》塑造的女性形象中不乏貞潔烈女,貞潔烈女是指剛正有節(jié)操的女子,一般泛指失去貞潔尋死的女子,在此處是指為了自己的丈夫甘愿犧牲一切的女性。如《水滸傳》中面對強權(quán)毫不畏懼的林沖的妻子,在林沖被發(fā)配后直言等自己的丈夫回來,同時與強權(quán)進行抗爭,為了保全丈夫的名聲甘愿赴死;又如《三國演義》中孫翊的夫人徐氏,孫翊死后叛將要徐氏順從于他,徐氏假意答應(yīng),后殺死叛將;此外還有劉備的軍隊被打敗,為了不拖累趙云在長坂坡跳井自殺的糜夫人。這些女性溫和、善良,以夫為天,不僅悉心照料丈夫的起居,還處處為丈夫著想,在丈夫出現(xiàn)危機時為了丈夫甘愿赴死。但同時這些具有氣節(jié)的女性在為丈夫赴死后其丈夫的表現(xiàn)不盡相同,其中《水滸傳》中林沖在知道自己的妻子為保全名聲自縊后,十分痛苦,并要去殺死高衙內(nèi)為夫人報仇,而《三國演義》中的糜夫人為不拖累趙云和丈夫劉備在長坂坡投井自盡,之后趙云沖破包圍將阿斗帶到劉備面前時,對糜夫人只字未提,而劉備也不曾詢問,從這一點就可看出,林沖深愛自己的妻子,她自縊是值得的,而劉備卻遠沒有糜夫人愛他那樣愛糜夫人。
(二)巾幗英雄
在《水滸傳》與《三國演義》塑造的女性形象中,巾幗英雄較為明顯的是《水滸傳》,如108將中的一丈青扈三娘、母大蟲顧大嫂以及母夜叉孫二娘等,而《三國演義》描述的較為隱晦,如孫尚香、祝融夫人等。這些巾幗英雄的性格都較為豪爽,毫無女子的扭捏?!端疂G傳》中的扈三娘、顧大嫂、孫二娘都是梁山108將中的一員,其中扈三娘又稱一丈青,是排名59位的地慧星,內(nèi)營女子軍統(tǒng)領(lǐng),顧大嫂是排名101位的地陰星,擔任東山酒店掌店頭領(lǐng),由于性情彪悍又善武藝,被稱為母大蟲,孫二娘排名103位,上應(yīng)地壯星,擔任梁山駐西山酒店迎賓使,同時也是消息頭領(lǐng),由于行動野蠻、武藝強又因其父綽號山夜叉而被稱為母夜叉?!端疂G傳》中梁山三位女將均性格潑辣、精明豪放。而《三國演義》中也不乏巾幗英雄,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孫尚香,史料記載孫尚香是孫權(quán)與孫策的妹妹,后嫁與劉備。孫尚香自幼習武,剛強勇猛,桀驁不馴,才智敏捷,其英雄氣概比劉備有過之而無不及,例如在劉備離開東吳時,孫尚香僅憑一己之力便幫助其化解危機,使得劉備成功離開東吳。南蠻王孟獲的妻子——祝融夫人也是三國時期的巾幗英雄,祝融夫人武藝高強,擅長飛刀,其在政治上極力輔佐丈夫,同時隨丈夫一起抵抗蜀軍,并生擒張嶷、馬忠,是《三國演義》中唯一真正上過戰(zhàn)場的女性。
在《水滸傳》與《三國演義》中,雖然這些女性都性格豪爽,但是作為巾幗英雄,歷史對她們的評價卻不盡相同?!度龂萘x》中的孫尚香與祝融夫人,歷史認為她們是“成功男人背后的女人”,推動了男人的成功,并對她們進行了表揚與褒獎,但是對于《水滸傳》中的梁山三位女將,歷史卻將她們歸類為悍婦,將她們稱為“站在男人前面的女人”,并依據(jù)儒家思想認為女子應(yīng)該相夫教子,這樣站在男人前面不符合禮數(shù)。但筆者不同意這一觀點,《水滸傳》與《三國演義》中的巾幗英雄本質(zhì)上是一致的,不同的是兩部著作中巾幗英雄與丈夫關(guān)系的處理方式,《水滸傳》中的三位梁山女將在婚后沒有隱藏自己的真性情,與丈夫同職,參與起義,而《三國演義》中的孫尚香以及祝融夫人,在婚后選擇隱藏光芒,相夫教子。
(三)年長老婦
