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艷旭
面對21世紀的激烈競爭,未來的人才不僅要掌握現(xiàn)代科學技術,具有較全面能力,而且要有健康的心理素質。青少年時期是一個人心理、生理發(fā)育的關鍵時期。中小學肩負著培養(yǎng)21世紀人才的重要任務,所以為了青少年更好的生活就必須注重他們的心理素質培養(yǎng),以此為己任,剖析學生出現(xiàn)心理問題的原因及表現(xiàn),通過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從小學就開始克服與消除種種弱點,從小培養(yǎng)良好的心理品質,促進身心和諧、健康發(fā)展。
隨著人類對自身精神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小學生健康心理的培養(yǎng)備受社會關注,它體現(xiàn)了社會與教育發(fā)展的客觀要求,心理問題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近年來遼寧省對18所中學、58所小學中的數(shù)萬名中小學生進行了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中學生中有35%的學生具有心理異常表現(xiàn)(如厭學、單相思和出走等輕度心理障礙),其中5.3%的學生存在心理疾病(如抑郁癥、焦慮癥和恐懼癥等重心理障礙),29.7%的小學生心理素質處于不及格水平,而良好水平僅占8.2%調(diào)查表明,幾乎在所有中學里都有因患心理疾病而不能繼續(xù)學習的學生。嚴酷的現(xiàn)實提醒我們,一名合格的教師不能只關心學生知識的學習而忽視了他們健康心理素質的培養(yǎng),所以我們必須從小學開始進行早期的心理健康教育。
1 小學生出現(xiàn)的心理障礙的原因及現(xiàn)象
心理障礙的表現(xiàn)紛繁復雜,其成因也是多方面的,有先天的、也有后天的、有主觀的、也有客觀的,涉及遺傳因素、生理條件、身體狀況方面的原因,這里不準備討論。只簡要分析下面五種原因:
1.1 家庭因素與早期教育
一個人從小生活在什么樣的家庭,對其心理發(fā)展關系甚大,這是第一影響源。家庭的經(jīng)濟地位、政治地位、思想傾向、文化素養(yǎng)、人際關系乃至家庭氛圍等都對孩子起著潛移默化的長遠作用。例如:隨著離婚率的上升,越來越多的孩子成了家庭婚姻的殉葬品。有些父母只顧著自己追求快樂幸福的生活,從不考慮孩子的感受,其結果給孩子帶來心靈的創(chuàng)傷。還有的父母忙于工作、事業(yè)、賺錢等,忽視與孩子的交流與溝通。使孩子失去了交流宣泄的機會,久而久之產(chǎn)生了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還有的家庭過分溺愛孩子,讓他們失去了更多鍛煉機會,導致自理能力極差,自信心不足,從而產(chǎn)生了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諸多事實也論證了家庭的觀點、態(tài)度、方法上的失誤,都可能造成孩子心理畸形,甚至成為少年犯罪的溫床之一。一些學生由于家庭結構的不良(離異、喪偶、再婚)父母親教養(yǎng)方式的粗暴以及學校教育的失誤而導致性格異常。諸如,多疑、嫉妒、敏感、抑郁、殘酷等。這些怪異的性格影響了他們對周圍世界的看法,同時也影響了他們正常的同學交往及伙伴關系,造成人際關系緊張。最終,導致對學習無任何興趣,學習成績也隨著一瀉千里。
1.2 競爭的壓力
在當今這個多元的經(jīng)濟社會,心理問題與壓力在現(xiàn)代社會中可以說無時不有,無處不在。今天的中小學生,從幼兒園起,就向往著重點小學、重點中學、重點大學,從小學一年級開始的每一單元測驗、期中考試、期末考試以及學生干部、班級干部的競選幾乎每一次都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競爭,這就使得當今小學生的心理障礙出現(xiàn)的頻率相對更高。
1.3 教育方法不得當
對學生的教育方法不當,也是導致學生出現(xiàn)心理問題的重要原因之一。老師和家長望生、望子成龍心切,對學生提一些過高的要求。當學生達不到要求時,就不加思考的橫加指責,使孩子背上沉重的心理負擔,對家長、教師持敵對態(tài)度,經(jīng)常打架、行為殘忍、有惡意、無內(nèi)疚易。這些學生常在課堂上與老師對立,在課后常常借助武力、欺弱霸道、無事生端、常常左右班集體的群體氣候。
1.4 學校因素
課堂教學,校園活動整個學校環(huán)境和風氣無不對學生的心理發(fā)展產(chǎn)生重要作用??上б徊糠謱W校辦學條件有限,沒能創(chuàng)造出有助于他們健康的心理環(huán)境,甚至因為某些干部教師教育思想不夠正確,教育素質不高,教育方法不當,而傷害學生。從而使學生對學校產(chǎn)生恐懼感。恐怖是人體心理和情緒的一種不安的反應。兒童對客觀環(huán)境中某些事物產(chǎn)生恐懼,如對黑暗、雷電或登高等感到恐懼。這些都是正常的心理反應。但如果這種反應劇烈而持續(xù)的存在下去并影響兒童的行為就屬于病態(tài)。患這種病的學生多為七7—12歲的學生。他們害怕去學習、害怕老師。一看到教師責備的目光就嚇得呆若木雞,受恐怖心理的壓抑,不能正常的思維,這類患兒在害怕恐懼時,還可能伴有相應的癥狀,如心悸、臉色蒼白、出汗、瞳孔擴大、毛發(fā)豎立等?;疾〕跗?,孩子往往以裝病、逃學、曠課等解脫自己,一旦嘗到了逃學可以不受學校的約束壓力的甜頭之后,孩子便會逐漸向撒謊、詐騙、游蕩、偷竊等不良行為習慣方面邁進,久而既步入差生的行列。
總之還有其他一些原因,例如不良習慣、性格異常等諸方面原因。
2 應對措施
以上各種不同的心理障礙,對學生的學習成績及對高尚道德品行的形成都有著較大的影響,導致學生逐步向差生方面發(fā)展,如何排除這些心理障礙,彌補各種原因對學生造成的心理障礙,提高差生素質,也就成為教育工作的重要一環(huán)。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1)加強差生自我意識教育,讓他們學會正確評價自己。
(2)創(chuàng)造機會,讓他們由“失敗者”轉化為“成功者”
(3)提高期望值
(4)重視“教育死角”
(5)改善差生的人際關系,引導差生正確歸因
結語:心理健康問題隨著網(wǎng)絡化的普及,必然會越來越受到社會各界教育部門的重視,我們做為教師應當做的就是努力的去根據(jù)現(xiàn)狀找到相應的舉措進而提高我們的教學效率。
(作者單位:遼寧省鞍山市海城市西柳鎮(zhèn)小碼小學)