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海波
[摘?????????? 要]? 在教學實踐和心理疏導中發(fā)現,中職學生在人際交往中普遍存在著或多或少的問題,既影響正常的教學,也影響學生未來的職業(yè)成長和人生發(fā)展。因此,中職學生和諧人際關系的構建是一個值得思考且嚴肅的問題。在實踐中提出并思考這樣一個問題,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義。歸根結底,構建中職學生和諧人際關系,需依賴社會、學校、家庭和學生個人共同的、持續(xù)的努力。其中,中職學校及其教師承擔著重要的責任。
[關??? 鍵?? 詞]? 中職學生;人際關系;對策
[中圖分類號]? G715?????? ?????????? [文獻標志碼]? A????????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9)08-0106-02
一、意義
和諧人際關系對任何人而言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對中職學生則更具現實性和緊迫性的意義。
(一)和諧的人際關系有益于中職學生的心理健康
不少中職學生往往存在著嚴重的自卑感,面對問題常常采取退縮、逃避甚至自我封閉的方式,缺乏自信;抱著“破罐子破摔”的心態(tài)走進職業(yè)學校,沒有歸屬感,缺乏自重;注重物質消費,追求生理沖動,喜歡拉幫結派等,易情緒化,缺少自律;少數學生抑郁、失望、焦慮甚至痛苦,對父母、教師和社會持強烈的逆反情緒和敵對情緒等。這些學生自我價值感較低,內心害怕與人交往,也不太會與人交往,而和諧的人際關系有助于他們走出自己的心理困局。畢竟,“人類的心理適應,最重要的就是對人際關系的適應,所以人類的心理病態(tài),主要是由人際關系的失調而來的?!盵1]事實上,當一個學生在學習、生活上遇到挫折而感到憤懣抑郁時,向知心摯友一席傾訴,可以緩解心理負擔;而孤僻、不合群則帶來更多的煩惱和憂愁,甚至影響正常的學習和生活。
(二)和諧人際關系有益于中職學生的社會化和個人成長
中職學校是大部分中職學生進入社會的最后一站,在整個人的一生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學校,他們不僅需要磨煉品質、學習知識、掌握技能,還要提高理解社會規(guī)則的能力,提高與社會交往的能力等。但在教學實踐中發(fā)現,中職學生的自我認知和社會認知存在著不少問題,無法完整地理解社會規(guī)則和自己的社會角色,自我認知不穩(wěn)定,對個人、家庭和社會還不完全具備客觀、辨證、合理的認知能力,容易受到一些不良流行文化的影響。這些學生喜歡模仿偶像,行為做事我行我素,不考慮后果,而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周圍的人是一面鏡子,在和諧的人際關系中,可以幫助他們能夠更加清楚地看清自己、理解規(guī)則、學會溝通、健康成長。
(三)和諧的人際關系有益于創(chuàng)建安全的校園環(huán)境,維護學生健康安全
在職業(yè)學校,校園安全的重要性和緊迫性無需多談。創(chuàng)建校園安全網,需要標本兼治、多措并舉、多管齊下。其中,幫助學生構建起和諧的人際關系是重要一環(huán)。典型的案例分析表明,和諧的人際關系有助于發(fā)現隱藏在學生內部的潛在安全隱患和不穩(wěn)定因素,提早采取措施,防患于未然,有助于化解學生的不良情緒和一時沖動,把危險消滅在萌芽狀態(tài);有助于建立科學的、有效的糾紛解決機制,正確處理各種矛盾,防范正常的矛盾升級為不可調和的沖突甚至暴力行為;有助于培育和諧的校園文化,形成人人維護校園安全的氛圍。事實上,學校發(fā)生的學生欺凌事件多與人際交往方面存在障礙的學生相關。總之,和諧的人際關系對幫助創(chuàng)建安全的校園環(huán)境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二、影響因素
影響中職學生和諧人際關系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社會因素、學校因素、家庭因素以及學生自身的因素,問題的形成往往是上述因素交互作用下的一個復雜過程。
(一)社會因素
“人的本質不是單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現實性上,它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盵2]人是社會的人,社會因素對中職學生的人際交往具有非常微妙的影響。我國目前處在一個深刻的變革時期,社會價值觀、大眾傳媒、社會分層等都深刻影響著學生與社會的溝通交往。某女生因家庭貧困和中考成績不理想被迫就讀中職學校,敏感且好強。終日悶悶不樂,學習沒有精神,在教室與宿舍也不想與人多談。在多次的心理疏導中發(fā)現,貧富差距給她帶來的自卑和失落是主要原因。
(二)家庭因素
有三個家庭因素突出影響著中職學生的心理特征和人際交往。首先,家庭的經濟狀況。相對貧困的中職學生不太愿意去參加經濟上有投入的活動,價值觀和心理也容易受到沖擊,集體歸屬感弱,對人際交往很可能形成一些較大的負面影響。其次,家庭氛圍。不少中職學生的家庭氛圍比較差,父母與孩子的交流平淡粗暴,學生的逆反和逃避比較嚴重;離異家庭、單親家庭和父母常年在外打工的家庭等更帶給學生一些無法言表的心理困惑和創(chuàng)傷,深刻影響這些學生和諧人際關系的構建。再次,家庭教育。很多的家庭在教育中注重孩子的認知培養(yǎng)、物質需要滿足等,忽視他們的心理成長和情感需要,這都影響學生人際交往能力的發(fā)展。
(三)學校因素
