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玲玲
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以下簡稱貧困生)是高校學生的組成部分。筆者對135名貧困生進行了問卷調查,并對部分學生進行了訪談,從而對貧困生的心理健康狀況有了比較具體的了解。根據這部分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筆者提出了相應的應對措施。
1 貧困生的心理健康現(xiàn)狀
我們對135名貧困生進行了問卷調查,結果顯示,91.11%的學生可以坦然面對家庭經濟狀況,7.41%的學生很介意別人知道自己的家庭經濟情況,很自卑,0.74%的學生會抱怨命運的不公,0.74%的學生認為貧困生是社會的責任,應由社會負責。在日常消費心理方面,74.81%的學生能節(jié)儉盡量節(jié)儉,20.74%的學生更愿意以學業(yè)上的優(yōu)秀證明自己,3.7%的學生想買奢侈品但沒條件,0.74%的學生看到別人用奢侈品自己也盲目跟從。在面臨的主要問題和壓力方面,35.56%的學生選擇了經濟,48.89%的學生選擇了學業(yè),7.41%的學生選擇了技能,8.14%的學生選擇了心理和情感。55.56%的學生會因家庭經濟原因而感到自卑,44.44%的學生則不會。46.67%的學生會因經濟原因而影響人際交往,53.33%的學生則不會。88.15%的學生會因家庭經濟原因而感到有壓力,但不會影響生活和學習,2.96%的學生會因家庭經濟原因而感到很有壓力,并嚴重影響生活和學習,8.89%的學生感到沒有壓力。
2 貧困生的心理特點
從調查結果,我們可以看出,目前大多數(shù)的貧困生心理狀況良好,積極樂觀、勤奮上進。但仍有小部分貧困生因經濟原因而感覺壓力較大,甚至影響了其學業(yè)和人際交往。貧困生的心理特點主要表現(xiàn)在:
2.1 自卑心理較重
高中時,學生的學習任務較重,空余時間較少,除了學習,學生較少有時間和心思與其他同學在吃穿方面進行攀比。進入大學,學生的課余時間較多,學習任務相對高中較輕。大學生基本都在二十來歲,處于青春期,比較注重自身形象,喜歡打扮。一個班的同學來自四面八方,且家庭經濟情況相差較大。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學生會不自覺地和其他同學進行比較,如果自己常常捉襟見肘,他們的自卑心理會越來越嚴重。
2.2 心理敏感,人際交往能力較差
大學生說話往往比較簡潔明了。貧困學生往往會因為自卑而變得敏感,在和其他同學的相處中,常常會因為別人的言行舉止而感覺受傷。為了保護自己,他們會逐漸疏遠其他同學。其他同學也可能因為在和這些同學相處時要小心謹慎而不愿與其交往。少數(shù)貧困學生生活在自己的圈子里,交際能力得不到鍛煉和提高,這對他們的生活、學習都有較大的影響,甚至會影響他們以后的工作。
2.3 過度依賴心理較強
國家、社會和學?,F(xiàn)在越來越關注貧困大學生,并為他們提供了一系列的資助,這為他們安心學習創(chuàng)造了有利條件。對貧困生的資助是為了讓他們順利完成學業(yè),但少數(shù)貧困生對此沒有正確的認識。他們認為他們獲得資助是理所當然的,沒有感恩意識,也沒有發(fā)奮圖強,有的甚至用資助所得去奢侈浪費。
3 對貧困生的心理引導措施
3.1 引導學生正確認識自我,幫助學生樹立目標
教師在平時的工作中應注意引導學生,讓他們認識到每個人的出生不是自己可以選擇和決定的,家庭經濟條件不如別人,這不是自己的錯,不要因此背上沉重的心理負擔,更不要因此感覺低人一等。我們可以通過努力來證明自己的價值,奮斗的人生會更有意義。引導學生客觀正確地認識自己,幫助他們樹立學習、生活目標,并為以后的工作做好規(guī)劃。
3.2 開設相關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和主題活動
為大一學生開設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讓同學們對自己的心理狀況有基本的了解并掌握基本的心理應對與調節(jié)方法。心理咨詢中心老師定期舉辦相關的主題講座,引導學生正確認識自我。除此之外,成立心理協(xié)會,組織豐富多彩的活動,讓同學們能通過活動及時釋放、發(fā)泄自己的負面情緒,及時調整心理狀態(tài)。
3.3 做好心理普查,提高學生管理人員的心理專業(yè)技能
每年新生入學后,對所有新生進行心理普查,并把普查結果及時通知學生所在學院或系。對心理存在異常的學生,心理輔導老師和學生管理人員及時跟進,并進行干預引導。
組織學生管理人員進行相關的培訓,提高其心理學理論知識水平,并在實踐中,不斷提高其心理危機應對能力和技巧。在學生出現(xiàn)心理異常時能及時發(fā)現(xiàn)并正確引導。
3.4 家校結合,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家庭是孩子成長開始的地方。調查顯示,大部分貧困生來自農村,父母文化程度較低,且兄弟姐妹較多。養(yǎng)育子女對這部分家長來說壓力較大,部分家長會把壓力無形中轉嫁到孩子身上。他們認為因為子女,他們才會這么辛苦,不尊重孩子,隨意辱罵甚至毆打小孩。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長大的小孩心理問題較多。心理輔導老師和學生管理人員要及時了解學生的心理問題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如果是這類原因,及時和家長聯(lián)系溝通,讓他對自己的行為有正確的認識。這項工作需要持續(xù)進行,家長的轉變需要時間。通過家校結合,為學生的成長創(chuàng)造一個健康、和諧的環(huán)境。
對貧困生的幫助,不僅僅局限于經濟方面。國家、社會、學校、家長更要在精神層面對他們進行關心,讓他們心理脫貧。學生成長為心懷感恩、自立自強、德才兼?zhèn)涞娜耸撬腥说钠谕?,但要讓愿望成真需要國家、社會、學校、家長以及學生的共同努力。
(作者單位:廣州華商職業(yè)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