在《水滸傳》與《三國演義》塑造的年輕女性形象中,其結(jié)局大多都是悲劇的,如《水滸傳》中梁山三位女將最終都被殺死,再如《三國演義》中糜夫人為了劉備投井身亡,其中一點原因可能是她們太年輕,人生經(jīng)驗不夠豐富,處理事情也缺乏一定的成熟性。接下來我們要針對兩部著作中的年長老婦形象進行比較分析,如《水滸傳》中幫助西門慶的王婆,再如《三國演義》中徐庶的母親。在《水滸傳》與《三國演義》中兩位年長老婦的形象具有鮮明的對比,一個是缺乏是非觀念的、卑鄙的市井小民,另一個是是非觀念極強的女性,二者雖然性格以及形象不同,但皆是封建王朝統(tǒng)治下的市民?!端疂G傳》中王婆為了自身的生存主動放棄廉恥之心,對西門慶等權(quán)勢卑躬屈膝、阿諛奉承,甚至幫助潘金蓮毒殺其丈夫,這使得她被世人詬病。而《三國演義》中徐庶的母親雖為小市民,但是其始終堅持自身的是非觀念,她自覺曹操不是一個正直、仁義的人,在得知徐庶輔佐曹操后堅決反對,但作為毫無反抗之力的市民,其在面對曹操的壓迫時只能被強行押走,最終曹操利用她成功引出徐庶,雖被曹操利用引出徐庶,但是其極強的是非觀念被世人稱贊。
通過上述的分析發(fā)現(xiàn),雖然兩位年長婦人都是封建王朝統(tǒng)治下的小市民,但二者對待權(quán)勢的態(tài)度卻截然不同,王婆在知道自己敵不過權(quán)勢時選擇妥協(xié)和阿諛奉承,并幫助潘金蓮毒殺武大郎,最終被官府法辦,而徐母在面對曹操這樣的權(quán)勢時毫不畏懼仍堅持自己的原則,并在斥責徐庶后自殺明志,二者對待強權(quán)截然不同的態(tài)度使得后人對其的評價也截然不同。
(四)傾城美人
在《水滸傳》與《三國演義》中也存在著傾城美人,如《水滸傳》中的潘金蓮以及閻惜嬌,再如《三國演義》中的貂蟬,都貌美如花,但其在著作中承擔的使命卻不相同?!端疂G傳》中潘金蓮與閻惜嬌均受社會以及權(quán)勢的迫害成為苦命的女人,潘金蓮原是大戶人家的侍女,因頗具姿色被大戶糾纏,潘金蓮不從,并將此事告知主人婆,被大戶忌恨,將她許配給武大郎,婚后在王婆的攛掇下與西門慶勾搭成奸,后毒殺親夫,被武松殺死。閻惜嬌原籍東京開封人,后隨父母流落到濟州鄆城縣,其父得病身亡后無錢安葬,在宋江的幫助下安葬了父親,又在母親的主導(dǎo)下嫁給宋江做妾,后與張三勾搭成奸,并收了晁蓋寫給宋江的信件,被宋江殺害,她們起初都是被權(quán)勢壓迫寄人籬下,但是在有了穩(wěn)定的依靠后又追求虛假的精神樂趣,最終被殺。而《三國演義》中的貂蟬身為一名舞女有沉魚落雁之貌,為了報答義父的養(yǎng)育之恩甘愿成為政治斗爭的工具,通過連環(huán)美人計使董卓與呂布反目,但在任務(wù)完成之后其失去了后續(xù)保障,最終在呂布兵敗身死白門樓后消失在后人的視線中。雖然三位傾城美人的命運都是悲慘的,但由于所處的環(huán)境不同使得后人對她們的評價也截然相反?!度龂萘x》中貂蟬是無奈的,她受強權(quán)所迫淪為政治斗爭的工具,但世人認為她是一個為了國家犧牲自我的人,這種愛國精神體現(xiàn)在一個女子身上是難能可貴的,同時為了報答王允的養(yǎng)育之恩甘愿獻身,她的感恩之心受到世人贊揚。而《水滸傳》中潘金蓮以及閻惜嬌在擁有平穩(wěn)的生活后追求精神上的樂趣,從而離經(jīng)叛道,最終迫使宋江、武松等英雄豪杰落草為寇,后人對其評價充滿了貶義,如淫蕩等,對傾城美人不同的評價一定程度上也體現(xiàn)了時代背景的不同。
(五)反面女性