實際上,中職學生非常希望能夠在學校提升自己的人際交往能力,但是學校給予學生這方面的關注和教育遠遠不夠。造成這種情形的主要原因包括對培養(yǎng)中職學生的情感、心理素質和交往能力的重要意義認識不足,在學校教育中缺乏針對性的教育計劃,沒有人際交往的相關課程,且只是在德育中對相關內容做理論講解,極少對涉及中職學生人際交往的實際技能進行指導,人人都知道人際交往在人生發(fā)展和職業(yè)發(fā)展中的重要意義,卻沒有系統(tǒng)且明確的相關教育;對中職學生在人際交往中表現出來的不良行為缺乏深入分析,“只看表面不看里面”,以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來對待心理問題,無法有效對中職學生的心理、情感和交往方面提供深入的指導和教育,不僅不能幫助學生正確處理人際交往中的問題,反而可能出現南轅北轍的情況。
(四)個人因素
根據調查顯示,性格、認知和能力可能是影響中職學生和諧人際關系形成的主要個人因素。其一,“性格是一個人最鮮明的、最重要的區(qū)別于他人的個性心理特征的總和;是人在生活中所形成的對周圍現實的一種穩(wěn)固的態(tài)度以及與之相適應的習慣了的行為方式,它是個性的核心?!盵3]對人際關系的影響很大。當人們與脾氣相投的人相處時,會感到身心愉悅,有繼續(xù)深入交往下去的意愿;而與性格不合的人相處時,則容易產生隔閡,不愿意再與之交往。其二,一個人的經歷、教養(yǎng)程度以及自身素質,可以形成他的人際認識概念。從信息擴散來看,如果一個人擁有正性人際認知的概念,像友好、真誠、合作、尊重、信任、助人、自信、贊揚、禮貌等這些指向外部的交往概念,那么這種人際交往指向外部的正性認知概念是廣泛的、具有親和力的;一個人擁有負性人際認知的概念,像虛榮、自私、懷疑、敵意、自卑、嫉妒、孤傲等指向自我的交往概念,那么這種人際交往指向自我的負性認知概念是狹窄的、自私的,他們很難交到真正的朋友。其三,人際關系是一門學問,更是一門藝術,講究科學的方法和靈活的技巧。但是,中職學生多數是獨生子女,加之家庭和學校對這方面不夠重視,使得中職學生人際交往能力較差,考慮問題和處理事情多從自己的利益和角度出發(fā),不懂得尊重他人,也不注意交往溝通的方式,甚至為人淡漠、孤獨離群或交友不慎,非常不利于和諧的人際關系的構建。
三、對策
學校應盡其所能,在構建中職學生的和諧人際關系中發(fā)揮積極作用。
(一)樹立“大德育”觀
中職學生和諧人際關系的形成是多種因素交互作用的復雜過程,應把構建中職學生和諧人際關系置于學校“大德育”的整體框架中。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指導,確保中職學生人際關系的健康發(fā)展,避免人際關系的庸俗化、小團體化,甚至非法化;真正更加重視學生的心理教育、情感教育、職業(yè)規(guī)劃教育和人際交往教育,把知識教育和行為教育結合起來,切實提高中職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培育健康向上的學校精神和營造和諧共生的校園文化,讓學生在實踐中感受和提高人際交往能力;整合學校德育資源,改革和完善德育工作體制,溝通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群策群力,共同促進中職學生人際交往能力的良性發(fā)展。
(二)積極擴展中職學生人際交往的渠道
要鼓勵師生之間的溝通和交往,支持專業(yè)教師、德育工作者、班主任等帶領學生參與實習活動、校園活動和社會活動;培育和充分發(fā)揮學生社團的作用,根據不同社團的性質和特點,主動組織、聯(lián)絡不同興趣愛好和需求的中職生??傊?,創(chuàng)設條件,讓他們有更多的機會開闊視野,在與不同人群的交往中更好地認識自己,學會合作,提高人際交往能力。
要充分發(fā)揮校園媒體的作用,充分調動班級、教師和同學的力量。譬如,在校園媒體開辟專欄和熱線,開設人際交往主題班會課等,就中職學生普遍存在的人際關系問題開展討論,彌補和調整學生在人際交往中一些認知上的缺乏和歪曲。
要高度重視學生的心理教育,如前文所言,不能把適應不良的社會交往簡單歸因于思想品質問題,要深入分析和挖掘隱藏在問題背后的原因,不能把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教育混為一談,不能單純地就事論事,要考察學生的成長背景、成長經歷,由表及里地發(fā)現原因、處理問題。
(三)在校園生活中具體地引導中職學生提高人際交往的能力
逐步創(chuàng)設條件,建立中職學生心理和行為檔案,定期或不定期地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狀況和人際關系狀況進行調查,及時掌握情況,并做到隨時發(fā)現問題和解決問題;改革和完善中職學生學業(yè)評價機制,重在發(fā)現并發(fā)掘每個學生的天賦、優(yōu)勢和特長,增強他們參與人際交往的信心;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教會學生克服認知偏差,正確評價自己、同學、家庭和社會,既要尊重別人,也不通過“委曲求全”取悅迎合對方;幫助他們塑造良好的性格,懂得必備的人際交往原則和技巧,掌握優(yōu)化人際關系的策略指導,更好地參與到人際交往之中。
(四)要樹立“長期教育”的思想準備
人的人際交往習慣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也不是一朝一夕能改變的。學校和教師要有很高度的責任心,持之以恒地去努力,不因學生的反復而輕言放棄,相信學生能開始改變就是良好的開端。
參考文獻:
[1]丁瓚.個體的社會適應與心理健康的相關性研究[J].中國高教研究,2007(4).
[2]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趙建國.情感智商與成才[M].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