在《水滸傳》中反面女性的角色比比皆是,如潘金蓮在與他人通奸后毒殺親夫,潘巧云在與和尚通奸后惡人先告狀,誣告石秀,同時在描述扈三娘、孫二娘等梁山女將時著重體現(xiàn)其手段殘忍,并取綽號母夜叉等,刻意丑化了女性形象,從而體現(xiàn)了宋江等英雄豪杰的魅力。而《三國演義》中的反面女性較少,且大多都是為了爭權(quán)奪利進行離間等,如劉表的夫人蔡氏,其為了保全自身的權(quán)力,讓劉琮繼承皇位,在劉表與劉備交談時附耳偷聽,并離間劉表與劉備的關(guān)系,后多次迫害劉備,偽造詔書并投向曹操,這與《水滸傳》中反面女性的形象不同。
三、《水滸傳》與《三國演義》中女性形象差異形成原因
(一)時代與人物階層不同
《水滸傳》發(fā)生于政權(quán)相對穩(wěn)定的北宋末年,主要講述的是奸佞當?shù)?,民不聊生,宋江等英雄豪杰不滿統(tǒng)治階級的腐敗進行農(nóng)民起義,是國家內(nèi)部的戰(zhàn)爭,同時北宋末年儒家思想雖然已經(jīng)深入到社會各階層,但是《水滸傳》中的女性多為社會底層的市民,其受教育程度有限,使得儒家思想中的三從四德對她們影響極小。而《三國演義》發(fā)生在三國時期,此時漢朝的經(jīng)學(xué)統(tǒng)治對人的思維等產(chǎn)生著重大的影響,同時《三國演義》中的女性多為統(tǒng)治階級的女性,其受教育程度較高,由于家庭原因的影響這些女性更具有大局意識。
(二)成書基礎(chǔ)不同
《水滸傳》在創(chuàng)作之前已有多數(shù)民間故事流傳,同時其成書于市民社會,這使得《水滸傳》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擁有較為豐富的素材,同時《水滸傳》表現(xiàn)的是百姓的觀點以及趣味等,男尊女卑等觀念的影響使得著作中塑造女性形象多為丑陋狠毒的。而《三國演義》是依據(jù)《資治通鑒》以及《三國志》等編撰而成的,對人物的描寫較為客觀,同時市民觀念影響較少,使得《三國演義》中女性形象多為正面的。
(三)作者女性觀不同
由于《水滸傳》是在民間故事的基礎(chǔ)上編撰的,其中市民觀念的影響較深,因此施耐庵在編撰時潛移默化地繼承了市民對女性的誤解與貶低,如《水滸傳》中對潘金蓮等女性的丑化,一定程度上體現(xiàn)了市民的道德觀。而《三國演義》編撰者羅貫中的女性觀較為矛盾,三國時期人們并不看重婦女的貞操觀,同時其對擁有聰明才智的女子較為欣賞,如在描述蔡文姬時,通過大量的文筆來描述蔡文姬的博學(xué)多才,這與我國封建思想中提倡的“女子無才便是德”理念相悖,但其仍保留了當時人們對女性的看法。
四、結(jié)語
綜上所述,《水滸傳》與《三國演義》中女性形象的對比研究已經(jīng)成為學(xué)術(shù)研究的普遍現(xiàn)象,由于時代與人物階層、成書背景以及作者女性觀等原因?qū)е露咧械呢憹嵙遗?、巾幗英雄、年長老婦、傾城美人以及反面女性等女性形象存在著差異。
參考文獻:
[1]鄧雷.儒家思想對明末清初《水滸傳》評點的影響[J].喀什師范學(xué)院學(xué)報,2015(03).
[2]陳香凝.傾斜的世界——淺析《三國演義》女性的物化形象[J].時代文學(xué)(下半月),2015(07).
[3]薛文秀.《水滸傳》與《三國演義》中女性形象的對比研究[J].菏澤學(xué)院學(xué)報,2016(01).
(作者簡介:孟婭,女,連云港市新海高級中學(xué)高三〈19〉班學(xué)生,研究方向:古典文學(xué))(責任編輯 劉冬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